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代農村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還受用嗎?

2022-04-11由 歷史觀察君 發表于 林業

轂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至今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社會生產生活的一種縮影,當然,時至今日,有些俗話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步伐,變得不受用了,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為何認為富不添丁,又為何認為窮不添女?

古代農村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還受用嗎?

第一、富不添丁。

眾所周知,古代是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古人重男輕女,與古代的農耕社會是分不開關係的,因為古人認為,男子比女子身強體壯,是主要的勞動力。但是對於古代的富人而言,已經擺脫了男耕女織的限制,他們能夠有足夠的僕人、家丁從事農業勞作,不愁吃穿的情況之下,如果家中的兒子較多,反而會引發另一個問題,那便是家族財產的紛爭。

古代農村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還受用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最為富有的,莫非帝王了,然而人們卻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爭奪權力和地位,帝王子嗣之間,充滿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禍起蕭牆,即使兄弟少,則如三國時期的曹植與曹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兄弟多,則爭鬥越劇,最慘烈的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了。

帝王之家之嫡長子繼承,王侯將相是分封制,而古代民間的豪門望族,也是子承父業,而如何分配財產,則是成為大問題,孩子越多,父母到時就越左右為難,如果平均分配,對於實力強的孩子而言不公平,如果不平均分配,則分得少的也會憤憤不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還有一句俗話,叫“藝

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娘

”,古人認為,財產的分配如此,而責任的分配,也是如此。三個和尚沒水喝,各自推卸責任,最終就會出現了“兒多不養娘”的現象,總而言之,富不添丁與兒多不養娘,一個是爭奪利益,一個是推卸責任,表現不同,本質卻相通,那便是人性中的趨利避害。

第二——窮不添女。

古代農村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是什麼意思?還受用嗎?

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承香火的是家中的男丁,而古人認為,女孩則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頭來只是賠錢買賣。與此同時,富人和窮人又有不同,窮人本身就沒有財產供給孩子繼承,多養一個男孩,則多一分勞動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此外古人還認為“窮養兒,富養女”,貧窮能夠鍛鍊男孩的毅力和鬥志,倘若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考取功名或者獲得戰功,那麼整個家族都得以翻身。

相反,窮人本身資源就有限,如果養了女孩,最終還是嫁給別人家當媳婦,還得倒賠一份嫁妝,況且古代的女孩嫁出去了就很少回孃家,古代的富人,千金小姐尚且能招駙馬,無論貧富,哪個女孩又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頭之肉。而窮人嫁女兒,父母則要忍心平白割捨多年的感情。

總結:

時至今日,這句俗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受用了,因為如今是男女平等的社會,這句俗話,反映的是過去式,是古代特定的封建背景時期,因此,要辯證地去看待古人留下的俗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