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2022-08-08由 小確幸生活美學 發表于 農業

雲南梯田紅米多少錢一斤

導語:紅河縣,全縣有96%的地理面積都是山區。

清晨驅車行駛在山路中的時候,

你有機會看到雲彩向你飄來,迎面撞上,

化作一團濃得化不開的霧氣。

在這裡,你可以一眼看盡漫天的彩雲,

一眼看盡落差2000米氣勢磅礴的山坡。

而看不盡的,是數十代哈尼族人以千年的時間,

開墾出那長達4300級的萬畝紅河哈尼梯田。

| 紅河梯田 又是一年收穫季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尤其對於那些熱愛人文地理與紀錄型別的人來說,那能夠倒映出天空形狀的壯麗景色,可謂是美不勝收,絕對讓人無法忘記。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正陌生的,是深山之中,這群人們的生活。

在尼美村垂直高度差距達到2000米的千級梯田中,紅米會準確的按照海拔高度從下往上逐級成熟,因此各家收穫作物的時間都不一樣。在這裡,秋收是一段持續兩個月之久的過程。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田間,稻穀隨風微微的飄蕩,妻子用嫻熟的手法割下一捆紅米稻穗擺在田間,而丈夫則利用漂在水中的“鐵船”,將一粒粒承載全年收入希望的穀粒,一下下的打出來。

沒有任何語言上的交流,但夫妻們之間卻有嫻熟的配合與麻利的活計。偶爾,淘氣的稻米魚會在人的腳邊擦過。在打穀的間歇,人們會專注的盯著水面的動靜,動作敏捷的將肥美的魚兒牢牢抓住,盛在魚簍中。這便是一天辛勞之後,晚上的加餐犒賞。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有時,山坡上會響起嘹亮而富有情感的哈尼語民歌,若是無人應和也便罷了。然而勞動的人們卻如比試一般,你唱的響,我就要唱的比你還亮,你唱的巧,我便要唱出新的花樣……伴隨有規律的打穀聲,人們的歌聲此起彼伏,從山腳直到天邊。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時間過得很快,日落西山,哈尼族的人們帶著一天的充實收穫回到了家中,家家都飄起了紅米特有的清香味。哀牢山腳下,這樣的收穫景象,已經重複上演了1300餘年。一代代哈尼族人,就這樣生於這片梯田、長於這片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或許古時候的賢哲們所想象的世外桃源,也不過就是這番景象吧?

| 遺世孤立 傳統延續至今

千年之前,哈尼族的先祖義無反顧的走進深山,並找到了哀牢山這樣一個屬於他們的寶地。

地處熱帶的紅河縣地區,紅河水從最高海拔2900米的哀牢山群中蜿蜒而過。炎熱的山谷中,水汽蒸發量巨大。但潮溼的空氣走到山頂時,卻又會立刻凝結成雲並形成降雨。這便是哈尼梯田千年以來從來無需人力抽水灌溉的最大秘密。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哈尼族人們很好的利用了這裡的地理氣候特點,在他們生活的群山之中,山頂地區是哈尼族人奉若神明的“神林”地區,而哈尼族的民居,則如項鍊一般環山頸而建。自民居以下,便是順著山坡一路連綿到谷底的紅米梯田。

哈尼族人在山頂的樹林外圍,層層修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複雜的疏水灌溉系統,層層水渠既能防止山洪,又能讓梯田常年維持充足的水分。在雨季,大雨會將森林中充分的腐殖質沖刷進蓄水池中,而集中於山頂的漚肥池,又可以集中各家的有機廢料發酵漚肥。五月間,哈尼族人會開啟池水引進漚肥池,並進一步將肥力充足的水源,從梯田頂部一口氣疏導而下,在各家各戶的協作中,肥水逐級而下,平等而有效的被引進各家田中。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因此對於哈尼族人來說,一年之中,收穫是一件大事,而放水施肥“疏溝”則是另一件大事,這是他們選擇在10月過大年而5月過小年的重要原因。

這樣富有創造力並且凝聚了農耕智慧的田地管理方法,使得人們可以充分而集中的利用一切種植紅米所需的資源,無需調動過多的人力去重新疏導河道,也使得土地的常年肥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自然賜予他們的一切資源都得到了合理的、可延續的利用。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就連這裡的梯田紅米也非常不一般,稻穀是一種極易雜交的作物,優良品種很有可能在幾代的耕作之後,退化還原成為無法食用的野稻。然而哀牢山地區的封閉環境,卻讓這裡的紅米變得性狀極為穩定,成功的經歷了千百年的時光考驗,以中國最古稻種的身份延續至今。

