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Chris Magero:畜牧與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2-06-02由 中國綠髮會 發表于 林業

旱生植物如何適應乾旱

2022

1

5

日至

6

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成功舉辦《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意見及乾旱區對話——暨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峰會(

2022/1

)。本次會議旨在解讀《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壹案文),探討乾旱區相關議題,並計劃將會議成果及形成的宣言向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

)秘書處提交,力爭透過此次會議和後續建言,將乾旱區相關問題納入《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會議為期兩天,共分為三大主題七個部分,累計

89,371

人次線上參會,有效地提升了公眾對乾旱區的認識。

會上,

20

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先後發表了主旨演講,從多個方面剖析乾旱區面臨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等危機,共同尋求機遇與解決方案,推動全球乾旱區的保護工作。

1

5

日下午討論的主題為“乾旱區與生物多樣性——困境與破局”。在第二節“乾旱區的非法動植物貿易、遷徙物種、糧食與水安全”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東部和南部非洲區域辦事處全球生態系統管理高階專案官員克里斯·馬格羅(

Chris Magero

)以“畜牧與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題做了主旨報告。

綠會國際部現特將發言整理分享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Chris Magero:畜牧與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

非常開心收到綠會的邀請參加此次會議,共同攜手推進

2

020後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進一步發展。

提及乾旱區,我們對它的定義到底是怎樣的呢?其定義與整個地區的降水量、蒸發量及植物的蒸騰作用等密切相關,它不僅僅指直觀上看起來很乾旱的地區,也包括了部分草地、灌木地區和熱帶草原等,它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缺水、極端的季節性氣候和不可預測的降雨模式。

乾旱區是世界非常重要的地區,它覆蓋了地球表面的

41%

。全球有超過

20

億人居住在乾旱地區。儘管乾旱程度相對較高,但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種類繁多,其中許多生物高度適應乾旱地區生態環境。善用乾旱地區資源,也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城鎮化程序。當然,很多生活在乾旱地區的人們,也都是在利用乾旱區資源的。

乾旱區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生態系統,當提及乾旱地,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

“適應性”。乾旱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也孕育了較為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即便是乾旱地區的“火”也與世界其他地區不盡相同。火,對於生物多樣性有著較大的影響。乾旱地區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經濟機會,為社會經濟發展

包括牛奶和肉類生產

、某些特殊產品

包括阿拉比卡膠

和減貧提供了許多機會,對適應氣候變化也越來越有價值。有的是我們可以從中獲得直接經濟效益的,比如說我們透過養殖一些牲畜,就可以獲得一些經濟效益;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產品,比如說剛剛

Sara

提到的一些產品,這些都讓我們開始思考乾旱地區到底有著怎樣的價值。不僅是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乾旱地區還有其他獨特價值,而且我們要清楚,乾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適應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如何實現乾旱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呢?在乾旱地區需要進一步推動畜牧業的發展。它可最佳化利用乾旱地區廣闊景觀中可變和多樣化的植物資源,且高度依賴於多變的水和飼料資源和可持續管理。畜牧業本身其實也在適應乾旱區的過程當中發生著變化,人們開始利用不同型別的旱地,不同的動物也會在不同型別的旱地間遷徙,這種流動性成為了畜牧業一個非常大的特點。畜牧業現在面臨的困境是它的逐年流失,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希望透過設定界限和制定相關政策,圈定畜牧業的固定活動範圍,以此來降低畜牧業的流動性。但實際上,畜牧業的流動性早已有之,對它是否進行界定,如何界定,野生動植物和家養動植物、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都是我們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如何可持續地利用乾旱地區,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全球

25%- 35%

的乾旱地區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物種滅絕。也許它並不那麼顯而易見。但現實就是,由於農業擴張、不可持續的土地管理、土地管理的地方機構和治理系統崩潰,乾旱地區的退化及其後續惡果不斷髮生,乾旱地區植被覆蓋面積正逐年縮減。人們為了滿足食物需要,對這些地區進行不可持續地開發利用,給土地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長期來看,這樣的做法帶來的損失對當地人民,特別是那些依賴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生產力的人群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可持續的乾旱地區管理對於維持植物和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支援社會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當地政府及相關機構應該採取更好、更可持續的乾旱區土地的使用規範,善用乾旱區資源。目前,有一些國家正在開始設定其相關的目標,透過研究他們現有的可用土地資源,來思考要如何更好地可持續利用這些土地。這樣才可以讓這些國家重新獲得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很多國家都是有乾旱區的,他們需要對此採取一些措施,應該開始與當地地方政府進行一些合作,來更好地讓全球的乾旱地區資源更好地得以利用。

多年來,我們的工作目標包括,更大規模地保護乾旱地區自然資源,並透過多方合作實現乾旱地區的恢復和重生,因為僅靠某個地區的努力是不足以實現這個目標的

——乾旱區是與整片土地和整個生態系統相連的,牧民們也會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也在努力地為此設立一些小的目標,當思考要如何動員整個世界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視角。除了設立一個全球性的目標,也要思考如何更為具體地保護當地的景觀和植被。

目前人們的精力都集中在乾旱地區的重塑,讓其重現生機,其實也應該考慮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問題,這樣才能夠為當地社群還有整個市場帶來更多的好處。綜合上述考量,我們認為可持續牧業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於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我想說,可持續畜牧業對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經濟發展都是很重要的,不僅要思考如何讓乾旱地區的生態系統重現生機,也要兼顧社會經濟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帶來當地民生福祉的提升。而當局者,應善用對當地的瞭解,結合新科學技術,有效進行管理,設定激勵措施引導投資,來創造一些可以幫助當地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治理措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乾旱地區的保護中。

同樣,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採用有效的治理方式,來為大規模乾旱地區可持續土地管理提供行動激勵,促進投資,讓更多的人和政策為己所用,以及這些激勵措施如何實現,對投資如何更好地利用。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思考,如果大家對我的發言有什麼疑問的話,歡迎大家提問。謝謝大家。

(上述文字未經本人核實,僅供參考。)

乾旱區對話(暨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峰會

2022/1

)以

“2020

後生物多樣性與氣候

Post-2020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為主題,解讀《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壹案文(

first draft)

,探討乾旱區相關議題,並計劃將會議成果向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

)秘書處提交,爭取透過此次會議和後續建言,將乾旱區相關問題納入《

2020

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本次會議選擇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CBD COP15

)第一階段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

UNFCCC COP26

)後,

COP15

第二階段前舉辦,具有重要的時間節點意義。它的舉辦,對全世界乾旱區在

2020

後,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Maggie

/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