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俞長榮先半夏瀉心湯調寒熱,後附子理中溫脾胃治寒熱錯雜嘔吐案

2022-02-23由 古今醫案研讀 發表于 林業

串稀又想吐怎麼辦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俞長榮,中醫內科專家。福建永泰人。醫承家傳,後開業行醫。1956年後,歷任福建省中醫研究所文獻研究室主任,福建中醫學院院長、教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對《傷寒論》頗有研究。著有《傷寒論匯要分析》,主編有《串雅外編選注》等,撰有《傷寒論精華在於診治大法》等論文。

俞長榮先半夏瀉心湯調寒熱,後附子理中溫脾胃治寒熱錯雜嘔吐案

【醫案】

俞長榮先半夏瀉心湯調寒熱,後附子理中溫脾胃治寒熱錯雜嘔吐案

鄭某,男,32歲。

初診日期:

1964年3月21日。

兩年來不時發生朝食暮吐,近來發作更頻,每一兩日便嘔吐次。除吐食物外,尚有多量酸水。平時口淡無味,食後胃脘脹滿鬱悶不舒,心中嘈雜,腰疼,肢末欠溫。大便尚可,小便清長,次數增多。面色正常,唇色紅赤,舌質紅、舌苔薄白而滑,脈沉細弱,X線透視報告胃下垂4釐米。

本例口淡,脘脹,肢末欠溫,小便清長而頻,脈沉細弱,乃一派寒象,治宜溫補中陽,但唇舌質紅,吐多酸水,心中嘈雜,又系內有鬱火徵象。總緣脾腎虛寒,膈間有熱,形成上熱下寒、虛實並見之候。下寒宜溫,上熱宜清,先用半夏瀉心湯加味調和之。

白皮參,煮半夏,黃連,黃芩,乾薑,吳茱萸,炙甘草,大棗,連服4劑

4月9日:

治療以來,只輕微嘔吐兩次,吐出物系清水、炎涎僅夾少許飯物,無酸味,心中噌雜已除,但時清涎自湧,肢末欠溫,大便正常,小便仍清長頻多,唇舌正常,苔薄白而滑。上熱已清,宜專溫其中下。

破故紙,炒白朮,菟絲子,吳茱萸,煨肉蔻,乾薑,炙甘草,明黨參,生薑,服5劑。

4月29日:

半個月來又先後吐水3次,但均未挾有食物。其他症狀與上次相同。連進溫中收效不顯者,因益火之カ不足之故,

與桂附理中加味

制川烏、炒白朮、補骨脂、煮半夏、白曬參、煨肉蔻、乾薑、炙甘草、肉桂(研衝)。方中川烏同乾薑、炙草先煎,1小時後入其他各藥。每3日服1劑,連服10劑,諸症基本消失。隨訪3個月,症狀基本控制。

本案引自(《現代名醫類策選》)

【評析】

本案四診詳察,辨為寒熱錯雜之證,首劑治以調和寒熱,方用半夏瀉心湯。二診患者熱象俱消,惟寒象仍存,故又治以溫中散寒而效。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治療原則,即同疾病在不同階段應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嘔吐簡介】

嘔吐可出現於許多疾病的過程中,臨床辨證以虛實為綱。實證多見於外邪犯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痰飲內阻。前兩種證型多表現為突然發病,後兩者則反覆發作。虛證多見於脾胃氣虛,脾胃陽虛及胃陰不足,多見嘔吐時作時止,伴有惡寒怕冷,或口舌乾燥,或倦怠乏力等不同症狀。虛實之間常可互相轉化或相互兼夾治療嘔吐,當以和胃降逆為原則,但須根據虛實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一般暴病嘔吐多屬邪實,治宜祛邪為主;久病嘔吐多屬正虛,治宜扶正為主。一般來說,實證易治,虛證及虛實夾雜者,病程長,且易反覆發作,較為難治。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嘔吐可以出現於西醫學的多種疾病之中,如神經性嘔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嘔吐、胃黏膜脫垂症、幽門痙孿、幽門梗阻、賁門痙孿、十二指腸壅積症等。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及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