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深圳三院盧洪洲教授團隊揭示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

2022-06-04由 讀創 發表于 林業

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有何意義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深三院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團隊首次使用飛行質譜流式細胞術(CyTOF)對來自於艾滋、結核及艾滋合併結核多個佇列的患者外周血進行了免疫學的表徵及分析,該研究成果發表於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1。49)雜誌上。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這項探索可能有助於科研開發HIV、Mtb及HIV-Mtb 合併感染的靶向治療藥物或新策略。

深圳三院盧洪洲教授團隊揭示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

眾所周知,結核分枝桿菌 (Mtb) 是導致艾滋患者相關死亡的重要因素。據2019 年度的WHO健康報告,每年約有208000例AIDS患者因結核致死。此外,HIV感染使得結核病人更容易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病。這兩種病原體協同加速宿主免疫系統惡化,嚴重威脅公共健康。因此,人們密切關注 HIV-Mtb 合併感染者的宿主免疫變化情況。

盧洪洲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HIV 感染導致了 Mtb 特異性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失調。與此相關的機制的解釋涉及抑制型免疫細胞比例及淋巴細胞上抑制性受體的表達增高等多個方面。例如:有報道CD4+CD25+FoxP3+ 及T淋巴細胞上程式性細胞死亡 1 受體 (PD1) 在 HIV-TB 患者外周血中比例/表達升高。然而,外周血淋巴細胞在HIV-Mtb 合併感染中的致病機理及宿主免疫狀態改變仍未完全揭示確定。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及背景,盧洪洲團隊首次使用飛行質譜流式細胞術(CyTOF)對來自於艾滋、結核及艾滋合併結核多個佇列的患者外周血進行了免疫學的表徵及分析。該研究成果發表於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1。49)雜誌上。該研究克服了傳統免疫學研究領域技術—普通流式細胞術有限表徵免疫群體及預測生物標誌物的缺陷,使用了41個帶金屬標籤的生物標記物對不同感染組別的患者外周血進行標記,並多給予高維檢測分析。

深圳三院盧洪洲教授團隊揭示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

該研究首次將來源於健康人,艾滋,結核及艾滋合併結核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分為了8類,除了傳統研究中為人熟知的CD4+T, CD8+T, CD4+CD8+T (DP),B, NK淋巴細胞等,該團隊還揭示了CD3+CD161+細胞的出現,提示一定比例的非常規T細胞出現,並反應了該群細胞比例在不同疾病組中的變化。

深圳三院盧洪洲教授團隊揭示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

接下來,該研究首次使用CyTOF的方法,重點關注及揭示了CD3+CD19+細胞在人外周血中的出現。進一步解答了以往對該細胞亞群是否在於AIDS患者外周血的爭論,從蛋白層面證實了該群細胞的存在。此外,透過對該群細胞進行多項功能標誌物標記,透過分析比較了三組患者人群中該群細胞的功能區別,發現了艾滋合併結核患者的該群細胞中,免疫檢查點受體PD-1和TIGIT表達增高,提示該群細胞在HIV-TB共感染患者中的抑制功能發揮作用的可能機制。此外,T細胞介導的轉錄調節因子Tbx21,T-bet表達亦增高,提示該群細胞較強的轉錄活性。而相較於單純感染的另外兩組患者,趨化因子受體CCR5及CXCR3均增高,可能與該群細胞在疾病狀態下不同的趨化功能相關。

深圳三院盧洪洲教授團隊揭示艾滋合併結核患者中CD3+CD19+淋巴細胞新亞群及功能

該研究是第一個使用高維流式細胞術綜合性的描繪來自 HIV 感染者、Mtb 感染者和 HIV-Mtb 共感染者的淋巴分型及功能譜,並在上述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發現一種新的免疫細胞亞群(CD3+CD19+ 細胞),該團隊透過更精細的分析展示了各個功能指標包括趨化因子受體、免疫檢查點受體、活化分子等在該細胞亞群中的表達差異。上述發現可能有助於提高對該群細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致病機理的認識,尤其是在HIV-Mtb 合併感染中,該探索可能有助於科研開發HIV、Mtb及HIV-Mtb 合併感染的靶向治療藥物或新策略。

目前,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去詳細探索CD3+CD19+ 亞群的功能及奧秘,該領域現存科學問題,比如1)該類細胞是否存在HIV病毒感染;2)透過對該類細胞進行免疫檢查點阻斷是有助於解除宿主免疫細胞的功能抑制還是存在誘發炎症反應加重的可能性;3)該群細胞的抗體分泌功能如何;4)是否可以透過改造此群細胞達到對T和B細胞共同改造的目的,從而為CAR-T提供又一治療方案;5)該細胞是否兼具TCR及BCR的膜結構,而其特殊結構將有何種獨特生理意義等均有待該團隊的進一步的研究來揭露謎底。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