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探訪前門三里河 600年前“水穿街巷”這樣重現

2022-06-13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林業

什麼材質適合做條石

00:48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滕晗

“若城南三里河舊無河源,正統間修城壕,恐雨水多溢,乃穿正陽橋東南窪下地,開壕口以洩之,始有三里河名。”

這段出於《明史》的文字,記錄著北京市東城區三里河地名的來源。這條前門腳下的著名水系,與北京城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衚衕群——草廠地區相伴近600年。

2018年,北京市東城區完成了對草廠地區的環境整治工作。9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探訪三里河,看到蜿蜒的河道、古色古香的衚衕和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依著水系的走向逐漸伸展開,近600年前“水穿街巷 庭院人家”的景象正在重現。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探訪前門三里河 600年前“水穿街巷”這樣重現

三里河地名起源在《明史》中即有記載,如今這一記載就樹立在三里河公園的入口處。攝影: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前門腳下“水鄉”

“我早就聽說三里河修好了,就是沒來過。今天專門來的,發現比想的還漂亮。”

9月的最後一個週五,李阿姨約上老街坊,來到當年住過的草廠四條。站在一人高的蘆葦旁,橋下的綠水裡錦鯉遊過,她向封面新聞記者動情地說,“回來看看,真好。”

正陽門城樓往南走,與熙熙攘攘的鮮魚口衚衕一街之隔,進入三里河公園,河道兩岸綠草如茵。橫跨水面而建的石橋,立於水中的老樹,河道兩岸灰牆灰瓦的屋舍,條石鋪就的小路,讓這裡頗有“水鄉”的意境。

李阿姨身邊的蘆葦蕩也有典故。《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蘆葦園即坊巷衚衕集之蘆葦園地。”而蘆葦園就是草廠地區曾經的名字。如今《京師坊巷志稿》裡的這段記載被銘刻在石牌上,立在三里河的橋頭。

這裡之所以成為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衚衕群,也與三里河有關。前門三里河曾是護城河的洩洪渠,到了清朝中晚期,洩洪功能不再,加上人口增長,河道被填埋並蓋上房子,這裡便逐漸形成了與河道走勢一致的衚衕群。

清末各地在京的會館興起,原崇文區的100多個會館有不少坐落在這裡。據記載,草廠三條有南陵、臨江、太平會館,五條則有寶慶、仙溪、黃梅諸會館等。2009年,草廠地區被列入北京老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保護區西起草廠三條,東至草廠十條,北起西興隆街,南至薛家灣衚衕和南、北蘆草園衚衕,總計有17條衚衕,總長度約3500延米。

2016年8月,三里河綠化景觀專案動工。根據方案,整條三里河總長約900米,佔地約1。3萬平方米。依據歷史上河道的位置和走向還原,綠地空間沿著河道彎曲形態自然展開。2017年4月底,歷史記載中的三里河終於重現。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探訪前門三里河 600年前“水穿街巷”這樣重現

三里河景觀專案依據歷史上河道的位置和走向還原,綠地空間沿著河道彎曲形態自然展開攝影: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小院議事廳”商定衚衕改造細節

草廠地區的衚衕狹窄曲折,平均寬度只有1。5米到4。5米,再加上人口密集,改造之前,居民家門口常常搭著煤棚,屋簷上架著電線,居住環境擁擠不堪。

2008年,北京市東城區對草廠地區進行市政改造,基本完成了區域內的給水、燃氣、排水施工,但依然沒有改變雨汙合流的狀況。2017年,新一輪整治啟動,保護衚衕風貌,實現雨汙分流,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拆除私搭亂建。也是在這一年,東城區還對草廠地區實施了全市首個民用住房區引入全電廚房專案,上千戶居民徹底告別燃煤和燃氣。

衚衕要鋪什麼材質的路面?兩側要種什麼品種的綠植?廁所要做哪些方面改造?草廠衚衕的改造中每個細節,“小院議事廳”都參與其中。

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到,小院議事廳成立於2012年,由社群常委會委員、衚衕居民組長和社群居民代表組成。草廠社群黨委書記、主任朱耿亭曾經介紹,議事廳在居委會的指導下,對關係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協商共治,透過議事廳自我提出、自我討論。比如,草廠七條鋪的是“老石頭”,符合老北京的味道,草廠四條、五條、六條鋪的則是新花崗岩,更加平整,適合老人行走,這些設計都是議事廳討論出來的。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探訪前門三里河 600年前“水穿街巷”這樣重現

經過基礎設施改造、配置生活性服務業態等改造提升工程後,衚衕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留住老城味道 探索出成效

經過基礎設施改造、見縫插綠美化衚衕環境、廁所革命、配置生活性服務業態等改造提升工程後,衚衕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草廠四條衚衕也在2019年獲得“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稱號。

“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實施、專業力量支援,社會公眾參與的機制,推出’共生院’新模式,以‘繡花’的精神去進行精細化的設計、精心的修繕,實現了建築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此前在談到街區更新時,作出過這樣的表述。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探訪前門三里河 600年前“水穿街巷”這樣重現

三里河“水穿街巷 庭院人家”的景象正在重現攝影: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據瞭解,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北京市東城區14個街道的504條衚衕位於老城內,其中歷史文化街區348條,佔全區衚衕總數的將近7成。

如何在還原老城味道,保護古都風貌的同時,改善居住環境,讓“老胡同有新生活”?在三里河水系的恢復中,在東四九條和西總布衚衕“不停車街區”的建設中,在雨兒衚衕的“共生院”裡,北京市東城區正在陸續探索出成效,老城復興的篇章也將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