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2022-02-14由 劉丙潤 發表于 林業

四點底怎麼打

1990年,德國合二為一。

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訊號,要知道此時的蘇聯還沒有解體,而以蘇聯和德國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怎麼可能容許德國再次合併?

除蘇聯之外,歐洲的攪屎棍,英國以及希望成為歐洲領頭羊的法國,也絕不太情願與德國統一。

那在多方掣肘的前提情況下,為什麼德國反而能莫名其妙的統一呢?

這件事情的背後有著不同勢力之間的較量和權衡,絕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而這篇文章我將會給大家深度挖掘一下。

第1點,二戰之後的德國狀況

明眼人都知道,德國先後參與了第1次世界大戰和第2次世界大戰。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國參與的兩次世界大戰對於歐洲格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甚至憑藉一己之力,把歐洲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全都拉下了馬。

而第2次世界大戰法國消極應戰的主要原因之中,肯定和德國沒有受到過多壓制和制裁有密切關係。

說得再直白一些,歐洲這些國家以及當時的美國對於德國的情感因素是極其複雜的。

歐洲部分受害國肯定希望德國被壓制得死死的,但是英國和美國卻不這樣想。

歐洲最好能夠來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夠給某些國家帶來額外的利潤。

也正因如此,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法國表現的積極性不佳。

當然,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討論這種話題,那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

可實打實的大家都發現,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洲的各個國家包括但不限於歐洲以外的美國、蘇聯等國家,對於德國那可是異常痛恨的。

因為第2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更惡劣,帶來的死傷更龐大。

所以在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管是這個條約也好還是那個約束也罷,其主要目的只有一條,那就是盡最大可能壓制德國。

讓德國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所以我們發現德國一分為四。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此時的德國分別被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4個國家分割槽域佔領,而蘇聯因為進攻勢頭最猛,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與德國之間的衝突最為嚴重,在一定程度上也佔領了先機。

使得德國整體分為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而且在當時的柏林市也分成了4個佔領區。

甚至在1961年的時候,民主德國還修建了柏林牆,以此來阻止東德的居民往西方流動。

於是德國正式一分為二,分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但是這種情況持續到1989年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在1989年,德國局勢整體發生變化,並且在當年的5月份就有大量的公民開始從民主德國走向了聯邦德國。

也就是從蘇聯的實際控制區走向了英國、法國、美國的實際控制區。

在當年的10月份,德國的多個城市發生了多次巡遊示威活動,而且這一系列的示威活動主要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放寬出國旅行以及新聞媒介的限制。

在當年的10月份、11月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比如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宣佈辭職,而11月9日柏林牆正式被開放。

在同月份的28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被搬出檯面。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在不久之後,到了1990年民主德國總理首次訪問聯邦德國總理,而在3月份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體制發生了變化,兩個德國統一的進度大大加快。

在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分裂了40多年的兩個德國,正式統一。

第2點,蘇聯為什麼能夠配合德國統一?

如果說英國、法國和美國最終同意兩個德國統一是因為有某些特殊利益和訴求的話,那麼蘇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

因為第2次世界大戰給蘇聯帶來了極其嚴重且極其可怕的災難性後果,以至於後期蘇聯的整體人才出現了斷代。

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這一階段裡面尤為嚴重,而更誇張的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控制區域的某些地方甚至都看不到青壯年男子了。

用鮮血和無數人犧牲打贏的戰爭,為什麼蘇聯輕而易舉的就放棄了?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要注意的是當時蘇聯的軍隊在東德地區預估有三四十萬人,而且存在大量的機場軍用設施,這些部隊和基礎設施說撤退就撤退了,甚至沒有絲毫猶豫,

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蘇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因為此時的蘇聯內部已經出現了問題,國內的矛盾極大且出頭的幾個國家,包括但不限於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把蘇聯正式推翻。

那反觀當時的俄羅斯實際受控制仍然在蘇聯之下,而當時的俄羅斯內部有車臣戰爭,外部有喬治亞戰爭。

更重要的是經過一系列的意識形態般的宣傳,後期的俄羅斯也能明顯發現,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對於歐洲那是明顯的有青睞之心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蘇聯對於兩個德國的統一似乎也不太放在心上了,更願意把它當做投名狀。

而德國也及時地做出表率,並明確表示兩個德國統一之後,不會在領土上對蘇聯有過分要求。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保證了蘇聯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之下,做個順水人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第2點,法國為什麼能夠配合德國統一?

