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2022-02-18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林業

花竹子厲害的是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蔣浩哲

元宵將至,杭州濱江西興古鎮上,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掛。

顯然,這些都不是整齊劃一的機制綢布燈籠,而是手工紙質竹編燈籠。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張洪瑋 攝)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張洪瑋 攝)

“我們古鎮上呀,每年春節前都要掛上燈籠,代表著一整年都紅紅火火的。”古鎮原住民康師傅說,這些燈籠都是出自老匠人蔡雪安之手。

要做古鎮上的1500只燈籠,這可是個大工程。

但是,在蔡雪安看來,古鎮上的燈籠都是“基礎款”,容易做,他有更大更復雜的燈籠藏品。

78歲的蔡雪安就住在濱康小區,每天早上都會騎著電動車到白馬湖小區白鶴苑,這裡有他一間小小的工作室。

聽著歌曲,做著燈籠,孤獨卻滿足。

半路出家的他,成了西興燈籠最後的傳承人。

西興燈籠的製作說難不難,但也不是一兩天能學會

工作室的大門是透明的玻璃,光線明亮,蔡雪安喜歡坐在門口,戴著老花鏡,在燈籠上描畫。

頭頂上掛著一排燈籠,個頭挺大,還裝飾了紅穗子,罩面上有龍有鳳,有花有鳥。二樓相當於陳列館,都是蔡雪安的作品。有十二生肖燈籠,也有簡單的“福”字燈籠。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老人有點不好意思:“手工做的比不上那些買的,粗糙了些。你看看,這些還有毛刺呢。”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手工製作西興燈籠了,蔡雪安是非遺傳承人。

西興燈籠的製作,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

首先是選材,一定要用細細的槓竹,就跟甘蔗一樣,需要節子比較長的,不容易斷。一箇中型燈籠需要39根或41根竹篾子,這些竹篾子也要講究規格,2毫米以內的寬度最佳。為了增加竹篾子的韌性,製作之前都需要在水裡浸泡一會兒。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編制燈殼,竹篾子交叉,力道全憑手感。“太鬆,燈籠形狀不好。太用力,竹子容易斷。所以編制是需要花功夫的。”蔡雪安雖然會編制,但是並不厲害,“我們村裡好些個婦人都會編,有些動作快的,20多分鐘就能編出一個燈殼。”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後面則是蔡雪安大展身手的時候。先修剪燈殼,去掉毛刺,然後在殼上來來回回地刷幾遍自制的麵粉漿糊,再拿出複製紙或者綿紙,貼著燈籠包起來,來回刷幾下刷子,紙就服帖地包裹在燈籠殼子上。

這還不能立即作畫,燈籠需要進行晾曬。大太陽下半小時就能幹了,要是陰雨天,那就需要蠻長時間。燈籠晾乾後,套上木頭底盤、鐵絲芯架,一個完整的西興竹製紙糊燈籠就出爐了。

上色畫花是西興燈籠注入靈魂的關鍵步驟,考究的燈籠上要彩繪龍鳳,或者剪貼姓氏,最簡單的照明用燈籠也會寫上福字。再刷層清漆或者桐油,燈籠就更加結實。

年過五旬因為興趣,他半路出家學做燈籠

“我這燈籠土頭土腦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了。”戴著老花鏡的蔡雪安嘆了口氣,繼續用毛筆畫著手中那隻燈籠上的駿馬。

座位旁是木工打的一把凳子,用的是邊角料木頭,看上去並不牢靠,上面放著幾盒常用的顏料。他不疾不徐,一筆一筆地畫著。“我畫得不行,不專業。”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過去,杭州人很愛掛它!老匠人手造燈籠點亮西興古鎮!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又有誰

蔡雪安曾是鐵路上的一名工人。父親很早是做燈籠、編燈籠的,順帶做些竹子生意。二哥也是做燈籠的好手。

上個世紀90年代,50多歲的蔡雪安因為興趣,閒暇時候學起了做燈籠。沒想到後來,他傳承了這門手藝。

“南宋的時候,西興燈籠進過皇宮的,所以就名氣大起來了。西興一直比較興盛,碼頭也要用燈籠,需求量非常大。”舊時日常生活中,婚喪嫁娶、金榜題名、仕途升遷、逢年過節、祭祀先祖……人生隨著紅燈籠高高掛起,也依著白燈籠暗暗落幕。

燈籠大小不一。“龍鳳燈”一般掛在廟門口和衙門門口;“四樣”如臉盆大小,用於寺廟;“八寸”底盤加固,做工精細,是“子孫燈籠”的形制;比八寸略小的“高口”,日常照明用,或喪事人家用;而更小的“香圓”是給小孩子做玩具的……

蔡雪安製作的西興燈籠一年四季不斷貨,小的三五塊,大的200多。他不指望賺多少錢,就是讓更多人知道西興燈籠。

在他看來,最難做的就是“子孫燈籠”,需要一對大小一樣的。手工製品,從來都是獨一無二。每次接到這樣的貨單,他就會做五六隻燈籠,從中挑選差異最小的兩隻湊成對。

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術,退休之後,蔡雪安特意報了老年大學的國畫班和書法班。從臨摹名家的作品開始,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畫技,“當時老年大學年紀我最大了,開頭畫的時候自己看看都不像的,現在畫畫嘛,總比原來好得多了。”

咱們的西興燈籠要一直亮下去呀

西興竹編燈籠,走過了千年的繁榮。和不少傳統技藝一樣,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現在,蔡雪安做燈籠,會有意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揉揉眼睛,看看遠處,要麼和路過的熟人聊上兩句。“體力有點吃不消了。”他承認,自己的身體在退化,西興燈籠也在老去。

他的女兒和女婿曾跟著他做了一段時間的燈籠,因為不賺錢,年輕人不願意幹了。後來,侄女算是繼承下來。

蔡雪安的名氣依然響噹噹,來找他做燈籠的人還是有不少,每年也要做兩三千隻燈籠。

看著西興古鎮官河街上掛滿了他親手製作的紅燈籠,老人還是蠻自豪的。“咱們的西興燈籠要一直亮下去呀。”

元宵節,如果想要體驗節日的氛圍,可以去西興古鎮上轉一轉。

今年,你在哪裡過元宵?身邊是最親的人嗎?飯桌上有哪一樣必吃的菜?是不是會提上一盞燈籠去串門?記憶中又有哪些和元宵難忘的故事?

來小時新聞幫幫團社群“社群那些事”曬曬吧,記錄下你的元宵節。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