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2022-04-24由 文和同志 發表于 林業

謬誤常見的型別是什麼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

謬誤就成了真理

永遠不要低估用事實推翻謬誤的難度。——亨利·羅索夫斯基

一些觀念被人們相信,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可被明證的事實;而另一些觀念被人們相信,只是因為人們被這些觀念反覆地“洗腦”了而已。

最終,洗腦代替了證據,讓人們普遍接受了這些“事實”。

當許多廣為人知的觀念接受事實與邏輯的檢驗,你會發現有的觀念像紙牌屋一樣不堪一擊;有的觀念看似真理,卻只是一些思維謬誤的產物。

經濟政策中的謬誤層出不窮,而且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小到住房,大到國際貿易,都是如此。

這些政策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往往要在好幾年後才顯現,但很少有人會對這些災難的起因追根朔源。

即便一個政策出臺後馬上引發不良反應,很多人也不會去追究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的倡導者還常常把這些不良後果嫁禍出去。他們甚至會辯解說如果沒有他們推行的這套好政策,情況會更糟。

即使事實擺在眼前,謬誤還是大行其道,其中的緣由各不相同。比如,政客為了避免影響自己的政治生涯,學者為了避免聲望受損,扶貧活動的公益領袖為了避免內心的痛苦失落……

沒有人樂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但在很多情況下,掩蓋錯誤的代價是高昂的。這些代價讓人們向現實低頭,不管他們多麼不願意或多麼痛苦。如果一個學生這次數學考試錯了一道題,那下次考試之前他就必須把這道題解對;一家企業不會因為貫徹錯誤方針而任由企業不斷虧損卻不糾正。

簡而言之,無論是出於實際需求還是理智,我們都有必要對謬誤追根究底。

政府出臺好的和錯的經濟政策都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活,都會直接導致人們生活得更好或更差。這就是經濟學研究為什麼那麼重要,而對謬誤的研究不僅是單純的學術行為。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經濟謬誤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出。但我們可以概括出五大類常見的經濟謬誤進行分析: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零和式謬誤

許多經濟謬誤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上,即交易是零和博弈,一方所得意味著另一方所失。

但是,如果不能讓雙方獲利,交易就不會發生。這樣淺顯的道理,對於許多政策倡導者來說,不一定真的明白。

比如說,房租管制、最低工資,都是試圖透過外部力量增加交易一方獲得的收益。但是,當另一方無利可圖或利益微薄時,交易就不再發生。

地產商不再建房,房東不再精心修繕房屋,導致更多的人租不到房子;老闆不再僱傭新人,或者乾脆將工廠搬到國外,導致本國人更多失業。

當你把交易誤解成零和博弈,試圖透過暴力強制交易一方減少收益,結果只會是交易量的減少。

零和博弈這種思維謬誤造成的最壞的結果是:貧窮國家以為外來資本在剝削他們,為了避免被剝削,他們排斥和抵制外來資本。這種觀念曾經被全世界廣泛接受,造成的結果就是數千萬人數代間都深陷貧困的泥沼。

許多國家後來紛紛拋棄了這種謬誤,積極地擁抱資本和開展國際貿易。但在拋棄這種謬誤之前的歲月裡,無數人只能做無謂的犧牲,為一個沒有事實根據的假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可見,思維謬誤造成的影響是極大的。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組合式謬誤

邏輯學家所說的“組合式”謬誤是指部分正確即整體正確的觀念。

一個棒球球迷在觀眾席上站起來看球場上的比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如果所有球迷都站起來看,那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看不好。許多經濟政策都涉及組合式謬誤。比如政治家們為某些特定群體、行業、利益集團代言,他們採取的政策看似造福全社會,其實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的把戲。

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消滅貧民窟,“振興社群”,大搞拆毀和重建,把貧民窟變成高檔住宅和購物中心。人們總認為這些政府支出創造了就業、繁榮了經濟,其實,不過是把納稅人的錢轉移到了政府那裡,導致納稅人無法用這些錢來消費和投資。

政府宣稱他們用繁榮社群取代了貧民窟,其實,那些貧民只不過是遷徙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其他的貧民窟。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事後歸因式謬誤

事後歸因式謬誤不但最普遍,歷史也最悠久。即對於兩件相繼發生的重大事件,人們會把第一件事當成第二件事的起因。

例如1929年股市崩盤之後,緊接著爆發了大蕭條。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導致了整個經濟的崩潰。然而,1987年的股市崩盤,卻迎來了持續20年的經濟增長。

