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阿里雲的「收」和「放」

2022-08-09由 略大參考 發表于 農業

雲伺服器寬頻是什麼意思

阿里雲的「收」和「放」

產業數字化大趨勢下,阿里雲

將重心“收”回到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研發,

將更多業務“放”給自身專業的合作伙伴。而自身作為這個產業鏈中的底座,透過服務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分享收益。

作者|楊知潮

編輯|原野

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的財報。受整體消費趨勢影響,阿里巴巴第二季度總收入與核心電商收入均出現1%的下滑。不過,雲業務在抵銷跨分部交易前增長至239。85億元,成為主要板塊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可以看到,阿里雲正在積極為下一個機會蓄勢,其策略可以總結為“一收一放”。

“收”指的是化繁為簡,將重心收回到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研發。“放”,指的是將更多業務放給自身的合作伙伴,將更多業務交給專業的合作伙伴來做。

而阿里雲將作為這個產業鏈中的底座,透過服務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分享收益。

一收與一放指向了同一個目的:集中力量,把重心放在夯實技術底座,強化尖端技術,尋找重要增量市場等核心事務上。在產業化數字化整體趨勢不變的前提下,這些“磨刀”之功,也會在日後的“砍柴”過程中彰顯其真正效用。

0

1

阿里雲的「收」和「放」

迴歸技術

儘管長期看公有云市場存在相當程度的增長空間,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近期,行業內出現了短期的波動趨勢。

IDC資料顯示,自2018年開始,國內公有云市場增速呈逐年下滑趨勢。2021年,國內公有云增速相比2020年下滑約近0%,而2021年下半年相比上半年增速進一步下滑6%。

目前,前五名佔據國內市場份額已經高達75%,行業內格局已經初步固定。

雲計算發展的主題也由高速轉向了高質量。重新關注技術本身,成為雲計算行業內的普遍趨勢。

阿里雲的「收」和「放」

過去一年,雲計算的頭部企業都在加大研發投入,

華為在業務大幅度衰退的同時仍然提高了研發投入;騰訊一季度研發投入同比上升了36%,過去3年研發投入累計約為1300億;百度也投入了220億元將研發佔比拉到20%以上。

阿里在技術上的投入也更加兇猛,2022財年一年內,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1200億元,其中超過60% 投入在以雲計算、人工智慧、晶片為代表的硬核科技領域。

今年6月的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提出了“Back to Basic”,即迴歸到技術基礎。

張建鋒表示這將是阿里雲今年最重要的策略。這傳遞了阿里雲回收精力,集中力量打磨技術基礎的訊號。

阿里巴巴對核心技術的佈局已久,早在2018年,阿里巴巴就成立了晶片公司,並由馬雲親自命名為“平頭哥”。

在釋出了多款晶片後,2021年10月,平頭哥釋出了用於雲計算的自研CPU倚天710,今年4月,阿里巴巴透過名為g8m的彈性計算服務對這些CPU進行了實測,據瞭解,今年9月,倚天710將正式向客戶提交例項。

自研CPU只是阿里雲的一個過渡。今年6月,阿里雲又釋出了針對雲資料中心的專門的處理器,即CIPU。據介紹,未來CIPU將替代CPU成為雲計算的管控和加速中心。

阿里雲的「收」和「放」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發布了OpenTrek平臺。這是阿里雲將多年以來在產業智慧化的經驗和邏輯進行歸納之後,建立起來的適用於多行業的平臺。顧名思義,Opentrek將對外開放,用來幫助合作伙伴。

此外,阿里雲還於近期釋出了終端應用雲電腦無影,分散式容器管理平臺ACK One等諸多尖端技術產品。

目前,阿里雲的技術實力在國內和國際都處於較為領先的水平,比如擁有自研晶片,

擁有中國唯一自研雲作業系統飛天。

在權威機構Gartner釋出的全球雲計算廠商IaaS能力排名中,阿里雲獲得了最高分。

不過,目前國內和國際上的競爭對手都在進行超規模的研發投入,想要維持自身優勢,阿里雲還不能這場雲計算領域的“軍備競賽”中超然抽身。

02

阿里雲的「收」和「放」

共享收益

在阿里巴巴整個集團的歷史中,有著一種對合作共享極深的“執念”:阿里的股東架構是合夥人制度,電商模式是與商家合作,企業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建立技術底座,再與合作伙伴共同經營,共享收益,是刻在阿里巴巴基因中的一套路徑。

在如今的阿里雲身上,類似的精神和路徑也在被複制。當下,阿里雲正在努力“放手”,將越來越多的業務交給專業的合作伙伴,而自己更多扮演底座的角色。

2019年3月,在阿里雲峰會北京站上,阿里雲首次提出針對合作伙伴的生態戰略,

可以歸結為兩個方向:將SaaS業務交給夥伴;阿里雲自己實施“被整合”戰略,將行業解決方案的搭建、實施、複製交由合作伙伴,阿里雲只承擔基礎設施(IaaS)、技術中介軟體(PaaS)、資料平臺層面的產品技術。

阿里雲的「收」和「放」

對於IaaS、PaaS、SaaS三類雲服務,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比喻:IaaS是賣膝上型電腦的,PaaS是賣作業系統的,SaaS是賣應用程式的。簡而言之,阿里雲將承擔底座的工作,搭建好基礎設施,而具體業務的落地,生態的繁榮,則由合作伙伴們完成。

