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政協委員建言:中國大豆走自給之路應“雙管齊下”

2022-08-27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農業

中國大豆主產區在哪裡

(兩會觀察)政協委員建言:中國大豆走自給之路應“雙管齊下”

中新網哈爾濱3月9日電 (記者 王妮娜)近年來,中國每年大豆進口量在1億噸左右。大豆自給率偏低、進口依存度過高,已成為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塊突出“短板”。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言,要“雙管齊下”——在保俄羅斯大豆進口回運的基礎上,提高中國國內的大豆單產量。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工商聯主席張海華說:“中俄一直在大豆種植上有合作,可以加大對俄農業合作力度,鼓勵中方企業到俄羅斯大面積種植大豆,並將所種植的大豆回運回國,補給國內。”

2021年全年,黑龍江省自俄進口糧食48。1萬噸,其中,大豆進口44。4萬噸,同比下降27。3%。

“俄羅斯近期持續上調糧食出口關稅,中方企業無利可圖,導致大豆回運緊縮。”張海華建言,中國可以考慮為黑龍江省單獨下達大豆進口配額指標,向配額內的大豆徵收少量關稅,利用黑龍江邊貿企業獨有優勢,開展對俄糧大豆進口回運貿易,促進對俄大豆進口回運量增加。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大豆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近半。為了讓中國“油瓶子”儘可能多裝中國大豆油,黑龍江今年在大豆種植上要“擴面積”,新增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預計大豆將增產26億斤。

“提單產,全面挖掘大豆增產潛力,是更為重要的路徑。”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杜宇新說。“去年,我國大豆平均畝產130公斤,尚不及美國、巴西等世界大豆主產國家的60%,制約中國大豆自給之路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單產偏低。”

好“種”出好豆。杜宇新建議,強化大豆種質資源研發體系,加快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產優質大豆品種。目前,黑龍江省在黑河設立的國家級大豆院士工作站,一直在開展大豆高產攻關、高產試驗、品種改良等工作,已達到世界同緯度高寒地區大豆生產的世界先進水平;綏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從事非轉基因大豆育種工作40多年,已繁育出非轉基因大豆多個品系,去年5個新品種平均畝產突破570斤,產量創新高。

“一粒好‘豆’要成熟還要有良田、良機和良技。”杜宇新說,他建言,引導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人才,在黑龍江省大豆主產區開展關鍵的技術研究,在“田”、“機”和“技”等關鍵環節上,開展大豆超高產試驗示範區,以“因地施豆”為原則,推進適宜不同地塊種植的大豆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種植。

大豆提高單產,從點到面,有了好種、再有與“種”相匹配的“土地”後,“還要引導專用大豆品種的規模化、訂單化生產,支援大型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在主產區設立倉儲設施和精深加工生產線,進一步提高大豆生產的附加價值。”杜宇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