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都說富不過三代,富過十五代的貝氏家族秘訣是什麼?

2022-02-11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林業

核去木加貝念什麼

都說富不過三代,富過十五代的貝氏家族秘訣是什麼?

作者:洪銘宇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華人之光貝聿銘用一個世紀的作品佔領了全世界。很多人熟知他,是因為他給世界留下了許多震撼心靈的建築。美國國家藝術館、肯尼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盧浮宮金字塔、還有我國的蘇州博物館,均是出自貝聿銘之手。

除了在建築上的華麗履歷以外,出生於蘇州名門望族的貝聿銘,家世背景更是令人眩目。

而隱藏在其家族財富背後的傳承精神,更是使其打破了在我國“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貝氏家族也因此常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他背後的貝氏家族是一個傳承了15代之久的名門望族。

據史料記載,自明中葉起,貝氏祖輩移居蘇州,以行醫買藥為生。經過幾代人的奮鬥,至清朝乾隆年間,貝氏靠經營藥業成為蘇州四富之一。

近代以後,貝氏家族以同為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最為興旺。貝哉安也就是貝聿銘的祖父,以“金融世家”著稱,上海銀行便是由他建立;而貝潤生,即貝聿銘的叔祖父,則被稱為“顏料大王”,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便是由貝潤生修繕完成。

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更是軌物範世,貝祖詒曾出任過中國銀行副總經理以及中央銀行總裁。1948年解放前夕,貝祖詒決定赴美,擔任駐華盛頓中國技術代表團團長,同時,貝聿銘也跟隨父親移民美國。

此外,貝聿銘的生母為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於1930年,貝聿銘13歲時患癌去世。此後,“江南名媛”蔣士雲成為貝聿銘的繼母,蔣士云為當時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蔣履福之女,天生麗質,聰穎好學,曾於法國留學。

孟子有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為創富一代留給後世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會消耗殆盡,也因此有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確實,先輩們白手起家締造財富傳奇的故事比比皆是,可像貝氏家族可將財富傳承15代的例子卻是星星之火。歸結其因,根源在於貝氏“富而不驕,樂善好施”的家族精神。

貝聿銘的叔祖父,“顏料大王”貝潤生曾說:“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而他和他的家族也確實用實際行動做到了這一點。

貝潤生曾將個人斥巨資修繕的獅子林,給全體族人享用。不僅如此,他還在獅子園內設立貝氏祠堂,並在祠堂旁捐資建立了貝氏承訓義莊,用來贍養、救濟族人。

而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1922年起連任蘇州總商會會長7年,先後發起募捐鉅款開闢了從閶門到虎丘的馬路,時稱“新馬路”,擔任過吳縣救火會會長,博習醫院、振華女子中學董事等,對蘇州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建樹頗多。

此外,貝潤生還同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共同捐資,在蘇州城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二人對蘇州的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受父輩的影響,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也將“樂善好施”的家族品質發揮地淋漓盡致。貝祖詒名字中的“詒”字意為捐贈、給予,正如其名字中所體現出的博愛精神,他本人也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大將格局令人欽佩。

據瞭解,在解放前夕,時任為中央銀行總裁的貝祖詒在遠走美國之時分文未取,而對比之下當時身處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一人卻攜款一億三千萬美元。

不論是祖輩貝潤生和貝哉安對慈善和公益的堅持,還是父輩貝祖詒面對誘惑不為所動的品格,都折射出貝氏家族背後優良的傳承精神,而這一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後輩心中,並時刻激勵著後輩子孫。

貝聿銘曾在功成名就時表示:“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由此可見,從先輩汲取來的家族精神對貝聿銘本人的藝術成就影響之深厚,而他也將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傳承給自己的子輩 。

據瞭解,貝聿銘的四個子女們也得益於這種優良的家族精神,發展出色。貝聿銘的三個兒子同父親一樣畢業於哈佛大學,並於畢業後繼承父親衣缽從事建築工作,而女兒也同樣在世界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

正如古訓有云:“不求人為貴,不欠人為富。”人生不求富有,只求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使得貝氏得以顯赫15代之久,“尚善若水,厚德載物”,如今貝聿銘雖已逝世,但其留下的傳承精神將成為貝氏家族永恆的精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