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從一棵茶樹到一方產業

2022-05-17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林業

刨花楠樹多少錢一方

從一棵茶樹到一方產業

陝茶一號繁育基地。

“你們輕些,別傷了苗子。”包裹好的茶樹苗整齊地碼在地上,被忙碌的工人們裝上前來收購的貨車。王衍成站在車邊,不時提醒一句。這是10月15日記者在安康市漢濱區雙龍鎮陝茶一號繁育基地旁看到的場景。

這些不是普通的茶樹苗,而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安康市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衍成耗時20多年精心培育的陝西第一個無性系茶樹品種,被認定為陝西省首個、全國第9個國家茶樹品種。

王衍成與茶結緣始於1984年,那時,他剛從原安康農校茶葉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安康市林業局下屬的茶果站。愛鑽研的他很快成長為一名高階農藝師,並時常琢磨著怎樣將茶產業發展起來。

過去農民加工茶葉,一個人1天做1斤,還得有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偶然的一次機會,王衍成聽說嵐皋縣有人從漢中引進製茶機器,一晚上就能做20多斤,而且品質很好、質量統一。他便聯絡了浙江一家企業,購置30多臺製茶機器在安康推廣。很快,新機器新技術發揮了“威力”,大大提高了製茶效率和質量。王衍成也成為安康製茶從手工到機械化轉變的推動者。

20世紀90年代,茶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當時的“名優茶”,既要好看好喝,還要發芽早、上市早才行。王衍成想,安康有悠久的茶樹種植歷史,自然選擇和人為選擇的時間更長,理應有更優秀的茶樹品種。

紫陽縣茶葉研究所的280畝老茶園,種質資源非常豐富。1992年,王衍成帶著同事,來到這片茶園,漫山遍野逐塊逐行觀察,發現幾株發芽早的單株,擬作為觀察物件。

第二天,王衍成回到位於雙龍鎮永安村的老家,偶然發現家門前的一棵老茶樹,似乎比紫陽茶園的那幾株茶樹芽頭更長,發芽可能更早,這讓王衍成很是興奮。

經過兩年觀察後,王衍成利用這一單株開始第一次繁育工作。由於沒有經費,他找了一片荒地,獨自開荒、平地、篩土、鋪苗床、扦插。第一年扦插的苗子,最終活了72株,並於1995年種植,實現了由單株到品系的跨越。他將這72株茶樹苗建成了無性系試驗茶園,邁出了“陝茶一號”品種最為關鍵的一步。

2006年,王衍成創辦了安康市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以漢濱區為中心,建基地,辦茶廠,經營“漢水韻”品牌。同時,他在雙龍鎮三星村建起了“陝茶一號”品種對比試驗園,2007年在新華村建起“陝茶一號”示範園。

培育新品種是個艱辛而又細緻的活兒,僅觀察葉片一項,王衍成在田裡一蹲就是幾個小時。小到葉片的長、寬、形狀、光澤度,大到茶樹的長勢、樹形、樹姿、分枝密度、成分含量等,一年下來有上萬項資料要統計分析。王衍成年復一年地進行著摸索著。在茶樹新品種培育上,他花費了數十萬元,投入的時間精力更是無法統計。

2011年,王衍成培育的“陝茶一號”被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和陝西省農業廳正式認定為省級良種。因為長勢旺、投產快、產量高、上市早等特點,“陝茶一號”受到廣大茶農的歡迎。目前,“陝茶一號”在全省推廣面積達10萬畝,並被湖北、河南、安徽等省引種示範。

安康的茶產業,也因“陝茶一號”而“活”了起來。從2007年開始,王衍成採用“公司 農戶 科技”模式,在漢濱區4個鎮建立繁育苗圃面積共650畝,建成示範樣板園面積達1700餘畝,800多位農村留守婦女被培養成育苗、種植技術工人。

“我們都拿時薪,比城裡人差不了多少。”幾年前,漢濱區晏壩鎮田壩社群居民高家英跟著附近的村民來到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幹起了扦插育苗的工作,她告訴記者:“附近的村民只要沒有外出打工的都來這裡了,工作一個小時10元錢,一天能掙個七八十元吧。”王衍成介紹,每年採茶旺季,公司一個月發放勞務費200萬元左右。

2017年底,由安康市漢水韻茶業有限公司牽頭,依託植物新品種權成立了“陝茶一號”產業聯盟,各方攜手共同拓展市場。“從品種到產品,再到品牌,要充分發揮新品種的優勢和生命力,讓更多的茶農受惠獲利。‘陝茶一號’將為陝西茶產業作出更多貢獻。”王衍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