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2022-02-04由 藝述育 發表于 林業

材指的是什麼

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各國加快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並順應時代的潮流,主要呈現以下改革的發展趨勢。

教育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推動力,是當代國際教育改革的重要潮流。那麼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是從功能的角度,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人的現代化、思想意識現代化與政治經濟現代化,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最終促進整個社會的現代化。

其次是從內容角度,教育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學水平、師資隊伍等多個方面的現代化變革。最後是從歷史演進的角度,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從傳統教育轉變為現代教育的過程,是一切有關教育現代化改革和發展的總稱。

狹義上主要指落後國家如何學習發達國家來推動本國教育現代化的改革過程。當今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主要呈現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生產性日趨強勁。自工業革命以來教育現代化的全部歷史程序實際上都是在促進教育走向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經濟發展服務。這種生產性將隨著生產中科技含量的增加,尤其是知識經濟的興起而加強。

革命性愈顯突出。教育現代化本質上是一場變革舊教育的革命運動,它不僅要革除舊的教育觀念,更重要的是徹底拋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的根本轉型,同時不斷更新舊的教育目的、思想、制度及內容。

發展性將更受重視。教育現代化不僅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核心目標,而且營造一種再生性的可持續增長過程。因此現代化的教育更重視辦學模式的轉型,重視科學規劃,為保持現代經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綜合性更趨重要。不僅教育自身各種因素如觀念、目標、體制、內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將尋求最佳的互動方式,而且教育與社會各方面發展將達到更高程度的協調,使教育現代化呈現出一種整體性的綜合社會運動。

國際性日益增強。教育現代化是全球化程序,必須呈現巨大的開放性,尋求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中實現21世紀的教育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教育全球化是一種社會存在,是人類社會的教育不斷跨越空間障礙、制度和文化的社會障礙,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充分溝通(物質和資訊的)、達成更多共識和共同行動,同時不斷深化現代化的過程。

它將使教育資源配置在全球範圍內最大限度的高效和最佳化。如各國都在積極採用人才交流、合作辦學等多種方式,並透過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教育、資訊資源,使全球教育效益得到了整體的提高。

教育資源配置的全球化將推動世界多元化教育的協調互動與可持續發展,促進各民族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和互動,從人類共同繁榮出發,致力於解決全球生存與發展問題。

教育資源的全球共享性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互動性是政治、經濟、文化全球化所共有的,是全球化的普遍特徵。

我們主要從教育制度、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三個方面來闡述教育改革的全球化趨勢。

教育制度首先是

教育權力

的分離,主要表現為學校辦學體制改革中權力的分離。先是學校所有權和主辦權的分離,所有權歸國家而主辦權歸學校所有,第二次權力分離是學校的決策權與管理權的分離,學校成立類似於董事會的組織作為學校的最高決策機構。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教育市場化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日益成為一種準商品,如美國、英國等許多國家將高等教育作為主要的出口產業,透過吸引大量的外國留學生,收取昂貴的學費作為其高等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

在烏拉圭舉行的關貿總協定會議上,服務行業(包括智慧財產權和教育)首次被視為全球貿易規定的一部分加以對待。

這一協定確定了服務業的國際競爭規則,從而促使國際教育市場化逐漸形成,隨之就是學校產業化經營改革迅速擴張,如公立學校,在不改變政府所有權這一性質的基礎上,允許公司或企業參與學校管理和運營,以此來轉變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效率。

教育市場化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過度的追求市場機制帶來的利益,則容易弱化政府的職責,出現教育不公平等嚴重問題。

教育目標全球視域下的教育目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公民教育,為了強化民族認同感,同時也對人類文化多元化持尊重和理解的態度;第二是樹立學生關心人類、關心地球,為人類美好生活做貢獻的世界理想。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各個國家在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全球視域下的教育目標為綱領,根據本國的教育發展現狀,制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教育目標。

如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要使每所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知識的世界級水準,透過國際交流,努力提高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國際化觀念”。

日本提出,要培養具有放眼全人類、全世界的視野,受國際社會信賴的,能在各領域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的日本人。

韓國在1995年出臺了《確立主導國際化、資訊化的新教育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培養主導國際化、資訊化時代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新質量的韓國人。

教育內容首先是可持續發展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飛速發展,使人類在全球範圍內都面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尤其是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

國際社會也逐漸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對待環境和資源問題。如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透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中指出:“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最關注的問題。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人類應享有健康、富有,並且與自然互相和諧的生活”,可持續發展“應該能公平的滿足當代及未來世界的環境與發展的需要”。

可持續發展教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它是以自然環境教育為主體,還包括人文環境的大環境教育。

在自然環境教育方面,提高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環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以及當前環境汙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正確把握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明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環境與發展相互協調的原則。

在人文環境方面,主要是指新經濟觀包括生產觀、價值觀、需求觀以及消費觀的形成和建立。

新的生產觀強調現代社會的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人口再生產、生態再生產和精神產品再生產的統一體,強調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協調共存。

新的價值觀分為有益價值和有害價值,相應的以有益價值作為量度的產值叫有效產值,而以有害價值作為量度的產值則稱作無效產值;新需求觀一方面要克服全球性唯物主義的傾向,另一方面就是提倡注重生態需求。

其次是外語教育。教育全球化的發展離不開國際間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交流,外語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手段,使世界各國對外語教育越來越重視。

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是變革傳統教育,實現思想現代化

如“法國1985年進行的教學改革,除把第一外語作為初中的必修課外,還提供第二外語作為選修課,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門現代外語,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第二外語。

美國在《2000年教育目標法》中強調要大幅度提高能掌握和使用多於一種語言的學生所佔比例。在我國外語教育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教育部在2001年釋出的《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而且一些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幼兒園都已開設了英語啟蒙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