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發現孩子:激發和發掘孩子內在潛力

2022-03-31由 蒲公英之子 發表于 林業

日曆的作用是什麼幼兒

發現孩子:激發和發掘孩子內在潛力

——· 關於本書 ·——

《發現孩子》這本書是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精華之作。它打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的誤區,致力於透過創造合適的環境,激發和發掘孩子的內在潛力。從生命與人性的角度,揭示了孩子教育中的本質問題,解決了父母的教育困惑,為我們的教育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 關於作者 ·——

本書的作者是瑪麗亞蒙臺梭利,義大利幼兒教育家,也是著名的“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被譽為“20世紀贏得世界承認的、給科學帶來進步的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蒙臺梭利大膽地提出了關於敏感期和兒童心理發展階段論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她在教育中強調兒童內在的生命力和主觀能動性,拒絕兒童被動地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現在,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優秀教育方法,影響了全球數億孩子的成長。

——· 本書金句 ·——

1。從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被迫進入了父母的強權式管教模式。

2。在父母的嚴厲管束下,孩子們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自由。

3。孩子的成長髮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們就會破繭成蝶。

4。父母的親身示範,就是孩子最好的行為標準。

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而不是用父母狹隘、盲目的教育方式阻礙孩子的成長。

——· 主要內容 ·——

今天為你解讀的是《發現孩子》,為你講述書中精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釋放孩子被壓抑的心靈,讓孩子真正地表現自我。只有用愛與理解喚醒孩子的內在生命力,開發孩子的潛能,我們才有可能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奇蹟。

我先來給你講一個故事:一位阿姨和鄰居家的小女孩聊天,小女孩告訴阿姨,她已經學會了關於顏色的詞語。於是,阿姨問小女孩說:“那你知道天空是什麼顏色嗎?”小女孩抬頭望望天空,說:“是藍色的。”可是還等阿姨說話,小女孩又緊張不安地說:“不不不,我要去問問媽媽。”

你看,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就這樣被一個問題給困住了,不,嚴格來說,是被她自己給困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小女孩在沒有媽媽的肯定下,不敢判斷天空到底是不是藍色的,這說明她極端缺乏自信,過於依賴他人。

這種心態的形成,無疑與小女孩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關係。她的父母採取的教育方法,可能存在著不足之處,而這不足之處則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的成長,並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作“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裡,父母也都是可以為了孩子無私奉獻的。是,這是事實,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很多父母其實並不瞭解孩子的心理,即便他們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卻不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很有可能表現出壓制孩子想法、控制孩子自由的行為,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些不當的教育行為,會使父母成為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有可能傷害孩子的人。

那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來了:怎麼樣才能真正關愛孩子,讓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長呢?我們今天就來發現孩子成長的秘密,用充滿愛與理解的教育思想,溫暖孩子的心靈、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我們今天要聽的《發現孩子》這本書,是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精華之作。它打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的誤區,致力於透過創造合適的環境,激發和發掘孩子的內在潛力。

在蒙臺梭利看來,孩子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個體,不應該是任由父母操縱的物品。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教育,首先應當建立在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前提下,任何脫離孩子自身發展規律的教育,都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發現孩子》這本書就從生命與人性的角度,揭示了孩子教育中的本質問題,解決了父母的教育困惑,為我們的教育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本書作者蒙臺梭利,是著名的“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被譽為“20世紀贏得世界承認的、給科學帶來進步的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

在從事兒童教育的工作中,蒙臺梭利大膽地提出了關於兒童心理發展階段論思想和敏感期等概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她在教育中強調兒童內在的生命力和主觀能動性,拒絕兒童被動地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

現在,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優秀教育方法,影響了全球數億孩子的成長。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

第一個重點內容是,放棄強權式管教方式,釋放孩子的天性,恢復孩子的身心自由。

第二個重點內容是,將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溝通。

第三個重點內容是,採取人道的做法,關愛孩子身心健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放棄強權式管教方式,釋放孩子的天性,恢復孩子的身心自由。

有一事實,也許很多父母都不願承認,那就是,大多數父母採用的都是強權教育。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哎,也就是說啊,從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被迫進入了父母的強權式管教模式。而那些控制慾強大的父母,更是會以他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嚴格監管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強行要求孩子接受他們的種種安排。在父母的嚴厲管束下,孩子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自由。這種完全不合理的管教方式,也讓孩子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那孩子應該享有的自由主要指的是什麼呢?就《發現孩子》這本書而言這包括行動和精神兩個方面。我們先來看看行動自由。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時常自以為是地向孩子發出命令,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各種干涉。舉個例子,在遊樂園或者親子中心,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的父母不斷警告孩子說“不許動那個!”,或者“走慢點!”……在這些簡單粗暴的行為指令背後,往往躲著一個哭喪著臉的孩子。而當孩子參加活動的時候,有些父母也喜歡站在一邊,對孩子的表現指手畫腳,嫌棄孩子“太笨了!”“慢死了!”……像這些帶有負面情緒的話語,很容易激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對抗關係,影響孩子學會和別人建立情感聯結的能力。。

