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2021-11-29由 小生談歷史 發表于 農業

信用社股金多少錢一股

2019年,一箇中年男人拿著一份印紋古式的綠色股金證去到當地銀行兌換,最終被告知只能換取17元3毛9釐。這個男人得知結果有些懵,他再三詳細諮詢瞭解詳情。

工作人員告訴張鳳江,他手裡這份幾十年前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股金證的面額是6元。農村信用合作社早已改製為農商銀行後,這份股金證的效力依舊在。按照股金證每年收益的分紅制度計算,就得出了那組資料。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這點錢也許放在如今僅僅夠一頓普通的伙食費,但放在半個世紀以前,購買力相當於如今雙五六百的國產鞋。這份股金證的正當性得到了證明,反正也不值錢了,張鳳江最後決定不兌換了,留下這份股金證,算是一份歷史紀念了。

一、農村信用合作社

雖然張鳳江拿著股金證掃興而歸,但他也算圓了叔叔的一個願望了。張鳳江叔叔當初6元入股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它當初存在的意義是便於農民貸款,

上世紀中後期,那時農民賴以生存的生計只有農業,那時候大多數農民溫飽都成問題,因此對於農作物種植所需的化肥,農藥的費用支出,是有些捉襟見肘的。要錢只能貸款,但銀行不提供小額貸款。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而為了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便有了信用社的出現。當年的信用社入股與如今的銀行存錢,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相同的是會有分紅利息,不同的是計算方式大不相同。

當年信用合作社分紅的演算法,主要是看信用社當年盈利情況,沒有固定比例。而如今銀行利息的計算,是以存入的本金為基礎,按照定死的百分比,進行最後的利息統一,並且利息的結算是直接到賬的。

張鳳江叔叔當初入股後,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為了農商銀行。後來隨著參股人數的增加,張鳳江這碩果僅存的股金,也早就被稀釋殆盡。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張鳳江對叔叔真是仁至義盡,他這叔叔一生並未婚配,他到了老年後吃穿用度都是侄子張鳳江幫著解決的。

上世紀中期普通工人收入雖然只有幾十塊,但卻已經足夠養活一家人,而且那個時候消費非常低,一頓飯幾毛錢。不像現在的時代,物質生活確實豐富了很多,但就算一個月一萬塊,也不一定能夠養活一家人。

當年張鳳江叔叔願意拿出6塊存銀行,這已經相當不錯了。他叔叔可能以為存越久利息越高,所以一直沒想去取出來,直到後來差不多忘了這事。

其實這點錢取出來也沒啥大用,還不如存起來當個念想,也就是當個歷史紀念。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為什麼當年的6塊錢只值17塊呢?這事作為新聞報道後,有人認為這是銀行在壓榨,但實際上如果從演算法來看,這個數額也沒啥大毛病。

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而當年的信用合作社也已經成了農商銀行。中國的社會財富在不斷地累積,當年的原始資本已經被稀釋殆盡,當初就算是放進600元作為股金,放到今天也已經不值錢了。

其實這筆股金證,也算是中國由弱變強的一個歷史證明,也是一個見證。

二、不能放手不管

張鳳江與許多投資理財者經歷非常相似,他們都吃了不關注金融政策的虧。他們把錢存在銀行,就什麼都不管了。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如果當初張鳳江叔叔關注農村信用社相關的資訊,也就能及時得知它的改制,也能及時拿出6元本金退股止損。半個世紀以後,張鳳江還能找到肯認賬的銀行,這真是殊為不易。

張鳳江找到涉事銀行時,他的工作人員非常有耐心計算,他們雖然對這事情也有些哭笑不得,但這股金證合法有效,那麼他們就得給予兌換。不過當初價值600的股金縮水到17塊,這也是讓人非常無奈。

其實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投資金融產品,就一定要注意理財市場的變化。市場瞬息萬變,說不定下一秒你錢就被白嫖了。其實許多金融機構的櫃員之所以挑那種巧舌如簧的人,也是想要去說服那些老年人投資金融產品。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判斷力不強的人,就很容易被忽悠進去,然後稀裡糊塗地投了一大筆錢進去。這種事經常見諸報道,老年人要去辦理金融理財產品,最好是帶上年輕人。當然年輕人也不一定不會中招,要降低被忽悠的風險,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定期檢視賬戶。

真正能夠理財賺錢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便是時刻關注金融市場變化與金融機構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很多年輕人把金融理財當成了賺錢的快捷通道,但其實這並不容易,也不輕鬆。

年輕人要賺錢,還是得學會根據自己財政情況,開源節流。當然如果想要理財,也一定要請教專業人士,對市場,產品進行充分了解,不要看到別人收益高就心動,就衝動投資。那是你自己省出來的錢,大家千萬不要衝動投資,要不然就要被當交學費了。

1957年買下信用社6元股金,62年後去銀行兌換,最後拿多少分紅?

總結

張鳳江拿著自己叔叔62年前的股金證兌換的事情,如今看來也是頗為奇異,離譜。如果張鳳江叔叔當年但凡上點心,也許就不會有這事情了。說來他叔叔倒也是奇葩,6元股金存放了62年,他竟然能夠不管不顧,這也是沒誰了。

當然張鳳江叔叔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畢竟沒誰會把錢不當回事,尤其是上世紀時期。他這事也是有點造化弄人。

現在的人在金融機構買理財產品以前,他們會了解政策資訊,保護自己的財產。而且現在的金融機構都比較靠譜,並且比較穩定,基本上幾十年裡不會發生故事中的情況。

時間過得很快,社會發展也很快,當初的那點錢,放到現在也買不了什麼值錢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