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2022-04-01由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于 林業

小葉榕怎麼養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撰文 / 明冠華(北京教學植物園)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考驗之一:寒冷

自然界之嚴酷非比尋常,就拿溫度來說,氣溫降至0℃及以下就會引起結冰,如果冰晶在細胞內形成,則必然導致植物體的死亡。人可以躲進避難所,但是植物無法輕易遊走,只能練就“硬扛”的真本領了。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雪松

“集中落葉”就是植物適應低溫的一種常用手段。懸鈴木、毛白楊、櫟樹、桃樹等葉片面積較大的闊葉樹種都會在入冬前集中脫落葉片,養精蓄銳,靜待來年。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是能量的“加工廠”,冬季落葉就代表著“葉片加工廠”暫時歇業,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消極怠工,此時,幼芽會緩緩地生長,葉片製造的有機物也會被暫時運到樹幹、枝條裡邊貯存起來。

“針形葉”則是適應低溫的另一種手段。在寒溫帶地區,各種冷杉、雲杉、松樹和落葉松構建起了龐大的針葉林軍團。針形葉只有細細的一圈,葉片表面積大大地縮小,蒸發帶走的熱量也會隨之降低。

考驗之二:乾熱

低溫嚴酷,乾熱也同樣要命。沙漠和戈壁灘的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就是最好的證明。堅持活下來的木本植物,有的在葉片上演化出薄薄的鱗片或毛,覆蓋在上下兩面,減少水分蒸發的同時又可以降低紫外線輻射,例如沙棗、沙棘、胡頹子。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刺楸的樹幹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光棍樹的莖

沒有進化出鱗片或毛的植物也沒閒著,它們的葉片常常神隱不見,上演一出“葉片去哪兒”的好戲。如此一來,便“機智”地避免了水分過量蒸發。儘管如此,光合作用卻怎麼也省不掉,於是莖幹和枝條“勇敢”地承擔起製造能量的使命。細胞裡有了葉綠體,開始製造養料,光棍樹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外觀要有改變,細胞內部也需要提高濃度,比如中國西北戈壁灘上生活的沙拐棗、麻黃等植物,細胞液的滲透壓高達6000千帕(普通植物一般不超過2000千帕),如此才能保證從含水量更少的土壤中汲取到水分。

考驗之三:多雨

俗話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缺水的難過,水太多也有道不盡的煩惱。熱帶雨林裡的植物幾乎每天午後都會面臨一場降雨,雨水滯留在樹葉表面,既影響光合作用,又阻礙氣體交換,所以如何快速排除這些水分,成為雨林植物的必修功課。

藏文科普|植物逆境求生記

菩提樹的滴水葉尖

首先,這些植物的葉片表面都變得相當光滑,閃亮得好像打完蠟的地板一樣,雨滴在表面很難長時間留存。像小葉榕、菩提樹等樹木還會在葉片先端垂下一個長長的“尾巴”,被稱為滴水葉尖,這樣雨水就可以順著“尾巴尖兒”快速流走。龜背竹的葉片中間還別出心裁地形成了一些孔洞,看似被蟲子啃過,其實是為漏水特化出的結構,就好像帶網眼的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