在父母的監管下,長時間失去行動自由的孩子,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厭倦感。同時,他們也會在父母的強權壓制下,漸漸喪失掉原本的天賦。天性活潑可愛的孩子,就像是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如果父母非要抓住他們的翅膀,將他們關進狹小的鳥籠。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失去飛翔的能力,在長期的約束中漸漸消沉。

蒙臺梭利建議,父母可以向孩子提供一個能夠自由活動的場所,然後將孩子的自主權全盤交出,讓他們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天性。父母只需要在一旁靜靜地觀看,剋制住自己的控制心理,保護孩子的安全即可。當父母放棄了干涉孩子意志的想法,孩子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去,隨著內心的引導,積極主動地開發自己的潛能。

當孩子在行動上獲得了自由以後,他們在精神上,自然也會迎來渴望的自由。

孩子的成長髮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他們就像一隻只沉睡在蛹裡的小蟲子,每一天都在一點點發生變化,等到成熟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突破蛹的束縛,破繭成蝶。

在等待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與精神,需要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與尊重。只有孩子在適宜的精神環境中成長,才能無拘無束地發揮出自己的天性。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耐心等到孩子蛻變成蝴蝶的這一天。父母盼望孩子成長的心,總是那麼地急躁不安。因此,他們頻繁地干預孩子的活動,在無意之中,用言語傷害孩子的心靈。而最可怕的是,這些完全違背了孩子成長規律的做法,在大多數父母的眼中,卻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缺乏一種意識,那就是,與豐富的物質生活相比,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悅與自由。要知道,孩子天真爛漫的心靈,才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陪伴孩子身心形成的過程,才是最有吸引力的人生體驗。

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放棄強權式管教方式,釋放孩子的天性,恢復孩子的身心自由。

說完了第一點,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重點內容:將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溝通。

儘管孩子年紀尚小,心智還沒有成熟,很多時候會犯錯、甚至闖禍,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與成年人一樣,也需要獲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孩子的第一個原則,是將自主權還給孩子。簡單地說,就是每一位父母在處理與孩子有關的事情時,都應該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而不要什麼事情都我行我素、固執己見。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為孩子做決定。小到衣服鞋襪的搭配,大到課外補習班的選擇,他們只要自己滿意就好,很少或從不顧及孩子的想法。他們寧可接受孩子表面服從、內心不滿的假象,也不肯聽一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有時候,即使他們聽到了孩子的反對聲,也會毫不在意,仍然堅持讓孩子服從自己的安排。

這些缺乏自主權的孩子,是非常可憐的。他們既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也不能主導自己的生活。當他們長大以後,也許會自嘲一句,自己的一生,只不過是被父母控制的連線木偶,是父母思想的傀儡而已。

相反,那些幸運的擁有自主權的孩子,則會隨著自己的天性發展,根據自己的本能與直覺,順理成章地尋找到通往內心力量的道路。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精神上有著強大的力量。他們懂得如何適應周圍的環境,懂得順應與服從自己的天性,他們的未來是把握在自己手裡的。

不過,我們也需要明白,把自主權還給孩子,不等於放任孩子。有些父母就走進了另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尊重孩子就是徹底放開雙手,毫無原則地包容孩子的所作所為。其實,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並不是無條件地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它也具有一定的邊界。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他們還不能夠分辨行為的好與壞,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正向引導,給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示範,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價值觀。

這種最初的行為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為孩子的行為建立起一種正確的秩序。只有當孩子不需要父母監督,就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並建立起規範的行為模式,父母才到了可以慢慢放手的時候。

需要注意的是,在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時,也不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壓制孩子的行動,而應當作到言傳身教,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舉動。比如說,孩子對排隊沒有概念,父母就應當帶領孩子排隊,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能插隊,而應當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排隊。

我們總是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表現,可以說是孩子最初的學習物件。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或者錯誤舉動,都是從父母那裡刻意模仿而來的。父母的親身示範,就是孩子最好的行為標準。

尊重孩子的第二個原則,就是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很多父母都會責怪孩子。實際上,許多教育問題的深層根源,是心理上的,而這些心理問題,又往往是由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所引發的。

要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明顯處於弱勢,沒有發言權與反抗能力,所以,當父母以“統治者”的身份對待孩子時,弱小的孩子只能逆來順受。

