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傳統工藝是寶礦,工藝美術90後爭“入山”

2022-05-20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林業

風后寶礦是礦點嗎

00:47

“如今很多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年紀都比較大,後續傳承是我們非常擔憂的問題。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必須先讓他們知道傳統工藝好在哪。”正在廣州購書中心六樓舉辦的傳統技藝“景泰藍”暨當代國大師精品展上,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稱,張大千技藝的飛躍源於其在敦煌的臨摹,越來越多的年輕工藝美術學生髮現景泰藍是一個寶礦,願意入行,向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致敬,“進了這座寶山,經過大浪淘沙,能沉澱下來的,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大師。”

為環保創新傳統手工藝的原料和工序

據悉,本次由廣州購書中心、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主辦,百誠藝術館館長承辦的展覽,展出50餘件當代景泰藍大師張同祿、戴嘉林、米振雄、霍鐵輝、鍾連盛、劉永森等人的作品,展覽時間為12月10日—17日。在展覽現場,許多年輕觀眾也對這門傳統工藝表現了興趣,引起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副會長李明浩的關注:“前幾年的藝術市場,也有部分新買家入場,但是不少抱著投資的心態。隨著市場的調整,以及對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普及,年輕人的想法已經清晰了很多。”在他看來,舉辦這樣的展覽,目的更多是讓“90後”“00後”們瞭解中國傳統工藝,端正收藏、消費、傳承的理念。

“隨著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提高,收藏人群、普通人群對於傳統文化的瞭解越來越深。”李季說,以前嶺南的大眾對景泰藍相對了解少,現在瞭解、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於從業者來說,要用大家能聽得懂的語音普及傳統工藝到底好在哪,“以景泰藍為例,雖然一開始是‘舶來品’,但工藝、圖案、造型已經跟中國傳統文化相融,比如其掐絲琺琅工藝就是中國獨有的,在歷史上當然得到上下的喜愛。”

要得到今天的大眾的喜愛,要求景泰藍有新時代的面貌,景泰藍是否已經出現了創新?李季說,繼承和創新的爭議永遠存在,對於藝人來說,一定要找到折中,既不能完全保守,也不能完全顛覆:“很多乍一看跟傳統作品沒有什麼不同的作品,其實都有很多創新,包括材料、工藝、圖案方面,對於老藝人來說,走出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他還舉例,舊時在進行手工藝創作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環保問題,而如今這些是業內關注的重點,所以也會採取一些技術對原料、工序等進行創新。

給希望傳承工藝的年輕人起步的機會

李明浩告訴記者,從欣賞角度看,當代的景泰藍跟傳統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除了顏色不拘泥於藍色,器型也不拘一格,以適合不同的家居風格和不同的當代生活美學。

李季則提出,傳統工藝的創新需要年輕人加入其中,但也有的年輕人存在剛剛入門,“心到手不到”的問題——即希望在景泰藍的創新上運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設計理念,但實際操作能力還不足,導致創新難以實現:“這是入行傳統工藝經常會面臨的問題,老匠人的一些微妙的手法,是經過極長的時間積累下來的,年輕人只有沉住氣,經過大浪淘沙,才能有一番作為。”他還提到,不需要一開始就對這些希望傳承傳統工藝的年輕人有太高的要求:“畢竟傳統工藝美術作品不全是高大上的,也有社會需要的消費品,可以從低起步。”

他發現,不少科班出身的工藝美術學生,發現包括景泰藍在內的傳統手工藝是寶礦,希望從傳統工藝學起,創作自己的作品:“張大千技藝的飛躍就因為他到敦煌臨摹,年輕人們可以從向古老的傳統工藝致敬開始,入了寶山就願意成為傳承人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琳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林琳

廣州日報全媒體影片記者 林琳

廣州日報全媒體影片編輯 李文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