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你還記得當年的“三大件”嗎,嫁妝“變遷史”背後反映了什麼?

2022-06-26由 圳論 發表于 農業

四鋪四蓋都是些什麼

孫寶強

林語堂說:“結婚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舉動。即使在最偏僻的未開化地方,那裡的男女,仍然必須透過結婚的儀式,始能營其共同生活”。

結婚少不了嫁妝,嫁妝的變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

嫁妝是家庭財富的重要內容,它來自男女雙方家庭支出,是一種充滿愛心與祝福的財富分配,因此嫁妝必然伴隨著家庭財富的變化而變化,只是人們期望為下一代創造良好的開端,嫁妝的變化會比家庭財富的變化速度快一些、進度提前一些,當然這其中免不了有青年男女的“爭取”以及避免在與周圍人比較中失去面子的考慮。

嫁妝升級不僅是物質財富的超常增長,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滄桑鉅變。

你還記得當年的“三大件”嗎,嫁妝“變遷史”背後反映了什麼?

財富觀念發生了深刻變遷

從社會觀念看,在一段時期,財富是政治問題,物質富裕是不可想象的,富裕就等於異端、經常遭到批鬥,貧窮等於正常、經常得以自保。先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時代強音,把一個民族從“怕富”的極端思維中解放出來,創造財富、佔有財富的源泉得到湧流。後來“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的黃鐘大呂,從政治認識上解決了財富的屬性問題。而且,保護私有財產寫進《憲法》,2007年實施《物權法》,使得財產有了法律保障。

從個人觀念看,早期不少人對於財富有一種羞答答的態度,心裡十分喜歡、絕對喜歡,這是心裡的想法,但是表現出來的有些扭扭捏捏,呈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現在則不同了,不少人公開宣稱要努力增加個人財富,見面就問“你在哪裡發財”,新年見面就說“恭喜發財”。與之相適應,各種型別的財富書刊、節目、培訓層出不窮。對於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也有了新的認識,認為“小河有水大河滿”,這是很大的轉變。當然,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物慾橫流、唯利是圖、利慾薰心、道德淪喪等問題,不可迴避。

財富型別向享受型、發展型轉變,財富結構向資本品為主轉變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財富的變遷和人類自覺追求幸福的能動實踐史。幾十年前,普通人對於財富是渴望但不可及的,1979年才開始出現的“萬元戶”在農村是極少數人,令人矚目。今天,百萬富豪、千萬富豪也要比當年的“萬元戶”人數要多得多。在這種物質財富不斷豐裕的情況下,人們的資產數量在快速升級,財富從生存型向享受型、從享受型到發展型轉變是必然的趨勢。

四十年前,農村姑娘出嫁時,孃家重要的陪嫁物品是“四鋪四蓋”,也就是四條被子、四條褥子,經濟條件差的家庭是兩鋪兩蓋,條件好的是八鋪八蓋、十鋪十蓋,誇張一些的達到20套鋪蓋。

吉利的數字中蘊含著家人無限美好的祝福與期待,畢竟這都是手工縫製出來的,此種情景如今已經難以見到。

隨著時光的流失,這種型別的嫁妝已經不存在了。

嫁妝從簡單的“四鋪四蓋”轉變成20世紀80年代的“三轉一響”(即手錶、縫紉機、腳踏車和收音機),到90年代變為 “三大件”(先是電視、收錄機和組合傢俱,後來是空調、電腦、錄影機),新世紀以來部分地區逐漸成為“萬紫千紅,一動不動”。

萬紫,一萬張五元的人民幣疊在一起;千紅,意味著一千張100元人民幣,一動,是一輛小轎車;不動,自然是房產。

你還記得當年的“三大件”嗎,嫁妝“變遷史”背後反映了什麼?

你還記得當年的“三大件”嗎,嫁妝“變遷史”背後反映了什麼?

財富結構從易耗品為主向資本品為主轉變。過去由於大多數的家庭財富少,而且集中於低值易耗品。嫁妝當然以低值易耗品為主,當時絕大多數人買不到也買不起資本品。即使是萬元戶,家裡的標準配置僅僅是:腳踏車、縫紉機、收音機,有的家庭擁有一輛幸福250摩托車,農村還有的有拖拉機、二層小洋樓,再好的安裝了座機電話。至於小汽車,則是很多年以後才進入普通家庭的。反映在嫁妝上面,被子材料從棉質升級到蠶絲、羊絨,多了金戒指、金條、玉手鐲等資本品。房產是重要的資本品,已經成為城鎮多數家庭最主要的財產。房產也是眼下國人最為看重的資產,有房子成為部分人戀愛結婚的要素之一。

婚戀自主觀念對現在的嫁妝選擇產生重要影響

婚戀自主的觀念成為主流。

有人說嫁妝的變化主要是因為人們有錢了,其實重要的觀念的變化,有錢只是基礎。早期中國多數的婚姻是“湊合著”,遵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妝當然也主要是父母根據周圍人的做法、婆家的彩禮數量和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來決定,子女的意見至多是一種參考。現在則明顯不同了,在婚姻大事方面子女擴大了發言權,嫁妝當然是子女主導,父母的意見反而成了參考。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髮展,青年一代人的視野無比寬闊,樂於接受、創造和實踐新觀念。

男女平等對待的觀念加速形成。

隨著男女平等輿論的轟炸和女性社會作用的逐步顯現,人們對待女兒的觀念也在變,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弱化。過去說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似乎與孃家喪失了關係,現在已經很少人持這種觀點了。兒女婚嫁同等待遇是一個趨勢,反映在嫁妝上,陪嫁一棟房子、一輛汽車也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會說,這種變化太快了,給青年男女(主要是男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作為嫁妝重要來源的彩禮是一副相當沉重的擔子。這種做法還在社會上形成了一股攀比風,十分有害。這種變化當然有不好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大於不好的一面,是一種歷史進步。而且,對於物質財富的追求也呈現出邊際遞減規律,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減弱,而且社會上總有人帶頭反對其不支援的“一動不動”,可以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作者系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