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2022-04-27由 大夫告訴對方回覆 發表于 林業

豆瓣勸分是什麼意思

作者/王半仙

編輯/雅莉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但每代人都有不同的書寫方式。

過去影視劇中的愛情模式隨著年輕人不斷變化的愛情觀而流變,無論是“屌絲抱得美人歸”、“霸總偏愛灰姑娘”還是“女強人支配小忠犬”都曾在某一時期獲得青睞。

探究這些劇集設定的共同點,會發現它們都將男女主角放在了相對懸殊的地位上,雖然帶來了更強烈的戲劇衝突,卻在當下顯得有些“過時”和“懸浮”。

因為對已經掌握社交話語權的Z世代新人類來說,“平等”才是愛情產生的前提,他們清醒的意識到懸殊的物質以及心理地位反而會是愛情的最大阻力,這也是“門當戶對”說法重新流行的原因。

但年輕人口中的“門當戶對”並不是單純的物質匹配,而是在價值觀、精神層次以及人生目標上的契合,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愛情的意義是什麼?”

在豆瓣勸分小組裡,每天有30萬人聚在一起討論“要戀愛還是要分手”。今天登上熱搜第四的詞條#男朋友玩梗讓我叫他爸爸#又引起了不同人對於戀愛尺度的爭論。

在這些社交平臺裡,年輕人的愛情觀既表現出了共性,又顯示出了千人千面的獨特性。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而文藝作品是現實的描摹者,想搞清楚新人類的愛情觀,不如從當下的影視劇入手。娛樂資本論觀察到愛奇藝在戀戀劇場一口氣排播了7部現代愛情劇,從校園到職場,幾乎是全景式展現和討論了一個問題,即“年輕人如何戀愛”。

告別男性依賴和金錢崇拜,愛情劇跟進新時代愛情觀

“我要嫁給有錢人!”

古早言情劇《王子變青蛙》的女主角葉天瑜一出場就是這樣一副拜金模樣,偏偏她就真的獲得了一位霸道總裁單均昊,不僅總是宛如天神降臨拯救她於水火,最後還透過婚姻讓她擺脫困窘實現物質富足。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這樣夢幻的劇情一度十分流行,也讓總裁成為愛情劇男主角最普遍的職業,沒有之一。但細細想來,在這些劇中,男女主角始終都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上,不只是物質還有心理,“有錢”讓男主角先天籠罩著一層光環,再加上“聰明”等品質,劇中女性角色對男性角色只有依賴和崇拜,比如袁湘琴和江直樹也同樣典型。

霸總言情流行的00年代和10年代初,是外部經濟大環境飛速發展的階段,個人對於物質的渴求無論是在文學還是影視作品中都得到了大量描繪,而在愛情劇裡,主角透過婚姻或者戀愛這種捷徑來實現階級躍遷的劇情成為了“蜜糖”,給觀眾帶來撫慰。

但現在時代變了,哪部愛情劇的女主角敢說自己想嫁個有錢人,恐怕要在熱搜被罵個三天兩夜,連對物質稍有動搖的王漫妮,都收到了不少惡評。

因為對當下的年輕人尤其是觀劇主力的女性使用者來說,經濟條件的提升讓她們不必在物質上仰視男性,平等和尊重成為愛情產生的前提。

這一點在影視劇中得到了反映,最大的變化是物質上的平等,女性角色擁有了更多職業身份。戀戀劇場的7部劇中,《變成你的那一天》女主角餘聲聲是資深的娛樂記者,《一生一世》女主角時宜則是一位炙手可熱的配音演員。

而男性角色也擁有了霸總以外的、更普通的身份,《世界微塵裡》男主角艾景初是一名牙醫,而《月光變奏曲》男主角晝川是作家。

即便是地位相對有差距的男女主,在心理上也會平視對方。最近熱度漸起的《變成你的那一天》中,餘聲聲就曾嚴肅地向身為明星的男主角江熠糾正職業誤解:“娛樂記者不是狗仔,不會做沒有事實依據的報道。”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並且值得留意的細節是,在採訪這樣的職業場合,餘聲聲會換掉一貫的輕熟打扮,穿上相對正式的西裝,以專業的態度與明星江熠進行談話,這種人格以及職業上的尊嚴感,是當下年輕人在愛情中的原則。

一旦物質或者精神的天平向某一方傾斜,愛情就會變得岌岌可危。因為對z世代來說,愛情不是必需品,過去瓊瑤劇中為愛要生要死的劇情不會在年輕人中重現。既然如此,愛情的價值和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社交平臺中流行的一句話已經成為了共識——“好的愛情,是讓雙方都變成更好的人”。

