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蘇堤清明即事》南宋 吳惟信

2021-07-12由 曦觀 發表于 農業

萬株楊柳屬流鶯什麼意思

蘇堤清明即事

南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蘇堤清明即事》南宋 吳惟信

來自百度圖片 侵刪

【格式】

七言古詩

【名句】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基調】

踏青遊玩的清明詩

【年齡】

不詳

【譯文】

梨花風起後不久便是清明,此時春光明媚,遊人爭相出城踏青遊春,西子湖畔,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日暮時分,夕陽西下,遊人歸去,笙歌已歇,但此時湖畔的青翠楊柳中,萬樹流鶯,歌聲婉轉,令人陶醉。

【註釋】

蘇堤:蘇軾在杭州做官時期修建的一座堤壩,被稱為蘇堤。

即事:歌詠眼前景物。

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至穀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shēng)歌:樂聲、歌聲。

屬:歸於。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是一首純粹描寫踏青遊玩的清明詩。應該是詩人在快到清明時分遊覽西湖所作,抒發了詩人對清明時節西湖美景、春景的喜愛與讚美,以及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考點】

考點1:

這首詩歌從哪些角度來寫景的?請作簡要分析。答案:視覺:梨花飄落,遊人出行;聽覺:笙歌四起,流鶯鳴唱。

考點2:

這首詩歌描繪了清明節遊春的樂境,說說三、四兩句是如何表現遊春之樂的。答案:“日墓笙歌收拾去”,到傍晚時分吹奏的樂器聲才漸漸停止以遊人的縱情表現遊春之樂;“萬株楊柳屬流鶯”,用黃鶯的歡快恣情襯托遊人遊春之樂。

【賞析】

“梨花風”,是傳統節氣說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風之一,

春分一候海棠風,二候梨花風,三候木蘭風。

詩中所寫的時節便是梨花綻放的春分二候時分,到了清明前後差不多是盛花期,所以詩裡也就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正是點明瞭這首詩的節令正在清明。

古人極其重視鳥語花香的清明節,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說。浪漫的古人們要在清明的大好時分去踏青賞春,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才有“遊子尋春半出城”,遊人爭相出城踏青遊春,大多數人都出了城來到西湖蘇堤上。一個“半”字可以想見出城遊玩的人之多、西湖之熱鬧。西子湖畔,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可是,這美好的春光可不僅僅屬於笙歌鼎沸的人類,同樣也屬於默默開放的野花和自由自在的啼鳥。喧囂的白日終於結束,夕陽西沉,似乎春日才真正回,垂柳迎風搖曳,流鶯開始鳴唱,似乎只有這夜幕來臨的傍晚才是它們最終的歸宿!也正如蘇東坡所說“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如此之美,唯西子湖畔爾!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側面襯托。

這首詩對西湖春光和遊春盛況的描寫,是借遊人的縱情、黃鶯的恣意,從側面烘托:(1)遊人。遊子尋春“半出城”,可見人多,“朝而往,暮而歸”可見西湖勝景令人流連忘返。(2)流鶯。“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白日,世界被人類“強佔”;日暮來臨之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被壓抑了一天的黃鶯,重新成為春天的主人,盡情的鳴唱!黃鶯匿跡,是因人聲喧鬧,而流鶯千鳴百囀,正說明西湖春景的美麗。

知識點:

(1)二十四番花信風簡介:

我們常說的“氣候”,“氣”指的是一年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

);“候”便是氣中的日程。也是時一個月中有兩氣,一氣是十五天,一候是五天,每一氣中含有三候,即“

一月二氣六候

”。

花信風,中國節氣用語。程大昌《演繁露》曰:“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所謂

花信風

,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根據農曆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八氣,每氣十五天,一氣三候,每候五天,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對應一種花,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即“

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

”。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於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經過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後,節氣立夏到,夏季來臨。

《蘇堤清明即事》南宋 吳惟信

(2)關於清明節,

我們現在一般不會用“清明佳節”這樣的詞語,因為我們現在主要是將清明節的功能歸結為“祭祀”;但在古代時候,因為清明節還有重要的踏青、插柳等活動內容,所以古人可以用“清明佳節”這樣的詞語。在這首詩中,清明節即有佳節的意思。

《蘇堤清明即事》南宋 吳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