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2022-06-11由 傑森娛樂 發表于 林業

殺伐在古代怎麼讀

“我的一生醉心於權謀與征伐”——沛國都督子虞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其實對於老謀子的電影,多少都會有些期待。雖然近幾年來,影視圈的格局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資本也好,跨界也罷,大家都一窩蜂湧入這個在以往看起來是高高在上的藝術殿堂的行業——電影圈。

就像張藝謀在採訪中說,電影圈,只見進人,不見出人。

大概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張藝謀已經68歲了。都說七十古來稀,再過兩年,老謀子就是古稀老人,可他似乎還在執著著拍他心中的電影。

從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到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再到198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終於在1987年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張藝謀已經在這個行業轉了近40年,在閱讀中國電影史的時候,都有一個感覺,第五代導演的起點要比任何一代都要高,無論是時代機遇,還是生活沉澱,亦或是整體水準。也正是這樣,在21世紀之前的那十幾年,第五代導演立足社會的巨大變遷過程中,卻不忘回顧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他們的作品總是有一代文人藝術家的明顯標籤。

張藝謀如此,陳凱歌如此,田壯壯如此,霍建起如此,黃建新亦是如此。而如今,第五代導演們都已經邁入老年階段,大多數人或退居幕後,或稱為行業導師帶領新人,整個圈層,唯有張藝謀與陳凱歌還在堅守。只是,這個堅守,在21世紀開始之後,換了一種方式。

曾經有人評價過張藝謀與李安兩位導演的風格,都是電影圈的集大成者,卻也有細微的差別。李安善於描寫細膩的情感,善於書寫故事;而張藝謀善於恢宏場面排程,善於影響符號的構建。但也不盡然,張藝謀的《活著》(同類型還有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故事片的典範,而李安的《臥虎藏龍》是寫意的典範。

因為生活成長學習環境的天壤之別,張藝謀的電影是立足自我走向世界,而李安的電影是立足世界迴歸自我。總之,都是有很強的自我標籤性的創作者導演。

所以,這部《影》也不例外。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據說,張藝謀看完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後,就想要拍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替身”的故事。而《影》最初的靈感,來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故事更偏正史,《影》最初的劇本跟“替身”並無關係。在立項約半年到一年後,才確定了“替身”這一主題。在最終的故事中, “三國”的歷史被架空。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法確定年代,無法確定背景,無法確定地點的電影,在一個一切都趨向於模糊的大環境中,真假也好,虛實也罷,都變得捉摸不透,這也正是《影》的全片精髓。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在之前《影》的所有宣傳資料中,都特別強調本片的畫面風格——黑白水墨,筆者甚至一度以為本片會以黑白片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索性看了之後發現只是老謀子慣用的畫面風格偏向於中國古代水墨畫——墨、書法、竹子、屏風、水墨山水、八卦、明暗對比等。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作為一個攝影師出身出道的導演,張藝謀在中國導演圈中,對於畫面色彩、服裝、構圖等元素的寫意化使用發揮到了極致。而極致,代表著藝術者的精神追求,並不是在電影院追求肉體愉悅的觀眾們所能接受的。所以,《影》的宣傳從一開始就打了觀眾一耳光,也打消了很多人想要一睹為快的心情。

筆者去看的是10月4日上午場次,整場包括筆者在內共有3人,兩外兩位是一對老年夫妻。在國慶節期間的歡快氣氛,很多人對這種色彩寡淡,有點進博物館欣賞水墨畫作,而且故事口味一看就吊打年輕觀眾的電影來說,並不怎麼感冒。

若不是《李茶的姑媽》首日之後口碑下滑嚴重,《影》憑口碑暫時與《無雙》各佔據排片的一壁江山,加上國慶七天休閒的天時助力,很難想象本片的院線境遇。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那麼,《影》到底如何?好看!是真的好看。

《影》是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稱“影子”。有刺殺,就有影子,影子必須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須與真身互為一體,令旁人真假難辨如同孿生。

關於影子的來龍去脈,真身從來忌諱莫深,不願提及而令真相撲朔迷離。沛國大都督子虞(鄧超飾),被敵國戰將楊蒼(胡軍飾)擊敗,負傷之後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境州(鄧超飾),為他行走在朝堂和戰場。同時,沛國國君沛良(鄭愷飾)與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計。做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貴族的權謀遊戲中苦苦求生,為了活下去而經歷種種困境和掙扎。

本片的故事很簡單,場景也很簡單,

朝堂之上、大都督府、境州城關。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朝堂之上

是權謀的交鋒,所有陰謀詭計都在這裡施展,國君與權臣之間的真情假意,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朝堂之上,看似是大都督子虞(實則是替身境州)的主場,其實走的每一步都在國君的掌控之下。

國君說,這是一盤棋,他們都是棋子。

不得不說,本片最大的驚喜,是鄭凱飾演的國君。

他的善變、權謀、心狠手辣,被鄭凱給演活了。從一開始看似心慌意亂,手足無措,到後來逐漸展現自己對全域性的把握,把臣子看清且玩弄於股掌之中,沛國國君才是那個心思最縝密最有城府的人。