再例如世界上許多地方都開展過禁用DDT的運動。DDT可以消滅傳播瘧疾的蚊蟲,殺蟲效果顯著。但是使用DDT越多的地方,癌症發病率越高。以至於人們控訴DDT引發癌症,但這並非事實。禁止DDT讓瘧疾死灰復燃,奪走了全球上百萬人的生命。

事後歸因式謬誤不僅僅是一個智力問題。人們總想著為好事邀功,把壞事歸罪於人,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事後歸因式謬誤了。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棋式謬誤

在亞當·斯密的筆下,“教條理論家”是指自視甚高,認為“可以像擺弄棋盤上的棋子那樣輕鬆駕馭一個國家”的一類人。這樣的理論家仍然普遍存在,而且他們還影響著法律和政策的制定。

人類與棋子不同。他們有自己的喜好、價值觀、計劃和意願。所有這些都可能會與“社會實驗”的宏偉目標發生衝突。因為人不是棋子,不是任由擺佈。

任何試圖讓人去機械地扮演某個宏偉計劃的一部分的嘗試都註定會失敗,就像歷史已經反覆證明的那樣。

很多教條理論家們並不死心,他們那種“如果一開始沒有成功,那就多試幾次”的想法是釀成更多災禍的一味配方。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開放式謬誤

許多理想都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經濟事實:資源是稀缺的,而且有多種用途。

誰會反對安全、健康、保護環境呢?但是人們對這些的追求是無限的,政策的推動者也會促使人們進行無限制的追求。

大多人會樂意政府投資億萬美元用於癌症研究,但是同樣的錢也可以用於許多其他疾病的研究。在倡導預防犯罪、更好的健康、更清潔的空氣和水等理念時,人們確實遺漏了權衡取捨的概念,在政治正確下,我們的要求變得沒有節制。

開放式沒有上限的要求增加了財政預算,為權力擴張提供了便利,也助長了龐大的政府官僚機構。

法官在執行反壟斷法時也經常陷入“開放式謬誤”,即擔憂某個企業正處於壟斷“初期”。美國最高法院對布朗鞋業公司併購案的判決就是一個里程碑事件。法院禁止布朗鞋業收購肯尼連鎖鞋店,因為後者佔美國1%的鞋類市場,如果被收購,布朗鞋業有可能逐漸形成行業壟斷,所以必須將這種壟斷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假設無限制的推斷理論是正確的,那按照這種推理邏輯,如果黎明開始溫度上升了10度,就意味著月底之前我們都會被高溫烤成脆脆酥。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總結:經濟學的正確思考

許多信條其實經不起推敲,但是如果沒有人真正去審視它們,它們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尤其是當精明的倡導者透過利用人們的情感訴求來規避理性檢驗的時候。

一些普遍的謬誤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它們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經被駁斥過,但是到了今天卻能新瓶裝舊酒,重新粉飾以新的形式適應當下的時代潮流。

基於這些謬誤制定的經濟政策常常會危害世界各國千百萬人民的福祉,甚至一再造成毀滅性的後果。洞察這些謬誤遠不止磨礪心智這麼簡單,更清晰的去理解經濟學,還可以為提升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謬誤就成了真理

這兩天關於財富與分配的話題又成了熱門,在人文社會問題上,不懂財富生產邏輯的學者和政客,總是用善良的意圖將世界拖入共同貧窮的災難。

越是這樣的時候,我們就越是需要一位深諳經濟學思維與真實世界運營邏輯的思想家與他卓越的智慧。

如今已經90高齡的黑人思想家索維爾,從源頭——即知識分子的觀念如何發揮影響力的角度。深刻批判了那些滿腦子“善良意圖”的政客、知識分子,也為被這些宣傳衝昏頭腦的大眾,開出了一張思想領域的“黑名單”。

因此,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索維爾的作品對現實社會,都具有巨大的價值。他看到了這個時代的弊病,看到了無數不負責任的政客和知識分子的謊言。他用事實和一個個的小故事講出被扭曲的真理,針對普通民眾的常識啟蒙,讓人們看清事物的本質,區分什麼是“壞思想”,從而避免社會重蹈覆轍。

你的每一個「關注」

我都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