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知識點:寺庵廟祠觀的由來和區別

2022-03-21由 張志棟 發表于 林業

結草指什麼

知識點:寺庵廟祠觀的由來和區別

人們在閒談時經常會聊到寺、庵、廟、祠、觀等名詞。不少人往往把這些建築物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甚至還有人經常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那麼,寺、庵、廟、祠、觀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寺,原是古代政府辦公機關。《說文》雲“廷也”。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如“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鴻臚寺為傳達皇命,應對賓客的機構,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開始傳入我國,統治階級為了表示對佛教的推崇,故下旨稱僧人藏經、講經的場所為“寺”。隋煬帝大業中曾將其改稱“道場”,到了唐代又複稱“寺”。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後來,寺逐漸成為了佛教場所的專用詞,其中全國著名的寺院有白馬寺、少林寺、寒山寺、普陀寺等。

知識點:寺庵廟祠觀的由來和區別

庵的本義是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指居住簡陋的廳堂。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東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比丘尼(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廟,古代原本是供奉祖宗的場所。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

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

(曹廟‘泰山行宮廟’) 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帝廟;以及民間推崇的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泰山行宮廟、二郎神——二郎廟、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廟、土地——土地廟、山神——山神廟等。

知識點:寺庵廟祠觀的由來和區別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場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例如:東阿縣張大人集村的“張家宗祠”,明代東阿知縣白棟的“白公生祠”等。

知識點:寺庵廟祠觀的由來和區別

觀,又稱“道觀”、“道宮”。道教從“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取“觀星望月”之意,居住之處常建於山頂,所以稱為“觀”。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相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又因古代宮闕兩旁的望樓稱“觀”,再則西漢帝王對道家極為推崇,把道教修煉場所稱為“觀”。因此,自漢以來,“觀”一直作為道教宣道之所,如北京白雲觀、武漢長春觀、平陰雲翠山南天觀等。

唐宋時期,道教又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觀。其中規模巨大、或者由皇家興建的,被稱為“宮”。道教建築在此時發展到了其頂峰時期,後來道教場所便被統稱為“宮觀”,陝西西安的“八仙宮”便是由皇家敕建。

至此,寺、庵、廟、祠、觀等建築一目瞭然,各有來歷和有區別。請諸君撰寫文章,查閱資料時切莫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