此後,合作伙伴在阿里雲生態中的佔比逐步增長。資料顯示,2021年,阿里雲夥伴帶來的業務規模已達185億,而2019財年為25。8億,四年間增長超7倍。

今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為商業夥伴舉行了一場2022合作伙伴大會,在該大會上,

阿里雲提出了“夥伴優先”戰略,正式確立了合作伙伴在阿里雲生態中的核心地位。

大會上阿里再次強調,阿里雲將聚焦核心技術和通用型能力,而行業知識和具體的應用能力將更多由夥伴來補齊。此外,大會還傳遞出一個重要訊號:

阿里雲的模式將從“合作伙伴配合阿里雲“轉變為”阿里雲配合合作伙伴”。這代表著阿里雲的角色更徹底的從方案整合向底座型服務商變化。

訊號落實在了針對合作伙伴的具體服務措施和資料指標上。

目前,阿里雲按照將合作伙伴劃分為分銷夥伴、整合夥伴、諮詢夥伴、解決方案ISV夥伴、產品ISV夥伴等,並對每一類夥伴成立了相對應的生態團隊,來專項服務合作伙伴。

阿里雲的「收」和「放」

阿里雲還承諾,未來三年計劃投入10億專項資金,用來加深與分銷夥伴的合作,建立分銷網路,最終目標是與夥伴共同服務全國300個城市。

“底座化”是阿里雲多年實踐和思考下的選擇。

目前,國內雲服務市場正在由網際網路企業逐步轉向傳統行業,各行業的業務模式千差萬別,阿里雲也難以覆蓋各行業截然不同的需求。而透過各行業合作伙伴的經驗和能力,這也與阿里堅持的“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的原則不謀而合。

這也正在成為行業共識。在雲計算行業內,亞馬遜,微軟等企業也都在不斷地與其他企業合作,來最佳化自身的服務。

阿里雲智慧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在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希望阿里雲賺1塊錢的同時,夥伴可以賺到2塊錢,3塊錢。”這種“幫別人賺錢”的精神是阿里巴巴以及許多網際網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它也可能成為阿里雲繼續成功的基礎。

03

阿里雲的「收」和「放」

阿里雲的增長

在集團主要板塊中,阿里雲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成為整個集團的頂樑柱業務。

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和中國商業均出現了1%的微弱下滑,而阿里雲收入在抵銷跨分佈交易後同比增長10%,達到176。85億元。經調整EBITA盈利2。47億元,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著盈利狀態,至此,阿里雲已經連續7個季度盈利。

阿里雲的「收」和「放」

總體而言,阿里雲的增速開始明顯出現放緩,但在行業大背景下仍然維持了可觀的增速。在市場份額上,阿里雲與第二名的差距有著大約一倍的差距,龍頭位置依然穩固。

在深耕技術維護自身地位的的同時,阿里雲也在從行業、海外、客戶三個方面積極尋求新增量。

行業方面,拓展行業,阿里雲在自動駕駛等新興行業上達成多項合作。如近期阿里云為小鵬汽車建設的國內最大自動駕駛計算中心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落成,此外,阿里雲還為上汽智己、毫末智行、贏徹科技等企業提供算力和技術支援。

海外市場方面,阿里雲動作頻頻。近期,阿里雲在泰國、德國新增了兩座資料中心,還與沙特電信在利雅得成立合資公司。

阿里雲還在葡萄牙波爾圖建設了阿里雲在歐洲的首個區域服務中心。而這只是阿里雲升級海外技術服務體系的第一步,今年年內,阿里雲計劃完成在波爾圖、墨西哥城、吉隆坡設立三大區域服務中心,分別對應歐洲、美洲、東南亞三個大區市場。

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專門強調,阿里巴巴要從雲計算的角度,去海外的全新市場捕捉新機會。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8個地域運營著85個可用區。

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三,領先於谷歌,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但與二者的差距仍然較大,這也意味著阿里雲在海外市場仍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阿里雲的「收」和「放」

阿里雲的另外一個增量來自中小企業。2020年9月,阿里雲推出了“雲釘一體”戰略,將釘釘整合進雲服務,面向中小企業,拓寬阿里雲的客戶群體。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釘釘已經服務2100萬個企業和組織,開發超過350萬個釘釘應用程式。

一直以來,政企和教育成為了釘釘的主要客戶群體。而目前釘釘還在積極發展製造業行業客戶,最近一年,釘釘連續釋出了針對製造業的製造行業解決方案2。0和“專精特新”企業解決方案。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製造類企業在釘釘上的自建應用同比增長近300%。製造業已經成為釘釘第三大的客戶群體。

不過比起這些短期機會,阿里巴巴和外界更看重的還是雲業務的長期前景。

儘管阿里雲和整個行業都出現了降速,但阿里巴巴CEO張勇對阿里雲的前景十分樂觀,他在財報會議上強調:第一,在中國,IT支出佔全國GDP佔比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第二,產業數字化是一個大的趨勢,從宏觀大局來看,雲的機會不是所謂的週期性機會,而是結構性的機會,因此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際市場,我們都會把雲當做我們的一個核心戰略。

張勇傳達的意思顯而易見,

儘管阿里雲和雲行業的增長在短期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但只要產業數字化的大趨勢不變,那麼阿里雲的前景就是長期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