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甘草學園|黃帝內經:春三月,肝氣如何調節?

2022-05-20由 甘草學園 發表于 林業

甘草傷肝嗎

更多優質文章、名老中醫免費直播、中醫臨床驗案、書方藥學習庫,盡在“甘草學園”

更多優質文章、名老中醫免費直播、中醫臨床驗案、書方藥學習庫,盡在“甘草學園”——純粹、專業、平等、開放的中醫學習交流社群,與中醫同道共成長。

立春已過,寒氣未消

春天伴著濛濛細雨在枝頭綻放出微笑

雨水節氣將至體內肝氣“蠢蠢欲動”

《黃帝內經》有云:春氣通於肝

“春季養肝”的緣由在哪?

“肝應春”又對臨床有何意義呢?

春三月

中醫學的“春天”指的是“春三月”,這與現如今所說“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天”有較大區別。

“春三月”是指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六個節氣。

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為萬物生命萌發之時,天地之間生機勃勃,自然界陽氣開始生髮,人體的陽氣也隨之生髮。

甘草學園|黃帝內經:春三月,肝氣如何調節?

四時五臟陰陽理論

在“

天人合一

”整體觀念的影響下,《黃帝內經》在古代醫療實踐觀察與驗證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

四時五臟陰陽理論

”,即認為四時、五臟、五行這三者之間存在關係。

《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篇第九》中言: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即五季之氣,五臟應之,肝氣通於春。春主生髮,則肝應春生之陽氣,蘊藏升發之氣。

甘草學園|黃帝內經:春三月,肝氣如何調節?

春天的肝氣調節

《黃帝內經》中提及肝的生理功能“

主疏洩而藏血,其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鬱

肝主疏洩

即肝氣能疏通全身氣機、促進精血津液的執行輸布、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的分泌排洩、調暢情志等。

其中,

最關鍵

的是肝氣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

春三月,陽氣升發,肝的疏洩功能隨之增強,肝氣也順應春天升發之氣而向外向上,全身氣機執行亦隨之呈上升之勢。

肝藏血

即肝能貯藏和調節血液,受其疏洩功能影響。

肝氣旺於春,

疏洩功能增強,藏血功能則會減弱

,以調血為主。

《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說“

人動則血運於諸經

”,春天人們活動量增加,所需熱量也會增多,肝氣機升發將大量血液輸布到全身,以供機體各組織生理功能需要。

甘草學園|黃帝內經:春三月,肝氣如何調節?

肝應春

肝應春

”的理論可以指導春季高發情志疾病的辨證和治療。

春季是養肝的好時候,也是肝病易發之時。如果肝的生理功能不能適應季節變化,則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

春季易高發情志病,肝與春氣相通,且喜條達而惡抑鬱,若肝氣不能順應春天氣候變化,疏洩不及,升發無力,則會導致陽氣內鬱,《靈樞·本神》言:“

肝氣虛則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也指出“

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

”,表現在臨床上,會出現憂鬱膽怯、懈怠乏力、頭暈目眩、兩脅虛悶、善太息等症狀。

再如肝疏洩功能太過,肝陽上亢,肝火旺盛,則表現為面紅、急躁易怒,甚至哭笑無常,發為癲狂之證。

針對這一類疾病,在臨床治療用藥上,需要考慮更多運用

疏肝

之品。只有肝疏洩功能正常,全身氣機升降才能正常,疾病也能有所好轉。

甘草學園|黃帝內經:春三月,肝氣如何調節?

醫案舉隅

醫案一:

女,36歲,於1998年3月20日因頭暈、頭痛五年就診。

自述因驚恐致頭暈時發時止,發則頭昏脹痛。

無目眩,每於春季或生氣後加重,時胸悶,善太息,易驚恐,舌紅苔薄白,脈弦弱。

診為

肝氣不舒

,治以

疏肝解鬱

,方以

逍遙散加減

【處方】:

當歸 9g 炒白芍 9g 柴胡 6g 薄荷 6g 川芎 9g 人參 10g 炒白朮 9g 香附 9g陳皮 9g 砂仁 9g 甘草 3g

經加減服用9劑而諸症盡除。

按:

《內經》雲:肝氣虛則恐。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指肝虛則本身易生恐情,二指肝虛則恐而情易傷。本案患者之病雖由驚恐所致,然此患者正值壯年,腎氣尚強,故無明顯的腎傷徵象,但是肝腎同源,子又以肝為先天,因經血之故而肝血易不足,不足則易傷,故驚恐之情志導致了肝氣不舒,升發不及。病每於春季加重是因春為肝所主之時,春肝宜升為健,欲升而不能,故病重。經用藥物滋補肝陰血之體,助肝氣升發之用,則氣機條達,諸症自愈。

《張珍玉醫案》

醫案二:

趙某,女,14歲,張家界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6年5月10日):經前及經期失眠,心悸,前來診,經服丹梔逍遙散、酸棗仁湯後,半年來病情穩定,近日發作,心煩不寐,時悲傷欲哭,月經淋漓10余天方淨,色暗,病重時通宵不寐,伴前額頭痛,大便幹,2天1行,乳房脹痛,腹痛,精神抑鬱,默默不語,反應略顯遲鈍,舌紅,舌根部苔薄黃,脈弦細。

辨證:

肝經鬱熱,虛煩不寐。

治法:

疏肝養血,清熱除煩。

主方:

丹梔逍遙散、酸棗仁湯加味。

丹皮 10g 梔子 10g 柴胡 10g

白芍 15g 茯神 15g 炒白朮 10g

炙甘草 6g 炒棗仁 30g 川芎 10g

知母 10g 龍齒 20g 珍珠母 20g

生大黃 4g 炙遠志 10g 當歸 10g 鬱金 10g

10劑,水煎服。

二診(2006-05-20):服藥後失眠已減輕,心煩及精神抑鬱顯減,舌脈如前,以原方再進15劑。病癒。

按:

患者情志不暢,經期失眠,心煩反覆發作,為肝鬱血虛,虛熱內擾,血不養心而致。此病以心、肝兩經為要,“心藏神”、“肝藏魂”、“肝主藏血”,方用丹梔逍遙散疏肝解鬱,用酸棗仁湯養血安神,清熱除煩,故亦獲效。

I

文章宣告

陳玉萍,馬淑然,王慶國,趙燕,王樂鵬,楊陽,秦子舒,蒲曉田。中醫“肝應春”理論內涵的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1,26(05):1172-1175。

李婷,劉雷蕾,韓琦,李文娜,李佩佩,談博,馬淑然。“肝應春”理論本質內涵探討及臨床意義[J]。環球中醫藥,2020,13(05):800-804。

I 甘草醫生宣告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