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九旬老人151歲古樹 人樹“相依”情深深

2022-05-04由 九派觀察 發表于 林業

廣玉蘭葉子什麼形狀

九旬老人151歲古樹 人樹“相依”情深深

王鴻在樹前留影

九旬老人151歲古樹 人樹“相依”情深深

廣玉蘭枝繁葉茂

五月將至,走進揚州老城區永勝街中段,一棵高大挺拔的廣玉蘭在低矮的老屋映襯下,十分醒目。這棵樹高20多米,粗壯的枝幹向四周伸展,碧綠茂盛的葉子遮天蔽日,帶來陣陣清涼。樹下宅院裡住著九旬老人王鴻,他指著大樹說:“這棵樹今年已151歲了,每年五月花開之時,花香馥郁,沁人心脾,再過些日子,老樹又要開花啦!”

一處老院,一棵老樹,一位老人,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24日下午,記者來到這棵古樹下,聆聽王鴻老人講述他和小院百歲廣玉蘭的“半生緣”。

悠久

宅院舊址為魏氏鹽商園林 這棵廣玉蘭一直保留在原址

王鴻,江都人,知名文化人,曾擔任江蘇省文化廳廳長。他告訴記者,自己所住的這處宅院舊址為鹽商魏次庚的宅畔花園,“園子建於清代,內有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山石樹木等,十分精緻秀麗。解放初期魏氏鹽商住宅被收歸政府所有,曾一度售票開放,供市民遊玩賞景。”王鴻介紹,上世紀50年代後期,瘦西湖進行整理修復,園內的船舫被移建於大虹橋南的“西園曲水”,楠木大廳則搬移至瘦西湖現在的桂花廳。“而園內這棵廣玉蘭當時已有70多歲,蒼勁挺拔、枝繁葉茂,最終沒有移走,和旁邊的假山石頭一直保留在原址上。1957年4月25日,作家冰心來揚州參加文藝界文化活動時,就曾在廣玉蘭十米遠的地方拍攝了一張活動合影照片。”

王鴻回憶說,後來魏氏鹽商住宅又先後成為了蘇北日報社及揚州市圖書館古籍部,宅畔花園的舊址上最終建成了揚州市圖書館古籍部的職工宿舍。“1967年,我和愛人、孩子搬來永勝街,住進了職工宿舍,如今的宅院格局跟剛搬來時已經大變樣了,只有廣玉蘭還依然長在原來的位置上,四季常青,年年花開。”

情懷

將書房名字起為木荷齋 女兒寫廣玉蘭散文並獲獎

搬來永勝街之後,對於這棵上了年紀的廣玉蘭,王鴻的兒女們都很喜歡。“那時候我才五六歲,廣玉蘭還沒有現在這麼高大,我和哥哥們經常爬到樹上玩耍。”王鴻的女兒王宇笑著說,廣玉蘭就像是他們兄妹童年的伴侶,陪伴著他們長大成家立業。“初中時,我寫過一篇關於廣玉蘭的散文,在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呢!”

1981年,王鴻因工作調任南京,先後在省文化廳、省政協工作20年。其間他和夫人一直對家鄉揚州的那棵廣玉蘭念念不忘。於是在他退休後,和夫人回到永勝街定居。“回來後,每天早上伴著廣玉蘭樹上的鳥鳴聲起床,下午和老伴坐在樹下呼吸新鮮空氣,從搬來的30多歲,到現在的90歲,一下子就是50多年的時光過去啦!”

王鴻介紹,廣玉蘭花開之時,因花型似荷花,故又名木荷。為了表達對院中廣玉蘭的喜愛,他特地將自己樹下的書房起名為“木荷齋”。王鴻從書房裡拿出一本書名為《木荷齋閒筆》的雜文集向記者介紹道:“這本書就是在木荷齋裡完成的,平常寫累了就抬頭看看窗外的木荷,然後再動筆,不知不覺就完成了這本雜文集,還整理出了自己的人生回憶錄。”

傳承

掛上“揚州市古樹名木”標牌

家人一起接力保護

2016年,揚州市綠化委辦公室啟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王鴻所住宅院裡的這棵濃蔭似蓋的廣玉蘭被揚州市綠化委員會掛上了“揚州市古樹名木”的標牌。

這一掛,讓這棵百歲老樹在王鴻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感覺自己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除了要保護好它,更提醒自己要像昂然聳立的廣玉蘭一樣,無論寒冬酷暑、風雨晨昏,要始終充滿生機,昂揚向上。”王鴻說,百年廣玉蘭給予他的,遠比他付出的多,“廣玉蘭生命力強,不怎麼需要澆水施肥,就長到如今的20多米高,樹寬到得要兩個人才能抱得住。夏天時,濃濃樹蔭讓院內十分涼爽,五月開花時,則香飄十里,吸引行人駐足。”

王鴻指著廣玉蘭樹下的一棵香樟樹向記者提問,“你猜這棵樹多大了?猜不到吧,都40多歲了!”王鴻說,香樟樹是自己從樹下冒芽長的,本以為在大樹下活不了,可廣玉蘭卻像長輩似的,一直呵護著香樟樹越長越好。王鴻感慨道,這棵廣玉蘭不但讓他能在宅院欣賞到美妙的風景,更感受到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街坊鄰居常對我說,千金可以買別墅,卻買不到這樣一棵老樹,正是這棵廣玉蘭,一直在激勵著我,扮靚著老巷,我們王家將情繫故土,接力傳承,呵護陪伴這棵老樹開枝散葉。”

記者 史盼盼 文/圖

【來源:揚州網_揚州焦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