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2022-04-05由 月皎 發表于 林業

珍珠茅有什麼用

“茅”是較為常見的植物,其種類也很多,比如白茅、菁茅等等,人們習慣統稱為茅草。

而就是這種常見的植物,在歷史上卻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比如用於祭祀、占卜等大事,其受重視程度超過了很多植物。春秋時期齊桓公征伐楚國的藉口,就是“

爾貢包茅不入

”,因為不按時向周天子獻上茅草,竟然成為楚國非常嚴重的錯誤,可見茅草地位之高。

茅草在古代的價值,還體現在可以用作男女雙方互贈的情物,比如《詩經》中的“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荑”就是初生之茅。

可以說,茅草的多種價值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實用價值到精神價值的延伸,從而使其在人們心中具有了重要地位。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茅”的實用價值,是其具有“敬神”作用的首要前提

在生產力低下的歷史時期,茅草在人們生活中有著許多重要作用,比如蓋房子。

在堯帝的生活年代,將茅草用作屋頂已經有所記載: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採椽不斫。(《韓非子·五蠹》)

這裡的“茅茨”就是茅草屋頂,這種重要用途,一直沿用下來,成為人們在同艱苦自然環境作鬥爭中必不可少的生存物品。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這種重要性,在歷代詩文中都有所反映,比如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反映農夫勞動的《七月》:

晝爾於茅,宵爾索絢。

人們割取茅草用以搓繩子,同樣也是為了解決日常生存問題。

在面對自然界中諸多不可預知力量時,對這種生存必需品的依賴心理,進而就會衍生出植物崇拜,為植物賦予神秘的力量。

這種思維軌跡,可以在《山海經》中找到依據:比如可以治病的棕枬、雕棠、榮草,可以“食之不飢”的祝餘,可以“食之不愚”的藺草,等等。在對植物產生崇拜的過程中,也就對植物的原有價值進行放大、神化,這就是為什麼《山海經》中一些看似常見的植物卻擁有神秘力量的原因。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楚國需要按時向周天子獻上的“茅”,從其在祭祀中用於“縮酒”的作用看,也是取自其實用價值。

先秦時期所釀之酒,因釀造時間短、所用原材料等因素,而致酒液渾濁,這就需要進行過濾後再飲用,可以使酒的口感得以提升;而濾酒就用到了茅,不同品種、不同產地的茅,所濾出酒的口感也差異很大,楚地生長的菁茅,因有獨特香氣,被公認為用作濾酒的最佳選擇。

晉書地道志曰:“泉陵縣有香茅,氣甚芬香,言貢之以縮酒也。”蓋此茅潔而芳,異於他處所產,宜縮祭祀之酒,故特令包匭而貢之。《水經注》

上言“泉陵縣”,即為楚地境內,之所以“包匭”,是為了儘量防止菁茅的香味散失,保持其濾酒的效果。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在此實用價值基礎上,又由濾酒時呈現出的酒液下滲形態,生髮出如同神靈將酒飲下的想象,從而又為香茅增添了溝通神靈的功能,使其越來越神秘化。

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去若神飲之,故謂之縮酒。(鄭玄《周禮注》)

實際上,此時在祭祀過程中,“茅”已成為代替神靈飲酒的重要角色,其地位與代替神靈享用美食的“屍”相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也能理解上述齊桓公將“爾貢包茅不入”作為征伐楚國的主要藉口之緣由。

“茅”的吉祥意象,延伸出其“娛人”作用

在《詩經》中表現男女愛情的詩篇中,有多處男女相贈愛情信物的描述,而以“茅”相贈、或以“茅”為寄託情思之媒介的情節,佔到了很大比例。究其原因,與“茅”之“敬神”作用有直接關係——以“茅”作為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能夠得到神靈的福佑,從中即能反映出“茅”的吉祥意象。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古人的這種心理反映,可以在《周易·大過》中“藉用白茅,無咎”得以充分證明。就是指在祭祀時,將白茅墊在祭品下面,神靈就不會加以怪罪了;白茅的這種意象反映,已經有了避禍、祛邪、禳災的價值,已經成為吉祥的象徵。

