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府谷糜子:從“救命糧”到“品牌糧”

2022-04-24由 法制播報 發表于 林業

黃綿土是黃土的一種嗎

盛夏時節,陝西府谷縣的梁峁旱地裡驕陽似火。在糜子核心產區木瓜鎮,曬得黝黑的王家峁村村長王金海,和會計蘇忠有一搭沒一搭的諞著今年地裡的事兒。這天早上4點半,他倆就扛著“傢伙”下了地:“村裡‘老人們’都愛種糜子,不管雨多雨少都虧不了你。”王金海說。

府谷糜子:從“救命糧”到“品牌糧”

為了把糜子產業做強做大,最近幾年,府谷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建起了有機糜谷種植基地,高標準農田專案快速推進,深加工企業把黃米產品賣到了世界各地。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桂鋒說:“現在黃米不光是我們的‘救命糧’,還是代表府谷的‘品牌糧’”。

為了一探這個古老產業的“前世今生”,近日,來到府谷縣糜子核心產區走訪。

傳統延續 讓“救命糧”深入人心

單說糜子,很多“90後”“00後”並不熟悉,但“西貝莜麵村”等西北菜系裡的黃米涼糕,卻是深得人心的美味佳餚。黃米,就是由“硬糜子”脫殼加工而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雜糧專家柴巖介紹,作為農業文明中較早被“馴服”的糧食作物,我國多地均有漫長的糜子種植史,尤其是在災害頻仍、糧食不充裕的年代,糜子因其耐旱、耐瘠薄、產量穩定、生育期變幅長等特性,成了不少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救命糧”。

種植歷史悠久、各產區相對閉塞,導致不同地區對糜子的稱謂也不同。從20世紀60年代起,全國糜子種植面積由6000多萬畝下降到900多萬畝,且主要集中在長城沿線地區。

對府谷來說,種糜子頗有天作之合的意味。尤其是見慣了華北、東北遼闊平坦的主糧產區,更會被這裡的農業生態所震撼:往北,是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往南,是黃河沿岸貧瘠的土石山區,細碎的耕地穿插在坡、坬、梁、峁、灣、畔、溝、塔中,“黃綿土”耕層深厚、土質疏鬆,平均每年407毫米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光照充沛……

這些對很多作物都是挑戰,但卻為糜子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空間。從六月上旬播種到九月下旬收穫,日照“短-長-短”的變化恰與每階段所需吻合;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幹物質的積累,且病蟲害極少;六月上旬的“黃熵土”即可“捉苗”,到了下旬乾旱時正好“蹲苗”,七八月抽穗時恰逢府谷雨水相對較多的時候,利於糜子形成大穗飽粒。

就這樣,府谷黃米出落成“金黃瑩潤、顆粒渾圓、粒質堅硬”的喜人模樣,所含蛋白質高達16。1g/100g,18種氨基酸遠超小麥、大米和玉米,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含量更是大米的4-6倍。

李桂鋒介紹,2020年全縣糜子種植面積達到87000畝,平均畝產達到450斤,按5。2元/公斤左右的收購價來計算,僅一產產值就達1。02億元。

多措並舉 為“品牌糧”夯實基礎

回想2020年的情形,木瓜鎮鎮長張璽現在還心有餘悸。“去年一直到6月28號才迎來開春的第一場雨,本來就旱,去年比往年更旱,穀子和玉米都種不下去,這不是減產的問題了,而是有可能絕收。”於是,鎮上一方面緊急調動當地農民種糜子,免費發放“榆糜2號”等優質品種,一方面開展“送水到田保春耕”活動,累計向全鎮送水400餘噸。

雖然平均畝產比正常年份略低,但每畝還是能打出四百多斤,基本收成是保住了。王家峁村村民李乖女把家裡40多畝地都種上了糜子,“每畝平均產600餘斤,收入有6萬多元,要是種別的是真不行”。李乖女說。

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雜糧專家組對孤山、木瓜、黃甫等鄉鎮的9個村、21個取樣點測產統計,2020年在遭受春夏連旱的情況下,全縣糜子平均畝產達到227。4公斤,木瓜鎮柴乃兵創單產770斤的高產水平,每畝產值達千元以上。

“現在縣裡思路明確,要讓黃米產業再上臺階,就要走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路子,這樣府谷黃米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李桂鋒說。

2021年一開春,孤山鎮沙牛峁村的村民們沸騰了,看到牛耕人扛的“條條地”建設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機械作業、整體耕種的“整裝田”,人人都樂開了花。

