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2022-02-05由 新銳熱視點 發表于 林業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哪裡

駕車途中忽然“殺”出一群野豬,司機連忙踩下剎車,車輛與野豬碰撞在了一起,車輛受損嚴重,野豬被撞後並無大礙,逃離了現場;村民去莊稼地裡收莊稼,卻看到了剛種成的紅薯,全被毀了,整整齊齊的莊稼地一夜之間變得精光,一年的辛苦也全泡了湯,房前屋後都有可能和兇猛的野豬打個照面。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以上都是近些年來,發生在我國四川、江蘇、安徽等地的真實事件,野豬到處氾濫,2020年湖南約有12萬頭豬,浙江野豬數量更是達到約15萬頭,僅四川省通江縣,野豬數量就達到了2萬頭。

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野豬對於莊稼的危害無疑是毀滅性的。人與豬之間的衝突,正在進一步加劇。如果任由野豬氾濫,還有可能導致像寄生蟲、瘟疫等病菌的產生和蔓延。

那麼,野豬是如何氾濫的?我們又該如何治理呢?

1994年,國家就禁止個人狩獵野豬,2000年正式將野豬列為“三有”保護動物,很多地方還建立了保護區。

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在不斷加強,森林的生態狀況也在不斷改善,為野豬提供了更多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促進了野豬自然種群的增長。

同時,野豬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年2窩,一窩4-12只幼崽。野豬由於十分兇猛,體積龐大,天敵本來就很少,而且像虎、豹、狼、熊等這樣的天敵數量在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滅絕現象,使得野豬成為了“山中霸王”,幼崽的成活率也因此不斷提高。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野豬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好養活”,作為雜食性生物,野豬可以說一點都不挑食,對於各類食物全不抗拒。

這也導致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難以見到的野豬,如今變得“氾濫成災”,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

據公開報道顯示,野豬目前已成為中國致害範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野生動物。一時間,作為“三有”保護動物的野豬,擁有了法律這道“護身符”,使得損失慘重的老百姓也無可奈何。

豬可以搶糧,人卻不能傷豬,這樣的窘境其實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國家林草局已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廣東、陝西、湖南、湖北、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寧夏等14個省(區)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釋出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野豬已被刪除。

如果野豬被正式除名,人們就能見豬殺豬,趕盡殺絕了嗎?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給出了答案,孫全輝稱:即使將野豬從“三有”名錄中刪除,民間也不會被允許自由捕獵野豬的。

捕殺必須在合理的範圍內,目前對野豬的捕殺,根本目的是防止超過環境的承載量,導致病菌蔓延、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現象的發生。

而且捕殺數量一定是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而定,有些地方氾濫,而有的地方卻沒有到很嚴重的地步,在制定捕殺數量時,一定要因地制宜。

11月6日,通江縣林業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和聘請的四川目前唯一一支擁有持槍證的專業捕獵隊一同進山,開展首次野豬防控捕獵行動。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兩天半的時間,總共獵捕了8頭野豬,過程中有2只獵狗被野豬咬死。而通江縣的計劃是,在2021年獵捕的野豬750頭。

而從現有的捕獵數量來看,今年750只的獵捕任務很難完成。捕獵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野豬的繁殖速度。

而野豬的捕獵計劃,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以通江縣為例,該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李斌就表示,由於我國對槍支管理很嚴格,申請槍支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在野外,野豬的戰鬥力十分強大,因此,捕獵的過程伴隨著一定的危險性,而且狩獵隊員必須有狩獵證,有一定的狩獵技術。

而捕殺一隻野豬,工具加人工費用,還要培養獵狗,花費達到了2000元。而很多需要捕獵的地方,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很多都是偏僻的山區,對於當地政府來說,成百上千的野豬,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已成中國製害最猛生物,不治不行

有效的控制野豬數量,或許野豬的天敵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如何有意識地進行生態恢復,給野豬的同等競爭物種更多的生存空間,也是亟待我們解決的一項難題。

同時,對於一些對於野豬味道有好奇心的人,必須提醒一下,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禁食野生動物,而野豬屬於野生動物,是受法律法規保護的。而且,野豬肉的味道並不好吃,並不會帶來想象中的味覺體驗,和家養豬的味道差遠了。此外,進食還有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還會感染野豬身上的疾病。因此,對於被捕殺的野豬,工作人員都要用生石灰消毒,一層石灰一層土,就地挖深坑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