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通讀《黃帝內經》之105:心痛 頭痛,厥病當如何治療?

2022-03-23由 芽兒的壹加醫 發表于 林業

癓瘕病怎麼讀

《黃帝內經》一起讀第105天,一起繼續哦……今天是論述因氣機逆亂所引發的頭痛、心痛等病證的——

《靈樞 厥病篇》

通讀《黃帝內經》之105:心痛 頭痛,厥病當如何治療?

原文: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

  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足厥陰。

  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

  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

  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

  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則刺,不可遠取也。

頭痛不可刺者,大痺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

  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崑崙,發狂不已,取然谷。

  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

  厥心痛,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間、太沖。

  厥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取之魚際、太淵。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於腧。

  腸中有蟲瘕及蛟蛔,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蛔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怦腹憹痛,形中上者。

  耳聾無聞,取耳中。耳鳴,取耳前動脈。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膿,若有幹耵聹,耳無聞也。耳聾,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先取手,後取足。耳鳴,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後取足。

足髀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閤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刺。

病注下血,取曲泉。

  風痺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悗,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

通讀《黃帝內經》之105:心痛 頭痛,厥病當如何治療?

翻譯如下:

厥頭痛(邪逆於經,上幹頭腦為痛)病,面部浮腫,心煩,刺治時選取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的穴位。

厥頭痛病,頭部沿經脈循行路線而疼痛,心中悲傷經常哭泣,觀察發現頭部脈絡充盛、搏動之處刺治,放血,然後刺治足厥陰肝經穴位來調治。

厥頭痛病,頭重眩暈而疼痛,刺治時用瀉法,選取頭上五條經脈(督脈及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每條經脈選取五個穴位(上星、囟會、百會等)。再選取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的穴位。

厥頭痛病,噯氣,健忘,疼痛部位不固定,刺治時選取頭面部的左右足陽明胃經大迎穴、上關穴,再選取足太陰脾經的穴位。

厥頭痛病,項部先開始疼痛,隨後腰脊部也疼痛,刺治時先選取天柱穴,再選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

厥頭痛病,頭痛非常嚴重,耳前耳後的脈絡充盛並且發熱,用瀉法,刺脈絡放血,再選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

邪氣直衝腦髓,頭痛劇烈而危重的“真頭痛”,頭痛劇烈,腦中俱痛,手足寒冷達到肘、膝關節,是死證,難以治療。

頭痛不能選取腧穴刺治的,是被擊傷、摔傷,瘀血積存在內。如果肌肉損傷,疼痛不止,可以在傷處刺治,但不可以選取遠處的穴位。

頭痛但不可以刺治的,還有嚴重的痺症,每天發作,刺治只能暫時緩解病症,但無法徹底治癒。

頭部一側冷痛,也就是偏頭痛,刺治時先選取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再選取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的穴位。

厥心痛(五臟氣機逆亂所致的心痛)病,心痛發作時牽引到背部,經常縮動,就像有什麼東西從後面觸到心臟,背屈腰彎就像駝背,是腎臟氣逆導致的,叫腎心痛。刺治時先選取京骨穴、崑崙穴,如果疼痛不止,選取然谷穴。

厥心痛病,腹脹胸滿,心痛尤其厲害,是胃氣上逆所致,叫胃心痛。刺治時選取大都穴、太白穴。

厥心痛病,疼痛就像是用針或錐子刺心一樣,心痛非常嚴重,這是脾氣上逆導致的,叫脾心痛。刺治時選取然谷穴、太溪穴。

厥心痛病,面色發青就像人快死了一樣,整日疼痛無法呼吸,這是肝氣上逆導致的,叫肝心痛。刺治時選取行間穴、太沖穴。

厥心痛病,臥床時或休息時心痛可以緩解,活動時疼痛加劇,面色不變的,是肺氣上逆導致的,叫肺心痛。刺治時選取魚際穴、太淵穴。

邪氣直犯心臟導致的劇烈心痛是“真心痛”,手足寒冷達到肘、膝關節,心痛強烈的,早晨發作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作第二天早晨就會死亡。

心痛但不可以刺治的,是內裡有瘀血積聚,不可以選取腧穴治療。

通讀《黃帝內經》之105:心痛 頭痛,厥病當如何治療?

腸道中有因寄生蟲結聚而形成的瘕病,以及有蛔蟲等,都不可以用小針來取穴治療。心腹疼痛,懊憹而痛有包塊,上下移動,時痛時不痛,腹中發熱,口渴,流涎的,是蛔蟲等寄生蟲發作,治療時用手按住包塊,不讓它移動,用大針刺治,並且較長時間捏住針,待到蟲不動時再出針。

耳聾聽不到聲音,選取耳中的聽宮穴刺治。耳內鳴響,選取耳前動脈處的耳門穴刺治。耳痛但不能刺治的,如耳中有膿,如果耳內有耵聹(耳垢),也可以導致耳朵聽不到。耳聾,選取手無名指爪甲上與肉相交處的關衝穴,足第四趾趾端外側的足竅陰穴,先刺手,再刺足。耳鳴,選取手中指爪甲上的中衝穴,左側耳鳴取右手,右側耳鳴取左手,先刺手,再刺足大趾外側端的大敦穴。

下肢無法抬起,側臥取穴,取髀樞和尻骨相合之處的環跳穴,用員利針刺治,不能用大針。

病情出現下血,血量大,選取曲泉穴刺治。

風痺遷延日久不愈,足部寒冷如同踏冰,又不時相似泡在熱水中,大腿小腿痠痛無力,心煩頭痛,時而嘔吐時而滿悶,頭暈目眩一停止就出汗,出汗時間一長就頭暈目眩,悲傷恐懼,氣短不樂,不出三年就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