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錢維軍|話說蒒草

2022-03-02由 心語文化 發表于 林業

腹部凸起是什麼

錢維軍

土生土長的崇明人,老家港西鎮八字橋河。1984年離島就讀於上海,後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話說蒒草

又到元宵佳節,在我的老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的崇明,雖然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慶活動專案早在多年以前就已銷聲匿跡,如齋田頭、調獅子、踩高蹺、拔紅燈、過三橋、猜燈謎等鬧元宵的活動節目,只能成為兒時的記憶了,但遍佈鄉野的各家農戶依然保持著做圓子的習慣。有鹹心的:以蘿蔔豆腐乾心圓子、薺菜肉心圓子為主;有甜心的:以豆沙心圓子、芝麻心圓子、果子(紅棗)心圓子為主。做圓子的皮子所用的粉料,以純糯米粉為主,偶爾還有用蕎麥粉的,高粱粉等幾乎不用。無疑現在吃到的圓子與小辰光相比,不是上了一眼眼檔次,圓子的表面光生滴滑,圓子的餡料豐富多彩。然而,只做圓子,不做繭團銀子,就傳統而言,本身就已是一種缺憾了。

錢維軍 | 話說蒒草

節前幾天,在與阿姐影片聊天時,阿姐問我元宵節是否回去,若然回去的話就做點圓子吃吃。我回復阿姐,圓子嘸何吃頭,弗特特為回崇明瞭。在阿姐身旁的老孃,聽見我們姐弟倆的對話,插嘴說道,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鹹忘本了,荒年辰光飯也吃不飽,還想吃圓子?做夢!攋得著蒒草(音,水草)子,有頓飽飯吃,蠻好了……我聽了老孃的話,心裡一愣,預感到老孃肯定又要憶苦思甜了,趕緊打岔,及時轉移了話題。但老孃的一番話,還是觸動了我的心絃,思緒飄向過往。

記憶中,小喊底倒是經常聽到祖輩提及到北海灘攋蒒草子的種種歷險故事,什麼汙(義,陷入)勒溶泥漿拔身勿得而被汙死或潮來後淹死的,什麼光顧著攋蒒草子而忘記漲潮時辰如何潮水一來倉皇逃命的……當時盡當是小囝心相,權當故事拿來聽了,卻對實質性的問題毫不關心,致使我對蒒草的認知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的。

錢維軍 | 話說蒒草

我再三向老孃詢問蒒草的相關問題,老孃倒是有過攋蒒草子的經歷,對攋蒒草子的季節、工具、方法、步驟等及蒒草子的後續加工、用途,回答得百瞭百清。進一步細究蒒草的學名、生長習性等問題時,老孃卻語焉不詳了,一個勁地搖頭。這實在是為難老孃了,有點殘忍,打住!

和阿姐影片通話結束後,我立馬翻出《崇明方言大詞典》,上面卻只有絲草、絲草子、絲草卵子的詞條,而且還非常簡單,僅僅是寥寥數語。轉而開啟電腦上網查詢,輸入“絲草”兩字後,一看百度百科介紹的內容即懵了,根本不是我所想要知道的物事。無奈,我又按照崇明話的讀音輸入“水草”兩字查詢,更是天差地別,不是我要找的東西。再找出顧曉東送我的《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詞探討》一書,翻了許久,終於找到了“蒒”字一條,裡面有“蒒草”、“蒒草子”、“蒒草卵子”的組詞。旋即在電腦上輸入“蒒草”兩字,檢視百度百科的介紹,完全可以確定,崇明話裡讀音為“水草”的那種草,實乃“蒒草”。我欣喜若狂,逐字逐句往下細看。(事後,顧曉東老師告訴我,陰平調的“師”音的“蒒”在說“蒒草子”、“蒒草卵子”時連續變讀為陰上調,音同“河水”的“水”字。我恍然大悟,難怪被誤導了卻一無所知。)

蒒草,又名砂瓚薹草。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莖長。稈三稜形,高10~20釐米,基部葉鞘破裂呈纖維狀,黑褐色。葉廣線形,寬4~6毫米,邊緣具銳鋸齒,質強韌,有光澤。花單性,雌雄異株;小穗多數,集生成頭狀花序;雄小穗長橢圓形,雌小穗粗大;鱗片褐黃色,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近乎披針形,先端漸狹為粗糙的刺,囊苞暗褐色,披針形,長10~12毫米,彎曲,背部凸起,腹部平凹,邊緣具銳鋸齒狀狹翼而彎曲成牙齒狀的喙。小堅果,三稜形。花期6~7月……

《博物志》雲:東海洲上有草名曰蒒。有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熟,民斂獲至冬乃訖。呼為自然谷,亦曰禹餘糧。此非石之禹餘糧也。

……

蒒草子,其實就是蒒草開花後結的果實,正式的學名是“蒒實”。

錢維軍 | 話說蒒草

關於蒒草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是大禹治水時天寒地凍,將谷餅凍成了石塊,人不能食,大禹命拋於河中以水化之,卻不想經河水一泡,谷餅便筋韌可口,但咬一口,人便渾身熱汗。大片餅渣隨波漂流入海,被海浪激上小島,便生出了這種蒒草。蒒草果實如麥粒,漁人又呼為‘自然谷’,熱力奇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蒒草集解”中有如此記載:

按:《方孝孺集》有海米行,蓋亦蒒草之類也。其詩云:海邊有草名海米,大非蓬蒿小非薺。婦女攜籃晝作群,採摘仍於海中洗。歸來滌釜燒松枝,煮米為飯充朝飢。莫辭苦澀咽不下,性命聊假須臾時。

子:【歸經】入手足太陰、陽明經。【性味】甘,平,無毒。【主治】不飢,輕身。補虛羸損乏,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

……

由此看來,蒒草子確實是一個寶,也早為崇明人所知而加以充分地利用了。聽老孃講,在崇明,田間地頭、溝河腳灘也有蒒草生長的,只是因為要與主要作物爭搶肥力而被當作雜草清除掉的。攋蒒草子,集中在海灘頭進行。

崇明島四周有廣闊的灘塗,除了蘆葦之外,還生長著蒒草、江草、菅(音同“關”)草、絲草等水草。崇明話裡有“到海灘頭拾海秀”一說,是指到海灘浪撈魚摸蟹、斫蘆柴、斫水草(江草、菅草、絲草等可以用來搓繩、編織等),攋蒒草子也不例外。舊時的崇明農家靠天吃飯,尤其是“風、雨、潮”三兄弟經常性的侵擾,以及海坍、潮沒等嚴重自然災害的光顧,經常會遇到年成歉收,甚至顆粒無收,救命稻草就是到海灘浪攋點蒒草子賴以果腹。而貧僱農的土地有限,日常也要以蒒草子作輔助主糧。1949年的大潮沒之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海灘浪爭著、搶著攋蒒草子的,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就是為了保命。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攋蒒草子的人才開始越來越少了,攋蒒草子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淡出人們的視線,併為人們所遺忘。

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攋蒒草子的黃金時節,通常全家老小帶著攋蒒草子的攋耙、蘆籮等工器具,推著獨輪車,天弗亮就從家裡出發,往海灘頭趕。穿過茂密的蘆葦蕩,專找蒒草生長相對密集的港形、港漕,在那裡,收穫也將相對多些,但危險也隨之增加。汙進泥潭裡,越是掙扎就越陷越深,如果沒有外人得法得力的救助,一般很難逃生。

錢維軍 | 話說蒒草

所謂的攋蒒草子,就是用攋耙去採摘長在蒒草頂部的穡頭,攋耙上裝有細密的釘子,鉤住蒒草穡頭一拉,穡頭就嵌在攋耙上面,取下來再放進系在身上的圍腰兜裡,圍腰兜裡滿了,倒進帶來的蘆籮裡。

攋耙頭部裝在竹竿的頂部,有這樣的專用工具——攋耙,既可以提高採摘的效率,又可以適度降低攋蒒草子時的風險,同時也是逃生救命的必備工具。這樣的專用工具,過去在崇明幾乎家家都有。而製作這樣的工具,也成為了一種產業,有專門的工匠製作攋耙銷售。小喊底,我在外婆家見過有幾把這樣的攋耙,時隔多年,印象已經比較模糊了。我曾找過享譽滬上的崇明籍收藏家高鳳洲先生,想讓他拍張照片給我,結果回覆我說他的藏品裡沒有這樣的東西,只能留下遺憾了。

攋蒒草子,髒、苦、累自然毋須多言,最令人頭疼的是,還得冒著生命的危險。但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而且前仆後繼。

攋好的蒒草子拿回了家,後續的加工處理,也並不顯得輕鬆。首先需要晾曬,等到穡頭完全乾透了,接下來就是脫粒。脫粒,主要是用手工挼。籽粒從穗柄上全部分離後,先用篩子去除穗柄等較粗的雜物,然後到風頭裡颺淨芒刺、碎屑等雜物,留下來的就是純淨的蒒草子了。再放進石臼或木臼裡,舂去暗褐色的外殼,舂好後倒進篩子或篾糞箕裡簸淨外殼。潔淨的蒒草子,形似大麥,可以裝進壇甏家生儲存了。

蒒草子,既可直接用來煮粥、燒飯,又可打成粉後做糕團燒餅、圓子,也可以用來裹粽子。被稱之為“自然谷”的蒒草子,不論是做成粥飯,還是做成糕團點心,其口味和營養價值不輸於用米、面做成的食品。我從未吃過蒒草子做成的食品,問老孃,老孃告訴我說,用蒒草子做成的圓子口感與蕎麥圓子一樣,我心裡總算有底了。蕎麥圓子前不久吃過,打耳光弗放手的好物事。

說蒒草渾身是個寶,似乎一點也不假,沒有誇大其詞、言過其實。除蒒草子可以直接當作副糧食用外,更是一味良好的中藥。而“蒒草卵子”也可以直接食用。“蒒草卵子”是蒒草的根莖塊,味甜,有點像番芋,只是個頭比番芋要小多了。荒年裡,不要說很難能夠攋到蒒草子,恐怕連“蒒草卵子”也難以挖到。

在崇明廣闊無垠的灘塗上,肯定依然有著蒒草的生長。此刻,我倒是有點饞了,何辰光弄一眼蒒草子圓子吃吃,不知有沒有這樣的口福。

版權宣告: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nxinlu

編輯 | 沈雯逸

審稿 | 陸安心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微訊號:

anxin20141124

)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錢維軍 | 話說蒒草

Copyright 2014-2022 心語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