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精準扶親?安徽一扶貧幹部多親屬入貧 被指優親厚友

2022-07-12由 新華網 發表于 農業

優親厚友什麼意思

安徽碭山一扶貧幹部多位親戚入貧被指優親厚友,精準扶貧還是精準扶親

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對於各地政府來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都是一份對人民群眾沉甸甸的責任。近日,有安徽的聽眾向中國之聲反映,在碭山縣的一個村子裡,村民進入貧困戶名單,沒有實質性的民主評議和公示,扶貧幹部的多位親戚都在貧困戶名單中,精準扶貧,變成了“精準扶親”。

扶貧幹部親戚不符合貧困戶條件,卻都在貧困戶名單

碭山縣官莊壩鎮龍潭村,李海良的妻子常年有病,基本沒有勞動能力。2016年,他被評定為村裡的貧困戶。李海良說,在家庭條件沒有任何實質性改善的情況下,第二年,他就“脫了貧”:

“人家脫貧有的還領了2000元,有的領3000的,我沒有領到錢,他沒有通知我,我去到大隊拿扶貧本去了,他說我脫貧了,光伏說是發電的,我又沒有這個能力搞發電,我又不懂,這個沒有什麼專案,隨便填的,沒有專案。”

沒有得到實質性幫扶、沒有入戶調查、沒有民主評議,李海良說,他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脫了貧。向中國之聲反映情況的聽眾楊浩說,別說脫貧沒有民主評議,在龍潭村,就連“入貧”也沒有經過民主評議和公示。那麼,在這個龍潭村,被納入貧困戶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楊浩說:

“現在扶貧在我村大量造假,不少是有樓房有車的人家,我們村真正符合貧困戶的,為什麼評不上呢,因為這些人都沒給他送禮物,沒錢給村幹部送禮。”

在楊浩的指認下,記者在當地走訪發現,有個別貧困戶家庭條件的確不好,但也確實存在有被列入貧困戶名單的人員,居住在樓房裡,甚至個別貧困戶的家裡還經營著超市。據楊浩稱,這些貧困戶中,至少有四戶是村幹部楊風雷、扶貧幹部楊雪蓮的親戚家人:

“比如我村楊勤旺家,家裡有三棟樓房,他家在我村算是比較富裕的人家,還有就是我村扶貧幹部楊雪蓮家,楊雪蓮是扶貧幹部,貧困戶就是她報,他自己的公爹是貧困戶,她的大媽是貧困戶,她的二大媽是貧困戶,楊風雷的親嬸嬸家裡有樓房,就是貧困戶。”

龍潭村負責扶貧的村幹部張傳光承認,扶貧幹部楊雪蓮的家人不符合貧困戶條件,但至今仍然是貧困戶:

張傳光:“楊雪蓮她是扶貧小組長,楊風雷是前任村幹部。”

楊浩:“楊雪蓮的老公公曹廣建符合嗎?”

張傳光:“是的,那他現在也是的。這,咋說呢,那當時比對程式沒出來已經評上了,唉,再揭這事也沒大意思了,明年2020年,就沒有啦。”

村民表示:沒參加過民主評議,也未見張貼公告

按照《碭山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的說法,碭山縣貧困戶認定的基本程式是,農戶申請,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和村級組織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核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公示無異議的,報鄉鎮稽核。鄉鎮稽核確定全鎮貧困戶名單後,在各村第二次公示,公示無異議的,再報縣扶貧辦複審,複審結束後,在各村再公告。

按說,如此嚴格的程式性要求,不應該出現楊浩所反映的情況。

在龍潭村走訪調查期間,不少村民都明確表示,從來沒有就貧困戶的確定問題開過會,也沒見張貼過的公示和公告:

“搭廁所,貧困戶搭這種廁所報銷,就是衛生廁所,旱廁改造。我就問開挖掘機挖廁所的,你給俺也挖一個,人家問,大娘,你是不是貧困戶。我說沒有。人家說那不能給你挖,你撈不著。就這麼知道誰家是貧困戶的。”