以“茅”作為神藉,在《周禮》《儀禮》中均見記載:

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周禮》)

直刌茅,長五寸,束之,實於篚。(《儀禮》)

把“茅”截成五寸長的段,捆束好,放在竹器中,用作藉墊,上面放祭品。孔子解釋用“茅”來藉墊祭品的原因:

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以往,其無所失矣。

就是說,以此種做法來表達祭祀之人無比慎重、恭敬的態度,“茅”雖然隨處可見,不是貴重之物,但是用在祭祀中,又是無比重要。將“茅”用在祭祀中,就不會出現過失。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正是由於“茅”有著這種吉祥寓意,才被青年男女用作愛情信物,他(她)想借“茅”的禳災價值,實現愛情美滿的願望。接受“茅”的另一方,亦因此物的美好意象而感到高興歡娛,也就是達到了“娛人”的效果。

比如小夥子送給姑娘一頭小香獐,要用白茅捆束,“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這裡用白茅的意義,應是小夥子想借白茅的吉祥意象,實現自己求婚成功的願望。

再如女子表達幽怨思緒時,將白茅作為情感寄託,“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詩經·小雅·白華》)這裡用白茅的意義,應是女子想借助白茅的禳災意象,消除婚姻中的煩惱,以實現婚姻美滿的願望。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茅”在祭祀、占卜等重大事件中被賦予的特殊意象,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地位也隨之上升,並在日常交往中將這種特殊意象應用到現實社會中,成為人們寄託美好願望的絕佳載體,從而使其有了贈物的價值。

“茅”的意象昇華,使其產生了“喻人”作用

“茅”在祭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所代表的吉祥寓意,使其具備了獨有的內在美,而這種內在美,又對其外在的形態美起到了強化與昇華的重要作用。在雙重美感的強化過程中,“茅”被不斷賦予新的意象表達,將其昇華到象徵人格精神的層面。

在《周易》卦辭中,可以看出對“茅”的這種精神闡釋:“

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茅根相連匯聚,象徵著團結一心,引申出忠誠的品格;“貞”所代表的,是堅貞,引申出貞潔不染的品格,在對應女性的禮儀道德觀念時,應還有貞順之義。正是“茅”能表達高貴的人格精神,與“茅”相關的此卦辭才會有“亨”的順利結果。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將“茅”的精神表達應用於“喻人”,在史籍、詩文中多有反映。比如《詩經》中形容女性之美的詩篇,有多處以“茅”來比喻女子的形態與品德雙重之美。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詩經·邶風·靜女》

在詩中出現的“荑”,即初生的茅,其作用不只是以茅的形態美來比喻美人的外表美,更是以茅所代表的“貞吉”內在精神,來比喻女子所具備的貞順、高潔、高貴之內在優秀氣質。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茅”所代表的精神層面的高度,同樣適用於男性,並且可以上溯到更久遠的黃帝時期:

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間居三月,復往邀之。(《莊子》)

黃帝向廣成子問詢“至道”,在聽到廣成子的回答後,黃帝將治理天下的事務放下,獨居一室,以白席為席,三個月後再次向廣成子求教。

透過黃帝的舉動,可以間接反映出“白茅”所代表的精神,那就是清靜無為、潔身自好,進而與追求“至道”有著直接關聯,也就是其“喻人”作用的體現。

再有《六韜》中所載的“呂望坐茅而漁”,同樣也是以“茅”所蘊含的內在精神,來比喻“呂望”的潔身自好、修身養德之高貴品格,也是以“茅”來“喻人”。

遍地可見的茅草,緣何成為祭祀、占卜中必不可少的神聖之物

結語

“茅”從實用價值上升到精神價值,不只是反映著人類認識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歷程,更反映著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對高貴人格精神的崇尚。

“茅”作為人類思想精神的載體,被賦予了與其自然特性相關的精神意象;當“茅”的這種自然屬性所生成的實用價值,與思想載體所引申的精神價值相融合,就使其在人們心中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