而這一點只有在當下的愛情劇才被當做主線來描繪。就像《月光變奏曲》不僅僅是圖書編輯初禮和作家晝川的愛情故事,同樣也是雙方的成長故事,尤其是在職業上。

初禮和晝川互為對方的事業貴人,晝川憑藉自己的作家名氣幫助初禮在出版社站穩腳跟,初禮作為專業的圖書編輯幫助晝川實現寫作上的突破,在結尾劇情中,初禮成為出版社最年輕的主編,而晝川成長為超越父親的知名作家,兩人攜手並進,共同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這與以往愛情劇結尾中,只有男主角一人取得事業成功的劇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回過頭來,戀戀劇場的劇集能夠反映年輕人的戀愛觀,並被年輕使用者所接受,背後離不開對於實際生活保持觀察以及敏感度的主創團隊。《月光變奏曲》製作公司是克頓好劇團隊,在愛情劇上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經驗,有過《杉杉來了》等爆款作品。而《變成你的那一天》總編劇是曾創作過《以家人之名》的王雄成,在拿捏人物以及現實尺度上十分擅長。

透過戀戀劇場的愛情劇,可以看到當下年輕人在愛情觀上的共同點,都要求愛情裡的雙方處於平等地位,希望兩個人能夠伴隨著愛情共同成長。只有這樣真實再現使用者態度的劇集,才能夠獲得使用者共鳴,取得不錯的播放成績。目前已經收官的《月光變奏曲》在播期間穩居愛奇藝電視劇熱度榜top3,新開播的《變成你的那一天》每次更新都會佔據微博熱搜。戀戀劇場在使用者中的熱度也側面佐證了年輕人對於劇場愛情觀的肯定。

然而在共同點之外,年輕觀眾對於愛情還是有著不同的憧憬,就像“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要快樂還是要浪漫,嗑cp反映不同愛情取向

“體貼互助”

“心靈相通”

“快樂”

“浪漫”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做的《普通人的愛情觀》研究中,年輕人對於愛情概念的描述呈現出了比較大的差異,不設限的選項中,每個形容詞都有各自的擁躉。

這其實說明了一點,年輕人想要在愛情中具體獲得什麼樣的體驗並沒有唯一的答案,是愉悅浪漫更重要還是實際陪伴更重要?同樣的,年輕人所喜愛的相處模式也沒有固定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依然對愛情有著強烈的憧憬。

不過現實通常不盡如人意,我國的單身人口早已突破兩億,於是現實生活中難以尋求的愛情,讓年輕人轉向影視作品,這也是愛情題材劇經久不衰,甚至在當下發展出了更多垂類元素+愛情融合劇的原因。

每日熱搜報到的《變成你的那一天》就融合了奇幻元素,男女主能夠在強烈的刺激下互換身體。而戀戀劇場中還未播出的《一生一世》中的男女主角有著雙世設定。《滿月之下請相愛》融入了科幻的背景設定,女主能夠時空穿梭。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新奇元素下包裹了不同的愛情型別,也在分別滿足“單身但憧憬戀愛”的使用者。尤其是不同的CP型別,和實際生活中觀眾能夠接受的戀愛相處模式相匹配。

在愛情概念裡偏好“快樂”的年輕人,更喜歡《變成你的那一天》中的歡喜冤家cp江熠和餘聲聲,兩人因為身體互換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微博和豆瓣劇評中,“笑”成為最高頻詞彙,娛樂資本論隨便開啟劇名詞條,就刷到了年輕觀眾“看到凌晨四點,躺在床上笑個不停”的評價。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而偏好“浪漫”的年輕人,對於《月光變奏曲》中的月光夫婦初禮和晝川更沉浸,兩人在雪夜中的浪漫一吻,成為社交平臺中刷屏的名場面。而還未播出的劇集,也已經被觀眾鎖定,例如《一生一世》中的深情cp。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粉絲們嗑這對CP是想體會在外部環境艱難的情況下,男女主依然互相信任、堅定所愛的忠誠感。

而從年輕觀眾對於不同CP走向的態度,也能夠體察到道德環境的變化。相比較家庭、社會等外界因素,當下的年輕人更願意聽從內心,以個人的利益和感受為主,同時對他人保持了較大的寬容,這是多元價值取向的體現。

如何呈現這種變化呢?可以看現在愛情劇的影響愛情發展的阻力是什麼?以前愛情劇通常是父母反對、外部陰謀或者突如其來的變故,比如《王子變青蛙》中單均昊的母親極力阻攔他與葉天瑜相愛,這都是一種外力的阻攔。

