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2021-06-27由 創業最前線 發表于 林業

毛茶屬於初級農產品嗎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南希

2021年顯然是新茶飲的收割之年。奈雪的茶已進入招股階段,喜茶和蜜雪冰城也先後傳出上市訊息。

新茶飲賽道的火熱,其實是給原葉茶行業帶來了更多市場想象空間——奶茶的甜令人上癮,但這些被多巴胺驅動的年輕人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原葉茶的擁躉。

不過,老茶客抱著舊茶葉桶品茶的場景顯然已不再適用於當下,品質和生產流程更加透明的茶葉新物種們正在瘋狂搶佔年輕人的味蕾。

這也意味著,傳統茶行業的變革已經開始。

1、中國茶為什麼不夠強?

中國人是愛品茶的。

在今年年初的一項統計中,9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是茶葉消費使用者,其中有接近4成有每天喝茶的習慣。茶葉不僅成為剛需,喝茶更是中國人骨子裡的生活理念。

但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進行茶葉消費時,時常會聽到關於茶葉品類的討論比如綠茶、白茶、烏龍茶等,對茶葉品牌的關注則少之又少。

換言之,中國茶客更關注茶葉是否出自核心產區,而並不太關心出自哪家品牌的茶葉。

這一點從中國茶企在資本市場上普遍“不受待見”也可以略窺一二。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的茶葉企業規模普遍走“小而美”模式,一般茶企的產值都在百萬元級別,鮮少有產值過億元的茶企。

茶葉銷售渠道混亂又讓關注茶葉產區的消費者在市場上無從下手。

茶葉批發市場、街邊茶葉店、品牌網店等渠道紛繁複雜,由於缺乏統一的定價體系,即便是同一品牌、同一品類的茶葉也存在巨大的價格差異。且在選購茶葉時,如果不是資深茶客,市場資訊不對稱就會導致消費者為價格虛高的產品買單,變相提高了他們的選購成本。長此以往,消費者自然會對該品牌甚至是某種茶葉失去信心。

2012年,認識到茶行業的巨大升級空間後,一小隊人開始上山尋茶。4年後,一款統一罐裝、統一生產標準的茶葉產品面世,它就是小罐茶。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和傳統茶葉品牌不同,小罐茶一經面世就因為獨特的產品和運營思路脫穎而出。加之“大師監製”的高調營銷策略,小罐茶快速成為新一代的網紅消費品。

網紅產品難長紅,似乎一直是消費圈的魔咒。2018年,網路上質疑小罐茶的聲音一直不斷,例如一罐4g茶葉賣50元價格不菲、品牌廣告過於密集,甚至有人認為以消費品思維來做茶葉違背了行業傳統……小罐茶一時陷入風暴眼之中。

雖然銷量仍然亮眼,但在當時很多人看來,小罐茶似乎也會和其他網紅產品一樣,在市場上曇花一現的可能性更大。

2、茶產業鏈的智慧回溯

6月20日,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在微訊號傳送推文,“官宣”:小罐茶九歲了。

“9年前,作為一個外行看中國茶,我曾經極度堅定地認為標準化、年輕化、品牌化就是中國茶的終極答案。把茶從農產品和文化品中“拯救”出來,消費品才是中國茶的陽光大道。”杜國楹如是說道。

短短一句話,這位“外行人”對中國茶的期許躍然紙上。茶雖然與咖啡、可可並列全球三大飲料,但國內產業鏈端卻大而不強,長久以來缺乏創新是中國茶的軟肋。

而從杜國楹的一番話中也不難發現,由消費端回溯供應鏈,小罐茶長期主義的理念從成立之初就已經建立起來。

從根源上看,中國茶行業多年來遵循半手工半機械的生產原則,原因在於茶葉是東方思維的產物,它更強調個人經驗,講究代代傳承,對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有天然的牴觸。

加之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向來輕研發而重銷售,茶企的行業研發投入也相對較低,導致茶企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動力不足。

當然,工業化和機械化生產難度高也是擺在茶企面前的一大挑戰。

以採茶為例,茶葉的等級不同,自然需要人工來分辨。但鑑於過去茶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勞動力短缺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勢必會給茶企帶來經營壓力,在不大幅提升售價的情況下,用機械化和工業化來逐步替代人工是勢在必行。

