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2022-03-23由 花草山客 發表于 林業

長得像蘭花葉子的草是什麼

不久前介紹了山麥冬,有人問我,麥冬是不是結黑色的果實,我說在我印象中,麥冬的成熟果實好像是藍色或者藍黑色的,純黑色的似乎沒見過呢,剛好前兩天採了一些麥冬,就放幾張照片上來。

麥冬是常用中藥之一,又名麥門冬、沿階草、杭麥冬、川麥冬、寸冬、階前草,不死藥、書帶草等。《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

一般都認為麥冬是養陰潤肺的上品種,但《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謂: 麥冬甘平滋潤,為純補胃陰之藥。後人以為肺藥者,蓋土能生金,肺氣全恃胃陰以生。《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中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痺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症。

麥冬野生的比較少,我見過一些,長的比較稀疏不成叢,因為沒拔起來看,不知道塊根多不多。中醫以乾燥塊根入藥,民間有用全草入藥的習慣,只是和單用塊根相比,藥效稍差。

和麥冬名字以及藥效相似叫天冬,有些人可能不會區分兩者功效之別,麥冬與天冬比較,清潤肺燥之力,麥冬優於天冬;滋補肺腎之功,天冬勝於麥冬;治肺結合燥咳時,可天冬、麥冬同用。

《本草蒙筌》:“天、麥門冬,併入手太陰經,而能驅煩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實亦有偏勝也。麥門冬兼行手少陰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於賊邪,故止咳立效;天門冬復走足少陰腎,屢屢滋腎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氣,故消痰殊功。蓋痰系津液凝成,腎司津液者也,燥盛則凝,潤多則化,天門冬潤劑,且復走腎經,津液縱凝,亦能化解。麥門冬雖藥劑滋潤則一,奈經絡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勝於麥門冬;下而消痰必讓於天門冬爾。先哲亦曰,痰之標在脾,痰之本在腎。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觀之,則天門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標,非但與麥門冬殊,亦與半夏異也。”

麥冬因其“能入胃以養胃液”,所以是治療糖尿病常用藥之一,常見方劑有地黃飲子、增液湯、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等。

麥冬功用歷代醫書所記甚詳,這裡就不一一搬過來了。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梧州地區中草藥》一書對麥冬的介紹,書中驗方僅供參考。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inn。 f。) Ker-Gawl。百合科沿階草屬。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較粗,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葉基生成叢,禾葉狀,具3-7條脈,邊緣具細鋸齒,總狀花序,具幾朵至十幾朵花,白色或淡紫色,種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麥冬原產中國,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佈。中國南方等地均有栽培。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陰溼處、林下或溪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麥冬又名麥門冬、寸冬,《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附方

1。治肺燥咳嗽:麥冬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肺熱咳嗽:麥冬12克,北沙參12克,黃芩9克,桔梗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胃酸缺少:麥冬、石斛、牡荊各6克,糯稻根9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中耳炎:鮮麥冬塊根搗爛取汁,滴耳。(《廣西本草選編》)

5。治小便閉淋:鮮麥冬90克(幹品30克)。水煎成半杯,飲前服,2~3次。(《福建民間草藥》)

6。治暑天汗出虛脫:麥冬、人參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7。治腸燥便秘:麥冬、生地、玄參各15克。水煎服。

8。治慢性胃炎(胃陰不足者):麥冬、黃芪各9克,黨參、玉竹、黃精各10克。水煎服。

9。治急、慢性支氣管炎: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

10。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11.治虛勞口乾:麥門冬二兩(末),大棗(去核)三十枚。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千金要方》)

12。治骨蒸:麥門冬(去心)一升,小麥二升,枸杞根(切)三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麥熟,去滓。分溫日三服。(《外臺》引崔氏方)

13。治百日咳:麥門冬、天門冬各15g,百部根9g,瓜蔞仁、橘紅各6g。煎兩次,1-3歲每次分3服,4-6歲每次分2服,7-10歲每次頓服。[《中醫雜誌》1955,(1):50]

14。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麥門冬湯)

拍攝地點: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