毫無疑問,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就像是一顆隱形的炸彈,會破壞孩子的天性、阻礙孩子的人格構建。假如父母能夠轉換自己的思路,用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接觸,他們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加友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正因如此,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依靠強權贏得的勝利,並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怨恨,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如果父母能夠把自己看作與孩子平等的人,正視孩子犯錯的深層根源,並從自身的行為開始糾正,那麼父母就能有效地調整孩子的行為,讓親子關係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好了,這就是《發現孩子》這本書的第二個重點內容:將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溝通。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從自己的行為上尋找原因,透過改變自己,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個重點內容:採取人道的做法,關愛孩子身心健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生命的秘密之一,就是內在的降生力量。”是的,正是孩子的內心力量,影響了孩子心智的發展程度,並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就。

所以,從孩子的幼年時期開始,父母就應當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這裡,我要給你講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孩子未來的個性特徵、心理發展的成熟程度等等,都與孩子幼年時期的精神需求是否達到滿足有關。因此,父母在關心孩子飲食營養的同時,也應當向孩子提供足夠的精神營養。

孩子所需要的精神營養,就像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一樣,在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需求。如果父母為孩子提供的營養太多太雜,孩子一時吸收不了,就會出現營養過剩的現象;可是,如果孩子長期缺乏營養,或者吸收了不健康的營養,也會出現面黃肌瘦、身體系統紊亂的問題。

可以說,在孩子的心智發展培養上,父母的責任非常重大。只有父母為孩子提供了足夠健康的精神營養,並及時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才會擁有正常健康的心智發展,孩子內在的潛能,也更容易展現出來。

反之,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期,內心需求始終無法得到滿足,那他們的心理就會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等到他們成年以後,往往會採取各種極端的方式,來彌補童年時期的缺憾。

比方說,孩子小時候喜歡玩具,但父母總是拒絕他購買玩具的要求,無法滿足他的內心需求。於是,孩子會一直在心裡壓制自己對於玩具的渴望。一旦等到孩子長大並且獨立生活之後,他很有可能會瘋狂地購買各類玩具,以一種毫無節制的方式補償自己。

由此看來,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父母最好儘可能地向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並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而對於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也要進行適當地情緒疏導。

只是給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當然是不夠的,這裡就還講到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第二個原則:讓孩子獨立做決定。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遇到需要做抉擇的時刻。有些問題的答案,對孩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比如,暑假上英語班還是美術班,去學游泳還是練書法。但是,另一些問題的選擇,卻會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影響。比如,父母離婚了,選擇跟誰生活,,這類問題會直接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

面對需要抉擇的時刻,意志力強大的孩子,會果斷地聽從內心的聲音,迅速作出決。而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則會猶豫不決,最後只好聽從別人的意見,依賴他人做出選擇。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里,依賴他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特別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沒有誰會是他一生的保護傘,即使最親愛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培養孩子獨立做決定的能力,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否依賴他人是天生的性格特徵,與後天的教育關係不大。這種想法可不正確,因為孩子是否具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基本上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它與孩子的意志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父母會考慮到孩子的意志力問題。比如,有些父母經常代替孩子做決定,或者強行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命令。從表面上看,這些父母是在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實際上,他們的做法已經限制了孩子的心智發展,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意志力。

還有些父母雖然採取了民主教育的方式,會讓孩子主動表達意見、做出選擇。但是,他們會不斷地否定孩子的意見,或者打擊孩子的想法。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害怕做決定,本能地避免獨立選擇的問題,對他人的意見產生更多的依賴。一旦失去了他人的建議,這些孩子就會心慌意亂、六神無主。

要知道,家庭教育是為了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而不是讓父母用自己狹隘、盲目的教育方式阻礙孩子的成長。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三個重點內容:採取人道的做法,關愛孩子身心健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有精神營養得到滿足的孩子,才能樂觀地面對人生的坎坷。當生活中遇到需要抉擇的問題時,父母不妨讓孩子獨立做決定。獨立選擇的能力,將會讓孩子獲益終生。

好了,說到這裡,我們今天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首先,我們說到了放棄強權式管教方式,釋放孩子的天性,恢復孩子的身心自由。強權式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嚴重的傷害,而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不要干預孩子,讓他們按照內心的引導,自由自在地生活。

其次,我們說到了將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溝通。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會讓他們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像朋友一樣與孩子相處,能幫助父母更加深入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促進相互之間的親密感情。

最後,我們說到了採取人道的做法,關愛孩子身心健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一方面需要足夠的精神營養,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獨立做決定的能力。精神營養能夠滋養孩子的身心,獨立做決定是孩子意志力的體現,它們共同促進了孩子的心智發展。

孩子成長的秘密,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只有掌握了教育本質、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