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一餅茶葉可買一輛寶馬?新京報評:“炒茶”泡沫該戳破了

2022-07-11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農業

炒茶如何讓茶葉更綠

01:16

原標題:一餅茶葉可買一輛寶馬?“炒茶”泡沫該戳破了 | 新京報快評

“炒茶”不僅有違“茶葉是用來喝的”本質,也擾亂了茶葉市場的正常秩序,亂象當休。

一餅茶葉可買一輛寶馬?新京報評:“炒茶”泡沫該戳破了

▲資料圖。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文|重舟

“特效茶”“辦事茶”“金融茶”,“一片(餅)可以買一輛寶馬,一提可以在廣州買一套房”……

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時節,茶葉再次上演瘋狂爆炒的戲碼。

媒體對茶葉市場調查發現,打著各類名目的營銷亂象層出不窮。不少茶葉質量難辨、價格混亂,動輒標價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很多茶葉營銷已經超越生活飲用品範疇,或欺詐消費者,或潛藏腐敗風險,或變身金融產品製造圈錢騙局。

“炒茶”,在我們的語境下,至少有兩層含義。首先,當然是本義,就是指加工意義上的炒茶、製茶;還有一種“炒”,則是“炒作”。乃至有說法稱,過去二三十年,資本已輪流轉把國內茶葉都炒作了一遍。

媒體最新報道的“炒茶”亂象,就是指後者,它與過去多年來上演的“茶葉瘋狂”故事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客觀說,由於茶葉生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也缺乏明確的定價標準,且有關茶葉的功效、價值也充滿各種神秘傳說,這的確給茶葉的炒作和非理性溢價提供了土壤。

但是,一再上演的瘋狂“炒茶”戲碼,絕大部分都是靠一系列人為因素的推波助瀾,它不僅傷害消費者權益,也不利於茶產業本身的發展。

比如,即便是一些被公認的具有較高價值或相對稀缺的茶葉,其在營銷過程中,也往往被添加了諸多噱頭和“故事”。

像有的完全就是貼牌,拿普通茶葉以次充好,附上“大師”的簽名和照片,價格就翻了十幾倍;一些則是茶商以稀缺、獨特等為賣點,過度包裝、飢餓營銷、推高價格;還有的則藉助畸形的送禮文化,部分茶葉像一些名貴菸酒一樣,也進入“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的怪圈,成為行賄的重要禮品。

更有甚者,在個別知名茶葉市場,衍生出“金融茶”模式——只要有貨單,就可以找茶客繳納定金,但不做實際交易,等茶葉價格攀升後,由上一個茶客賣給下一個茶客,如此“擊鼓傳花”、迴圈往復……

一餅茶葉可買一輛寶馬?新京報評:“炒茶”泡沫該戳破了

很明顯,上述茶葉炒作路徑,儘管方式有別,但都嚴重偏離了茶葉本身的價值。其不僅有違“茶葉是用來喝的”之本質,也擾亂了茶葉市場的正常秩序。此前就有知名茶葉炒作泡沫破裂後,給本地茶葉形象和茶農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例子。

當務之急,就是從茶葉產地的政府,到茶企、經銷商,都必須充分意識到“炒茶”對於整個行業帶來的危害。

目前,已有一些茶葉產地開始重視對行業的規範。如福建相關部門就提出嚴查“天價茶”,強化茶葉銷售環節監管,組織查處虛假標識、以次充好、不明碼標價、串通操控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並嚴肅整治在營銷中渲染享樂奢靡的不良行為等。此外,也有建議提出,應將“天價茶”列入黨員幹部不得收受的名貴特產資源目錄。

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完全被炒作所綁架,都不可能真正獲得健康發展,茶產業也不例外。這方面,茶葉產地政府尤其應有長遠眼光,有效擠壓茶葉生產、營銷的泡沫,引導企業將本地茶葉的真實生態,茶葉的真實價值講述給市場,而不是靠“講故事”來跟風炒作。

此外,也要重視流通批發環節的規範,嚴厲打擊貼牌拼裝行為。只有多管齊下,斬斷炒作路徑,讓茶葉市場告別務虛,回到“務實”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