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聊聊過去的事——中國人姓氏故事

2022-04-26由 曉雨輕風 發表于 林業

飛廉將軍是誰

聊聊過去的事——中國人姓氏故事

聊聊過去的事——中國人姓氏故事

聊聊過去的事——中國人姓氏故事

聊聊過去的事——中國人姓氏故事

先秦以前,國人姓氏包含“姓”和“氏”。姓氏中,姓產生要早。氏是姓派生出來的,是姓的分支。“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姓別婚姻,氏明貴賤”。

姓,最早來自原始圖騰崇拜。人們以圖騰的名稱作為群體的共同名稱。最初用象形的符號表示,發明文字以後用文字記錄,這就是姓。

“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由“女”與“生”會合示意,從“女”而生,代表母系血統。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地位比男性要高。當時人們是群婚制,子女通常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從母居,財產繼承和世系血脈也以母系計。為了把不同母系氏族的人區分開來,人們便以部落名或首領名來區分始祖,這就誕生了姓。同姓的人,表明都是同一位女性的子孫。

姓的作用是用來區別婚姻的,人人有姓。傳說伏羲“教民結網捕魚”、“制嫁娶、定姓氏”,反映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情況。

“氏”,在甲骨文中解釋為“木本”之意,即植物之“根”。從字形上看,它象“水之支流形”。“氏”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男性佔據主導地位。家庭婚姻關係也由母系氏族社會的“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子女不再屬於母系氏族的成員而成為父系氏族的成員,成為父親財產的繼承者。隨著氏族人口不斷增多,一個氏族的人口就會不斷分解和向外擴張,產生不同的分支。為了區別,這些獨立出去的部落分支,就以出生地、居住地、封國、封地、官職等,作為自己這個分支的稱號,這就是“氏”。

華夏民族稱炎黃子孫,以炎黃二帝為祖,幾乎所有姓氏淵源都是從炎帝姜姓、黃帝姬姓而來。

《國語》裡面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黃帝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十二個姓,依次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少昊、顓頊、帝嚳、唐堯、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這些後裔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國或部落,又有了獨立的姓和氏。

大約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後,周武王滅商建周,武王(姬發)分封諸侯或方國。《荀子·儒效》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形成了中國大多數姓氏。

輔佐秦孝公變法的商鞅,就是周文王的後代。其祖上是衛國國君,衛國第一代國君康叔,是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所以姓姬。衛國被秦滅後,衛國子孫便以國名“衛”為氏,也有的姓公孫。所以商鞅姬姓,又稱衛鞅和公孫鞅,後因秦孝公封其商地,改名為商鞅。

炎帝,姜姓,號神農氏。居姜水(今陝西岐山、武功一帶的姜水流域),以水名為姓。炎帝的後代又分出祝融、共工、夸父、蚩尤等幾支。據《世本》記載,姜姓一支佔據16個地方,有列(烈)山氏、縉雲氏、三烏氏、封父氏、共工氏及其分支申、許、齊、高、姜、呂、賴、龔、謝、於、丁、賀、盧、樂、紀、向、黃、焦等247個氏,每一個氏又發展為姓,共247個姓。姜子牙即是炎帝后裔呂氏的一支。

後來,姜子牙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被周王朝分封在齊,成為歷史上齊國的祖先。

上古八大姓中,有姜(炎帝)、姬(黃帝)、媯(堯女舜妻居地)、姒(禹)、嬴(少昊)、姞(黃帝子)、姚(舜)、妘(祝融後)。秦始皇的先祖為少昊後裔伯益。“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賜姓嬴氏”。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稱嬴政,又稱趙政。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為什麼又稱趙政呢?

嬴和趙的祖先是同一人,這就是伯益。商朝時,伯益有個後代飛廉,是商紂手下的大將。飛廉的一班兒子中有一個叫惡來,就是秦國君主的祖先。另一個兒子叫季勝,這便是趙國的祖先。

季勝是造父的曾祖父。造父是周穆王駕車的馬伕,當年徐偃王叛亂,造父駕著八匹千里馬的車從崑崙丘西王母處返回,一日千里。因為這一功勞,周穆王就把造父封在了趙城。所以從造父這一代開始,就出現了嬴姓趙氏。

惡來那一支本來只是嬴姓,沒有趙氏。武王伐紂的時候,殺了支援商紂王的惡來。周穆王時期,惡來這一支的人,投靠造父這一支,因此也就得了嬴姓趙氏的姓氏。惡來的第五代,出了個秦非子。秦非子同樣善於養馬,因為養馬有功勞,周孝王封他到了秦地。秦非子是秦國的建立者。秦非子從趙地搬出到了秦地後,可能是感恩造父當年對他們這一族的收留,沿用嬴姓趙氏,而沒有改成嬴姓秦氏。

這就是秦始皇,嬴姓,趙氏,稱嬴政或趙政的原由。

當時,男子稱氏,婦人稱姓。“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等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

到戰國時期,很多氏逐漸變為姓。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後,廢除分封制後,姓和氏已沒有多少區別了。西漢司馬遷作《史記》,已不再分姓氏。姓與氏正式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