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王貴龍:我的苞谷糝情結

2022-05-01由 渭南文藝 發表于 林業

苞谷糝怎麼讀

王貴龍:我的苞谷糝情結

苞谷糝也叫玉米糝,是用包穀磨碎脫皮而成。其色金黃,根據喜好,粒可分大小,熬製稀飯油香甘甜,口感滑潤,味美可口,是我小時候雷打不動的早飯。奇怪的是,當年日復一日的喝,我居然從未厭煩過。現在已年過花甲,每每回想起當年吃包穀糝飯的種種情景,仍有口生津液,回味無窮的奇妙感覺。

說起包穀糝子飯,我從幼年到青年一直沒離開過它,對其做法到吃法都諳熟於心。苞谷糝稀飯的熬製是非常講究的。其程式大致是水滾後約按每人半兩的量加少許鹼面均勻撒入水中,邊撒邊用勺子攪,直至熬成。熬得稀稠要看季節,冬季略稠,夏季稍稀,春秋季介於二者之間為宜。鹼面的量一定要拿捏好,少則香味不濃,熟的也慢,多則會有苦味。熬製的火工也非常講究,聽媽媽講火分三段:先武火,後文火,待香氣溢位然後再停火蓋鍋燉一會兒即可。媽媽還有一個經驗之談,她常說大鍋熬製比小鍋好,時間長點比短點好。不過我開始並未弄清其中的道理,上學後,當我吃了大鍋苞谷糝飯後對媽媽的說法深信不疑。

吃苞谷糝飯也有講究。記得在學生階段,到了冬季,每人每週交一斤包穀糝子,中午就會盛到一碗熱氣騰騰的苞谷糝子飯,然後泡上蒸熟的紅苕,幾人圍一圈,中間地上放一瓶醃製的鹹菜,吃著就著諞著,很是愜意。在農村冬季農閒時節,大人吃苞谷糝子飯的講究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標配是苞谷糝子加紅白蘿蔔絲。講究一點的,在此基礎上還得泡上紅苕,外加煮黃豆、熗菠菜、淹白菜等等。男人們一般不喜歡在家圍桌桌吃,更喜歡把飯菜盛好後,端上帶帽一老碗蹲在門口的門墩石上吃。他們要麼和鄰里的同齡人吃著諞著,共同交流莊稼的長勢、作務或收穫;要麼帶上收音機,邊吃邊聽著單田芳的評書或品味著秦腔名角的唱段,獨自享受莊戶人的快樂。

進入八十年代後,隨著土地下戶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小麥增產增收和豆類等經濟作物的增加,苞谷糝不再是農民早晚餐桌上的必需品,代之而來的是品種多樣的紅豆粥,小米粥和大米粥等等,苞谷糝子成了人們偶爾的調劑品。到1980年底,我到縣城裡參加了工作,單位灶上一般是大米或小米稀飯,很少能吃上包穀糝子飯了。久而久之,苞谷糝子慢慢的淡出我的記憶。九十年代初,我參加了農村最後一期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村上看到了農民玉米豐收的場景,家家戶戶的院子堆滿了顆粒飽滿,又粗又長的包穀棒子。這場景勾起了我對當年喝苞谷糝子飯的回憶,我說這玉米做包穀糝子飯一定好吃。他們卻說,這些都是生長期短產量高的雜交玉米,做飯不好吃,主要用來做牲口飼料,農民現在沒人吃這種苞谷糝了。我在想,改革開放不但解放了生產力,使農民的收入增加,而且改變了幾百年來人們形成的生活飲食習慣。

社教結束後我回到了單位,後又從物資部門轉入公安。兩個單位在外面吃飯的機會都很多,飯店飯菜油水都很大,吃飯的口味也由淡變濃。這樣的生活習慣大概持續了三十餘年的時間,社會上三高人群劇增,我自己也在體檢中發現了高血脂,高血粘度,脂肪肝等慢性疾病。人們這時才逐漸認識到厚重口味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危害。在這種大環境下,保健專家對玉米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究發現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降壓、降脂、抗動脈硬化、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玉米被中外專家列為穀類食物的首位保健食品,被稱為“黃金作物”。在這種情況下,玉米自然成了城裡人食療保健的上上品,我每年冬季都要從農村老家弄些當年的新玉米糝。

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總是要經過迴圈往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三十多年的生活歷程,使我對飲食的認知經歷了從淡到濃,又從濃回到淡的過程,也使我從思想深處真正理解了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的道理。不知不覺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齡,健康已成為我生活的第一要務,苞谷糝——幾十年前的最愛又回到了我的餐桌上。

作者簡介

:王貴龍,渭南市書協副主席、渭南市書畫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