相對於大都督子虞的剛烈秉性,國君在時機未到與實力不足的時候,會時不時的展現自己懦弱昏庸的一面,也會偶爾施展計謀,對大都督進行敲打。

而本片最大的高潮也是在朝堂之上。前面所有的鋪墊,最後在朝堂之上,徹底撕開了人性的醜惡。沒有真假,沒有虛實,甚至沒有真身和替身。替身最終殺死國君與真身,自己成為了唯一的真身。小艾最終把腳步停留在了朝堂大門前,她似乎在想著換一種生活方式。這滿屋子的朝堂之人,竟然沒有一個乾淨的人,沒有非黑即白,大家都是灰色的人。(片中出現純白服飾,是境州和小艾共同出現,互生曖昧的時候)

張藝謀對於權謀爭鬥的熱愛,從《英雄》開始到《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再到如今的《影》,古代的權謀都伴隨著殺伐,是可以從肉體上要命的。張藝謀在《影》中,把這種赤裸裸的人性慘劇描繪的非常直觀。這與21世紀之前,張藝謀沉醉於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中,對於人的精神壓抑深層次的反思不同,張藝謀的視野是在擴寬。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大都督府

是私人領地,這裡面只有真身與替身之間的交鋒,分為密室與臥室。密室是真身子虞與替身境州之間密謀的地方,是見不得光的,在八卦圖圖中,真身一直是一身灰衣服,披頭散髮,身材萎縮無力,但他卻可以對身材健碩,年輕且精力飽滿的替身施加威壓。這是權力的等級效應,替身在多次企圖逃跑被抓回來毒打之後,選擇暫時委身於此。特別是後來見到都督的妻子小艾並愛上這個女人之後,決定忍下所有的痛苦與折磨,聽命于都督。

在密室裡,都督雖然從外形上看是弱勢方,但他卻擁有著極強的掌控力,這也說明著都督受傷之前的朝堂權力紛爭有多嚴重。只是,現在的這一切,由心無雜念只聽命于都督的替身境州來完成。境州是一個心性極佳的人,短短一年便以假亂真。

都督的手下對他如此評價:你比都督,更像都督。

替身可以不理朝堂紛爭,可以無條件去執行都督的指令,應對朝堂權謀,去以身犯險,為了收復境州去挑戰連大都督都無法戰勝的帝國將領楊蒼。替身不是沒有思想,只是他藏住了自己的思想。

境州喜歡都督的夫人小艾,但又礙於都督作為主人的等級界限,境州始終不曾逾越這條線。每晚等下人鋪好床被退下之後,境州便獨自來到臥室一角開啟藏好的被褥,自行睡下。

境州有對自己的身份產生過懷疑,他始終是下人,是真身的影子,他成不了真正的自己。所以,在奪取荊州的計劃實施之前,境州始終過不了內心那一關而心不在焉。

而都督的夫人則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從一開始對替身心存善念,到後來慢慢與替身心意相通,奪取境州任務前夜,也是她用身體給了境州決勝的信念。可以說,小艾一直在慢慢被背叛都督。

最後有一場都督與小艾坦誠之後的琴瑟和鳴,看似是心意相通的成果,其實,琴聲中都各自含著怨念與肅殺。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境州城關

只在奪取境州計劃實施的時候出現過,境州一開始與楊蒼決戰,是為了都督的計劃,而後來回到家中發現母親遇害,境州才真正覺醒,他開始為了自己而戰。

也就是說,境州對於境州而言,是思想的改變之地,也是這裡,讓曾經無異於朝堂紛爭的替身境州,最後變成了殺伐果斷的都督。

境州在朝堂之上殺主人,是為了給自己身份轉正,沒有了真身,也就沒有了影子,自己就是真身。而借刀殺了國君,是為了將所有知道自己秘密,可以威脅到自己後面所有朝堂權謀實施的人推向地獄。

藉此,替身從暗到明,也從白到黑。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這世上本沒有純白無瑕的人性,就像片中所有人的服裝、室內裝飾、燈光對比等,都是黑白相間的水墨風格,就像全片永遠下不停的雨。雨天,是最好的權謀遮羞布,也是一切邪念的引導者。

國君說,這場雨,下滿7天,河水就會漲,那就是他們動手的時候。

權謀亦是如此!

本片除了鄭凱的驚豔表演,鄧超的演技也是十分搶眼,特別是真身都督,雖然和替身是同一人出演,但是兩人一個身形健碩,一個枯瘦如柴,一個心如止水,一個精於權謀,兩個角色簡直判若兩人。

張藝謀的《影》:一首太平賦 寫的都是權謀與殺伐

而相比沛國這邊權謀之爭如火如荼,胡軍飾演的楊蒼和吳磊飾演的楊平,卻相對來說更為坦蕩。另外,最近吳磊的作品比較多,但都口碑欠佳,這部電影,吳磊是有很高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