按理來說,法國兩次世界大戰都被德國欺負過,而且第2次世界大戰的表現實在是不敢恭維。

還沒怎麼打仗呢,就早早地結束了,為什麼?

因為法國投降了,這一系列的壞名聲都需要德國來背,所以法國幫助德國不太可能。

但能把不太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事情,就顯示出德國人的能耐來了。

此時的法國處在一個相當微妙的狀態,對於當時的蘇聯和美國,法國對外的表示都不太感冒。

而且法國一心一意地想整合歐洲,讓自己成為歐洲的老大哥,那既然如此就需要外部力量的幫助。

但是歐洲這些國家早就被戰爭拉下了水,並且在世界上的勢力範圍變得越來越差勁,再加上旁邊還有一個英國攪屎棍。

再這麼折騰下去法國也頂不住,而德國雖然和法國有種種的恩怨情仇,可法國想成為歐洲的老大哥,還必須得有一個強大的德國來輔佐幫助。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所以在當時,德國順應了法國的想法,甚至在建立歐共體聯盟的時候,也積極地出力出計謀,在一定程度上讓法國對德國也放鬆了警惕。

第3點,美國為什麼能夠配合德國統一

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受到的傷害最少,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和德國有多麼水深火熱的仇恨並

沒有

尤其是在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竟然還暗中扶持德國,以希望德國能夠在歐洲抗衡法國,所以在美國看來:無論德國也好美國也好,甚至包括英國都是自己的一枚棋子。

只要這枚棋子發揮該有的作用,那麼美國連句反對的話都不會說。

而在當時法國和美國的關係非常的微妙,大家也都知道法國是個硬脾氣,事實上我也比較同意某些博主說的話,在08年之後,法國才徹底失去了走獨立自主這條路線的野心。

而在早些年的時候,法國基本處在既不討好美國,也不討好蘇聯的相對獨立自主的狀態。

這倒不是為法國洗白,主要是法國的根基太過強大,法國和非洲的關係有太過曖昧。

再加上法國所具備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以及周邊環境,就讓法國擁有一定的底氣和資本。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而這個時候德國提供了一個微妙的契機,如果德國能夠實現統一,必定會給予美國一個口頭承諾,而這個口頭承諾就是美國正式介入歐洲事情的最好切口。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順水人情而已,不做白不做。

第4點,英國為什麼能夠配合德國統一?

實際上再往下分析就顯得多餘了,因為此時的德國已經搞定了法國作為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蘇聯作為兩極格局中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美國作為兩極格局當中最強大的國家,且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之一。

搞定這三個國家,英國也就只能少數服從多數。

但當時的英國的確比較尷尬,它希望德國統一嗎?

恐怕是既希望也不太希望,因為英國本身就是一個離岸操盤手,對於英國來說德國統一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歐洲必須得分散下去。

因為歐洲越強大越團結對英國就越具備威脅性,畢竟英國和歐洲雖然同屬歐洲,但中間可隔著海呢。

1990年德國統一時,蘇美英法的大軍為何按兵不動?原因就這四點

所以縱觀整個歷史不難發現英國一直充當著整個歐洲國家的攪屎棍的存在,而且對於攪屎棍的身份地位絲毫不拖沓。

但無論如何大局已定,英國只能使絆子,就算想反對,也不敢明面反對。

幾方勢力或者多方利益的權衡之下,德國竟然莫名其妙地實現了統一。

準確的說法,德國抓住了這個契機。

但無論如何,德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給人類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除此之外還有日本和義大利。

邪惡的法西斯必須要為他們所做出來的一切行為負責,這一點無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