過去幾年,府谷陸續從峁梁起伏、溝壑縱橫的坡頂和川溝整出耕地6萬餘畝,並圍繞建設高標準農田這張“王牌”,夯實規模化、機械化的第一步。去年孤山鎮已完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今年全縣將繼續完成建設4。33萬畝;木瓜、古城等8個鄉鎮還拉開了土地託管服務的大幕,覆蓋面積10000餘畝,7家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組織幫助農民代種、代耕、代收,“單打獨鬥”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王家峁村會計蘇忠也回憶起去年機械化收割機轟隆隆“爬上樑”的情景:“以前都是自己手把手的幹,現在地平了、路修了,機器都能上來了,割糜、脫粒、裝袋一氣呵成,光平整土地和託管就給村裡帶來100多萬元收益。”

張璽介紹:“2020年縣裡籌集資金近1億元,專門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並在木瓜鎮還打造了1200畝有機糜谷種植基地,農業農村局專門補貼有機肥480噸,免費發到農戶手中。”作為全縣糜子產業的標杆,這片有機基地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示範效應,去年產出優質糜子400餘噸,產量、質量都符合預期。

“鎮上會定期組織專家檢視有機肥使用情況,村裡人都有了‘不亂用藥、不亂用肥’的思想,大家的意識都提升了”。村委會主任王金海表示。

凝聚合力 以“產學研”共塑未來

熟悉府谷的人都知道,這裡煤炭資源豐富,一直都是陝西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只佔全縣GDP比重不到2%的農業,卻直接影響到近80%人口的生計,黃米更是融入府谷人血脈的傳統產業。

半年前,“西貝莜麵村”爆出漲價資訊引發社會關注,八塊小小的“黃米涼糕”賣到了46元,對不少種糜子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天價”。如何讓產業發展為更多農民帶來紅利,以“工業反哺農業”,是府谷人一直在思索的事。

作為雜糧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府谷天漠公司做出了大膽嘗試——透過“糧食銀行”的形式,代農戶儲存糧食,以契約形式保障農戶糧食所有權,並將糧食經營權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讓渡給企業,讓多方收益。

公司負責人嶽永平給算了兩筆賬:一個農民以一年定期形式存糧1500公斤,所獲額外收益有: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2元的收購價,差價為300元;定期利率每公斤0。12元,利息為180元;還有兌換米麵油生活物資優惠額度為5%。

對經銷商來說,既可以將原糧加工成為成品糧,也可直接做原糧貿易;在達到規模效益的同時,也減緩了糧食收購的資金壓力。

公司目前透過“糧食銀行+產業聯合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周邊種植戶3萬多戶進行訂單式生產、農資補貼和糧食銀行服務,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

除了嶽永平,在府谷還有一批關心糜子產業發展的人,為了把他們擰成一股繩,發揮“產、學、研”合力,2019年在縣政府支援下,府谷縣農業(糜子)專家工作站、糜子(黃米)產業協會正式成立,這讓亟待解決的提高良種覆蓋率、打造示範基地等工作有了抓手。

協會的成立,也讓2008年就退休、在府谷糜子產業深耕13年的柴巖有了新的頭銜——糜子產業協會會長。十多年來,他經歷了4任縣長、5任農業農村局局長和7任木瓜鎮鎮長,從糜子種植戶到加工企業的老總,柴巖幾乎成了府谷糜子產業從業者中無人不曉的人。

這幾天,他剛和協會副會長賈耀明到四川旅遊學院談成了黃米深加工產品的事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一點不像70歲的人。

“一下研製出20多種產品,有黃米發糕、黃米粉蒸肉、黃米獅子頭、黃米鍋巴等,把傳統食品變成了‘好賣’的商品,大大拓寬了市場空間”。柴巖說。

最近還有一件事也讓他鼓舞,在縣政府和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府谷正在推進“府谷糜子”的綠色食品、有機產品以及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申請和認證工作,這意味著府谷黃米有望拿到通往更廣闊舞臺的通行證。談及未來,柴巖說:“雖然糜子種植面積有所下降,但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還不可替代,尤其是食物多元化的時代,這個產業的生命力還很旺盛。糜子就像陝北人的性格一樣,有韌性、能吃苦,即使是再艱難的環境,也總能長出個樣子來。”

作者/來源:觀榆林

府谷糜子:從“救命糧”到“品牌糧”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