而在戀戀劇場的劇集中,愛情的阻力更多來自內因,比如人生觀、價值觀,乃至生活習慣、職業取向的不同。就像《月光變奏曲》副CP江與誠與顧白芷的分手,就是因為他們對書的商業價值更重要還是文化價值更重要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而這無關對錯,新時代觀眾更能理解選擇不同。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同樣,年輕觀眾的多元價值取向也體現在了對於演員的包容上。戀戀劇場的7部劇集都選擇了年輕使用者所鍾愛的演員,他們不僅有貼合角色的演技,並且本身就不憚於理念輸出,就像虞書欣常因“做自己”而登榜熱搜,但觀眾和粉絲依然喜愛她,並且接受她所飾演的初禮。

戀戀劇場所呈現出的不同型別的CP和相處模式,對年輕人來說其實也是一次珍貴的機會,能夠在其中發現自己最為鍾愛的CP,從而更清楚的瞭解自身對於愛情的取向,確定哪種相處模式是最適合自己的。也正是因為對CP的多元化呈現,也讓更多年輕觀眾被吸引,微博#戀戀劇場戀愛氛圍感#超話已經有了1。3億的閱讀,成為具備影響力的愛情劇廠牌。

不過無論是劇情還是CP都是對年輕觀眾愛情觀的一種重演,如果想要更直接體察他們的社交以及戀愛行為,就要和他們一起加入到追劇的過程中來。

拉姐妹一起嗑糖,年輕人追劇的社交行為偏好

“帶著好姐妹重新追一遍”

在小娛以劇粉身份參與到戀戀劇場《變成你的那一天》的追劇過程中,收到了一個來自其他劇粉的特殊邀請,那就是讓我和她一起進入愛奇藝的追劇房一起看劇。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在共同追劇的過程中,劇粉之間互相分享對於情節的分析、對CP的喜愛,以及對於劇情的看法,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在此刻共享同一份追劇的快樂。

對於年輕人來說,劇集已經早已成為了日常聊天的話題,尤其是朋友之間,會互相安利然後共同討論。伴隨著影片網站對於追劇功能的開發,劇集不僅可以成為維持關係的話題,還能夠成為拓展社交圈子的工具,“只要你陪我看劇,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

這也說明共同話題在年輕人社交以及戀愛中的重要性,不僅是要追同一部劇,還要嗑同一對CP,《變成你的那一天》熱播中,支援主線cp和副線cp的觀眾,就不會在同一個追劇房裡看劇。

而在共同話題之外,沉浸感也是年輕使用者希望在追劇嗑糖過程中獲得的體驗。戀戀劇場的每對CP都擁有自己的微博超話,粉絲會在其中不斷分享愛的證據,共同營造一個真實的戀愛氛圍,花絮成為了重要的嗑糖來源,精力旺盛的年輕人還會呼朋喚友到愛奇藝解鎖新的片花,然後搬到CP超話進行分析和解讀。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這種沉浸感在《月光變奏曲》19集播出時達到了一個小高峰,無數劇粉在看完劇之後發微博說“以為自己被甜到心咚咚跳”。這其實是愛奇藝開發的心動模式,在初禮和晝川接吻的瞬間,手機會有類似心跳的振動,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沉浸感越強,年輕使用者和劇的關係就越緊密,小娛也因此發現了他們的典型社交行為,那就是樂意表達意見,並且願意對意見相同者表示友好和支援。

在《變成你的那一天》播出過程中,每到爭議情節,彈幕數量就會激增。在餘聲聲抨擊明星整容、出軌的片段中,彈幕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對餘聲聲說法的支援,另一派則表達了對明星的理解。而有些片段中,還會出現表情彈幕。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這屆年輕人在影視劇裡“談戀愛”

年輕人的社交行為偏好其實就隱藏在每一個細微的追劇動作中,共同語言、互相支援以及對於感情的沉浸體驗,都是值得關注的使用者特點。

回顧戀戀劇場的運營動作,可以看出愛奇藝對於年輕人追劇社交行為保持著較高的敏感度,每一個改變都是為了年輕使用者能有更好的追劇體驗,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時,年輕人與平臺以及戀戀劇場廠牌的黏性也在同時增長。

不過話說回來,文藝作品來源於生活,也始終高於生活,戀戀劇場的7部劇集在呈現了當下年輕人憧憬中的愛情模式、CP型別之外,也在嘗試和年輕使用者共同思考,思考什麼是正確的愛情觀?年輕人要從愛情中獲得什麼?以及愛情的結局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不僅對年輕人有意義,對於影視行業的創作者,乃至所有以年輕人為使用者的平臺都同樣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