時光已經向人們給出答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務農方法是可以實現的。在這鳥獸罕至的高大群山中,哈尼族人用自己的智慧,掙得了將自身納入自然迴圈的一席之地,外有群山保護,內有梯田供養,一代代哈尼人如車輪般迴圈而穩定的生活,似乎可以就這樣一直持續到世界的盡頭。

| 農耕的車輪 追不上時代的腳步

群山保護了哈尼族的人們,讓他們古老的文化、習俗、語言、歌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但當新中國以前所未有的腳步快速發展之時,綿延的群山卻讓這裡的人們與外界幾乎“失聯”。深度貧困成了紅河縣難以摘下的帽子,4300級的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是四萬餘哈尼族人的“糧倉”,但越過生存這道門檻後,富裕卻成了一道困難的命題。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截至2018年,紅河縣地區仍有高達26。1%的貧困發生率,近30年中國快速商業化的時代腳步,幾乎帶走了一整代農村青年勞動力,這裡也並不能倖免。年輕人紛紛嘗試出外打工掙錢,而與此同時,村中的老人們,卻有人一生未曾去過23公里外的紅河縣城。

另一方面,古老的梯田生態既複雜,卻也是脆弱的,梯田紅米生長期最長可以達到210天,一年一季,並且古老的紅米並不耐肥,過度施肥卻會讓稻穀易生稻瘟或病蟲害,因此這裡的紅米平均產量只有300公斤。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敢於輕易嘗試種植雜交稻穀或運用化學方法施肥除蟲,因為遍及全山的灌溉系統把家家戶戶的田地連線在了一起,一招不慎,可能這千年梯田就不再會是如今的樣子。

普賢格老人對我們說,以前哈尼族人世世代代都是農戶,祖祖輩輩對於這片古老梯田的精心維護讓哈尼族可以興旺繁衍至今。但是“掙錢”這件事,對這裡的人來說確實個老大難的問題。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我們想一直堅持我們的種植方法,畢竟這裡的一切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想把他們繼續傳給我們的子孫”

| 打破封閉 新時代又一次帶來了機會

然而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尼美村的哈尼族人發現,他們的名字,已經開始被全世界人所熟知。2013年,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隨著多年的開發,這裡的名氣與日俱增。傳媒與網際網路,將這裡古老文化的樣貌快速傳遞到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但哈尼族人的農戶,從中受益卻相對有限。“過去十幾年,外面人現在想來買紅米的人多,但是收購價沒怎麼漲過”普賢格老人回憶到“正因為價格上不去,田撂荒的也一直有。”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傳媒業的發展,讓世界開始關注這個偏遠小山村裡的一切,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卻讓這裡的人們,與外界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

2017年,這裡成立了紅米種植合作社,而今年已經發展為紅米合作社聯合社。合作社一方面提供了專業的種植生產質量把控體系,另一方面,則是拓展紅米銷售的網路渠道潛力。2017年10月,一個月內,合作社農戶種出10萬公斤原料紅米便已銷售一空。

2017年,合作社農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聯合社已發展建檔立卡貧困戶800多戶。而往年,他們的年收入可能都不足800元。當網際網路把人與人平等的聯絡在了一起,這裡的哈尼族人開始明白,他們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再也不會被這大山而阻擋了,哈尼族人對待土地與種植的態度,更是進一步的被消費者們所理解與認可。

看到家鄉有了希望,不少年輕人也重新回到了家,撂荒的田地重新開始耕種,這裡的人們開始漸漸覺得,種地是有價值的、有收穫的,也是承載著很多意義的一份事業。

| 連結城鄉 網際網路縮短人與人的距離

9月17日,紅河縣寶華鄉。這裡的人們正在舉行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慶祝儀式。普賢格夫婦也從尼美村準時來到了這裡,期待著即將開始的共慶晚宴。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百聞不如一見”,消費者代表在晚宴中說道:“眼前的一切,讓我由衷的敬佩這裡的哈尼族人,用祖祖輩輩的辛勞,換來了今天的這一切。農戶和田地,能夠做到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自然合為一體,在當下這個時代,是最為珍貴的”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熱鬧歡快的晚宴持續到晚上接近十點,農戶與遠道而來的消費者一同舉杯慶祝豐收、參與篝火晚會。晚宴的最後一個環節,兩位哈尼族老人,代表紅河地區的千萬農戶,共同切下紀念“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的蛋糕。大家聚攏在一起,不分彼此,共同向腳下的土地、以及耕耘在這片土地上的億萬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山鄉好物 雲溫水養的紅河哈尼梯田紅米 豐美了城市人的健康有機夢

夜幕中,撒馬壩萬畝梯田無聲的托起這群載歌載舞的人們,而大家已經共同許下願望: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在這大山深處,還有這樣一群人們堅守在土地之上。讓更多人把這深山中的千年珍寶,帶回家。

山鄉美物,讓耕者有尊嚴,食者得健康或許才是生活美學的真正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