“目前,AI挑茶機器人已經在黃山工廠中正式投入使用,它能夠自動完成包括上茶、輸送、拍照、分析、挑揀、複檢、收集等在內的全套流程,每臺‘AI挑茶機器人’每天可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相當於50-60個挑茶工的工作量,挑揀的準確率接近99%。”針對茶行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落後的現狀,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給出了一些針對性解決方案。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小罐茶黃山中央工廠效果圖

不僅如此,要重塑傳統茶行業,必須從源頭抓起。

茶產業鏈上游充滿了小作坊和加工廠,大多數茶企都是在茶業產區採購毛茶後再進行精製加工,因此他們對茶葉種植及初級加工環節並無掌控力,在茶葉品控方面自然更加弱勢。

意識到茶葉種植環節的重要性,小罐茶則計劃在每個核心品類的原產地建設一千畝左右的生態示範茶園,帶動周邊的茶農做標準化的種植與管理。

從種植源頭進行把關,可以直接降低後期的挑選及生產成本。

種植之外,茶葉品控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在這過程中,小罐茶在三個維度上做出探索: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透過集約化、生態化種植,茶葉原料更符合品質標準,只有標準化產品才能成為規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梅江如是說道。

毫無疑問的是,標準化的實現需要茶企具備從消費端回溯到中游、上游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

與不少依賴第三方加工廠的茶企不同,小罐茶早在2017年就開始自建智慧中央工廠,該工廠集茶葉研發、檢測檢驗、智慧立體倉儲、全自動分裝及科學物流為一體,可實現100億產能。據瞭解,該工廠將在今年10月正式投產。

對初創企業而言,過早投產供應鏈,無疑是一個成本和風險極高的挑戰。

但茶業作為一個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重資產模式雖然成本較高,但對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掌控力卻更強。

或者可以這樣認為,做茶,企業並無捷徑可走。

不走捷徑的小罐茶,也更早領悟到將茶行業推向標準化和工業化的重要性。

換言之,無論是對品控的嚴格要求還是對供應鏈的打磨和投入,外界不理解的諸多行為,恰好說明了小罐茶對長期收益的堅持。

3、長期主義者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曾這樣稱讚過一種品質,即長期主義: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上,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於個人而言,長期主義是一種清醒,幫助人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音的影響。於企業和企業家而言,長期主義是一種格局,幫助企業拒絕禁錮的零和遊戲,在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價值的歷程中,重塑企業的動態護城河。

然而,長期主義者的門檻極高。無論是在個人發展還是企業創業過程中,都需要摒棄各種誘惑,並在短期收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在消費行業,網紅品牌層出不窮,但能堅持做時間朋友、深耕企業護城河的卻不多。

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國茶企雖然多但規模普遍較小,且技術水平較低、生產零散、組織化程度低,大多都是依靠簡單的加工方式進行生產經營。而機械化水平低、整體覆蓋率低、茶園現代化管理技術水平不足,也讓茶行業長期陷入低效的生產經營的惡迴圈中。

在相對雜亂的市場中,小罐茶成為了一個破局者。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它不僅是推出了統一包裝、品控的茶葉新物種,更關鍵的在於其輸出了一整套標準化和工業化的茶葉種植和生產解決方案,行業智慧化的價值被看見。

不僅如此,對產業鏈的掌控力也為小罐茶未來進行多品牌、產品線佈局打下了堅實基礎。小罐茶已經擁有不同產品系列,比如至尊系列的金罐、銀罐是茶行業高階產品的解決方案,生活系列中多泡裝和彩罐則是瞄準了年輕群體的自飲場景。

中國茶的覺醒時代,小罐茶的“無限遊戲”

不同系列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的消費場景,而它們的共性則在於小罐茶在用消費品的思維改造傳統茶葉,為茶文化注入了新內涵。

小罐茶的邊界仍在繼續向外延伸。

“茶對於世界有三種業態:第一種是以中國原葉茶為代表的消費品,第二種是以日本茶飲料為代表的快消品,第三種是以茶飲店為代表的服務業態。未來,小罐茶公司會圍繞三個業態做出不同的探索。”梅江這樣暢想未來小罐茶的產品形態。

對不同產品形態探索的背後,也是堅持長期主義的核心,即創新。

如果說創新是長期主義者與生俱來的能力和品質,那麼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都會像小罐茶一樣,在穿越孤獨和誤解的迷霧後,依舊充滿希望,仍然野心勃勃。

顯然,中國茶行業需要更多這樣專注且有野心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