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

2022-07-27由 嘉興正春和文化 發表于 農業

蠶種在什麼地方賣

文 | 黃山一葉

六十年代有部電影叫《蠶花姑娘》,名氣很大。因為它是在新市拍的。拍電影對於我們,是多麼遙遠的事。居然在身邊取景拍攝,那是多麼了不得的大事。

我記憶中的養蠶故事,沒有那麼遙遠神秘,它是年年上演的,稀鬆平常的農事。只是春季一場蠶,特別隆重,特別興盛。一年四季,到了秋後,養蠶人家減少,很多已經不養,稱之為“桂花種”。

養蠶養到蠶寶寶上山,辛苦勞碌的日子就要告一段落。等白花花繭子做成,收穫的季節就來了。不管什麼年代,賣繭時節都是令人興奮而激動的。春蠶到死絲方盡,它的絲,是對蠶農熬神費心,艱苦勞作的補償,是大自然給人的饋贈。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

蠶繭的收成,有蠶種、桑葉,氣候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農民靠天吃飯,養蠶是人工勞動,卻也受很多天意制約。飢寒歲月人們多骨瘦如柴,桑葉長不好的年份,蠶寶寶作繭“汙加”多,絲質也差。

除了天意,還有人為因素。養蠶技術早就成熟,到我們小時候,隊裡都有專管員,家家都是能手。我說的人為,是溫度溼度掌握,餵食頻率把控等細節。

以前大眠還有室內加溫,用的是炭火。飼養人精心,常常住在蠶室。因為不注意而至於窒息而死的慘劇,各村都有,令人唏噓嘆惋。就是說,為了收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

賣繭是一場大戲。我這裡只能簡單說說。

早年寫這場大戲的是茅盾前輩,寫了有名的短篇《春蠶》,寫的水鄉蠶農養蠶,年成好,春蠶大豐收,到了賣繭時節,結果卻大失所望,跟穀賤傷農一樣,蠶農的繭子賤賣,結局悽慘。

這種大戲到了八十年代末又上演一回。是國家統一收購的政策受到挑戰,個體小絲廠也開始收買蠶農繭子。政府不許,屢禁不止,繭販子流竄鄉里。百姓卻想著辛苦勞作能賣個好價錢,暗中配合。

這樣,在鄉間上演了幾年的蠶繭大戰。直到後來國家完全放開,這場戲文才結束。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

在我的記憶中,賣繭的日子,是鎮上的節日。我們水鄉沒有趕集。賣繭比趕集還要熱鬧,還要持久,還有富有詩意。

以前鄉間只通水路,出門以船代步,賣繭自然用船。家家戶戶把盛繭的團匾放到船艙,搖著停靠在長生河邊。到了端著團匾上岸,在街上排隊,等著西面繭站收購。

團匾排隊,蠶農倒是不急,在鎮上喝茶,喝酒,購物,聊天,甚至找物件。輪到了,進了繭站,等著質檢員驗貨論等級,秤繭,解貨,開發票,最後是拿到一個月辛苦的報酬。

這過程故事很多,這裡不能細述。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賣繭,滿街的白色團匾一路往東排去,排成一條銀色的街道,那是我童年時見到的美麗景觀。曾是我一個反覆出現在夢中的早年記憶。

還有繭站,那裡曾經是鍾鎮的中心,是一個最最熱鬧的所在,是鎮上人打臨工賺外快的地方,扛包,運繭,烘繭,燒煤,或者看貨房,都是臨工。

直到繭子運完,繭站清空,那麼多房子,空得白天都陰森森的,人們不敢去那裡走,晚上就更加空寂駭人,據說,那裡有狐狸精,在夜間出沒……

2022,6,18

賣繭|賣繭是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