沒有履行相應的程式,這樣的說法,甚至出現在多位貧困戶口中:

李海良:“誰公佈啊?!沒有公佈過。”

楊勤良:“這又不開會又不幹啥的,他村幹部想給誰就給誰。開過會,就是貧困戶可以當清潔工掃垃圾,安排怎麼幹活,其它會沒開過。貧困戶名單外面沒張貼過,就是每家貧困戶給了個扶貧責任牌,讓貼到貧困戶家裡。”

村鎮幹部堅稱程式一應俱全,

被逼問後改口:前兩年存在程式走過場情況

不過,村鎮兩級幹部都堅定地說,這些程式一應俱全:

龍潭村扶貧專幹張傳光:“這村裡所有的啥事都公示,都公開。哪一批都有公示,包括所有村裡打的紙樣,都得上公示欄,他得貼到自然村,都有圖片,都留照嘞。”

官莊壩鎮副鎮長張楊:“要是說沒有評選,那白紙黑字都寫著呢。老百姓參加,村民小組裡評議。公示肯定是公示了,有時你不一定能看到。”

然而,按龍潭村扶貧幹部楊雪蓮的說法,民主評議也好,公示也罷,名義上都是做了的。她這樣回覆村民楊浩的疑問。

楊雪蓮:“貼公示了,都在大隊貼的公示。民主評議上面也寫著有。誰去誰就看。”

楊浩:“召集老百姓了沒有?”

楊雪蓮:“這時候上哪兒召集老百姓統一去開會的。”

楊浩:“不說統一開會吧,起碼村裡老百姓得知道這個事兒啊。啥叫民主評議?不就是老百姓評議嘛。”

楊雪蓮:“也是這樣的道理。”

楊浩:“但是做了嗎?”

楊雪蓮:“那這村裡的事情,做不做的……它做是做了,寫出來當然是有民主評議的。”

民主評議、兩公示一公告,這些程式性的規定,是保證“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第一道關口。如果這些程式都履行了,為何還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被認定為貧困戶呢?在一番追問之下,官莊壩鎮副鎮長張楊改口稱,前兩年的確存在相關程式走過場的情況:

張楊:“現在評貧困戶不是哪些人或者哪些幹部說了算,都是經過村民小組評議的。”

楊浩:“前兩年按程式辦了嗎?”

張楊:“那前兩年那沒有。貧困縣,國家規定,貧困發生率必須高於多少一定數值,才能評選上貧困縣。原來14、15年都是隨便報上去的,14、15年你找吧,那幹部都是貧困戶。從16年“回頭看”,從那時候開始才嚴格起來的。”

按照扶貧幹部楊雪蓮的說法,當年誰能算貧困戶,就是村幹部楊風雷說了算:

楊雪蓮:“那時候他說讓誰進就進了,那時候以前早不知道他怎麼報的,俺在大隊裡也說他了,不該進的年輕的你怎麼都讓他們都進來了。”

楊浩:“那時候咱莊上大量不符合的怎麼進的?”

楊雪蓮:“具體的,靠關係。老百姓那以前人際關係不一樣。”

龍潭村負責扶貧的村幹部張傳光也證實了這一點:

“扶貧專幹他能報我這兒,我再報到咱這個鎮扶貧辦,這樣才能入系統。他報一戶咱瞭解一戶,他不來上報,咱咋瞭解?”

官莊壩鎮副鎮長張楊,也不否認存在這種情況:

張楊:“確實有些幹部公報私仇,和他有仇的他不給人家報貧困戶,這種情況有,但是,你不說不反映,我也不知道。”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就是要精準識別、精準幫扶,進而做到精準脫貧。在安徽碭山的龍潭村,怎麼變成了一場講遠近、論親仇、拉關係的“精準扶親”?我們期待有關方面給出一個解釋。(記者:李行健、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