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2022-02-15由 懶遊的故事 發表于 林業

朝鮮英祖為什麼殺世子

接著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今天我們去贛南的白鷺村去逛逛。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在江西省南部的群山之中,坐落著一座靜謐的客家古村。北宋年間,鍾氏先人帶領家族自河南潁川遷徙到此,選擇了這處山清水秀,有著眾多白鷺棲息的地方建立村莊。870多年來,鍾氏家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世代傳承著他們特有的風俗與文化。如今,白鷺村中依然生活著2000多位鍾氏後人,享受著幽靜淡然的鄉村生活。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間,村裡從來沒有出現過違法亂紀的事件,而這一切都得益於鍾氏先人留下的家規祖訓。客家人有著尊祖敬賢的嚴謹家風,每一次家族祭祀都是在表達對先人的尊崇,並告誡族人做人做事的道理。祭祖的誥文中隱藏著鍾氏先祖訓誡後世子孫的格言,神聖而不可違背。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積德流芳,常留善慶於後世。自古以來,白鷺村就以樂善好施而聞名。在贛南地區流傳著“白鷺村沒有餓死的叫花子,沒有上不起學的孩童,更沒有無棺材的老人”的說法。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白鷺村的鐘氏後人也因此受到當地人敬重,這些都源自於一位被稱為王太夫人的女子。白鷺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座王太夫人祠,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極為罕見。這個是王太夫人的神像,它是紀念她做了好事,善事多。後面有一個倉庫叫作義倉,這邊就是孤兒,沒有錢上學的小孩,她收留起來在這裡唸書,還要請老師教他們讀書。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王太夫人原本是清乾隆年間一戶鍾姓人家的小妾,雖然家境殷實但她卻十分節儉。平日裡穿布衣、吃素食,用節省下來的積蓄為病人施藥,為貧寒者施糧施衣,甚至為死在白鷺村的鰥寡孤獨者施棺材並妥善安葬。直到臨終前,王太夫人還交代兒子,義倉中每年要有一千石穀子,當年必須全部發放出去,不得留存。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人有善念,天必報之。在王太夫人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四個兒孫都十分優秀,考取了功名,而且為官期間善舉不斷,造福了一方百姓。王太夫人的故事流傳開來後,乾隆皇帝深受感動,三次誥封王太夫人。族人們在王太夫人的義倉前為她建起了祠堂。從此之後,王太夫人祠就成為了白鷺村救難濟貧的場所,一直持續了200多年。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85歲的鐘益善老人小時候曾在王太夫人祠中的“義學”裡讀過書。我們去讀書就不要錢。小學畢了業就有150斤穀子獎勵,中學的就加150斤。高中畢了業那就獎得更多了,有500斤穀子獎勵。不是幫助我一個人,大家都是一樣的。在中國人的傳統說法中,一個女人可以影響家族三代人。一個有德行的女人可以長久地興旺一個家族,王太夫人就是以她的善舉蔭澤了數代後世子孫。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在中國文化裡面,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正確不正確,一生他的價值就是為社會做了貢獻沒有。一個最基本的就是你善不善。這個人你可以看到她儘管只是一個妾,一個婦道人家,她沒有什麼很高的社會身份。她有氣象,有格局,奉獻自己全部的財產,所以她在這個村裡形成了一種風氣。她死了以後甚至人家建祠堂,可以說她是不朽的。

贛南白鷺村有位清代小妾,乾隆皇帝三次誥封,族人給她建了祠堂

人們把王太夫人教育子孫的故事改編成了東河戲《機房教子》。200多年來,每逢節慶之日,古老的唱腔就在村落裡咿咿呀呀地唱響起來。老人們沉醉在熟悉的對白和唱腔中,孩子們則被詼諧幽默的劇情所吸引,古老的唱腔帶給人們無數次的歡樂與感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鍾氏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