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白木烏桕、流蘇樹……江蘇59種特有種植物分佈在連雲港

2022-01-26由 中國江蘇網 發表于 林業

烏桕屬於什麼科植物

3月11日,筆者從連雲港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經過港城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南京大學環規院專家四季調查發現,連雲港是南北植物分佈重要的交界。該團隊植物專家王明強介紹,同其他省份相比,江蘇植物多樣性並不是最豐富的,但是在江蘇境內,連雲港植物多樣性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這裡是很多南方植物最北分佈區域和北方植物最南分佈區域。所以說,保護連雲港植物多樣性意義巨大。

■ 江蘇59種特有種植物分佈在連雲港

根據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發現,連雲港市市區共有陸生維管植物1200種(含變種),隸屬於150科608屬,有野大豆、赤松、中華結縷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7種,全緣貫眾、骨碎補、泰山前胡、南京椴等瀕危物種24種,還有鈍羽對囊蕨、長苞谷精草、白木烏桕、流蘇樹、水榆花楸等區域特有種59種(江蘇僅分佈於連雲港的物種),此外本次還發現江蘇省新分佈種5種。

王明強介紹,連雲港市市區陸生維管植物科、屬、種佔全國陸生維管植物的比例不高,但是佔江蘇省的陸生維管植物比例很高,尤其是被子植物高階分類單元;連雲港市市區的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佔全國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比例較小。其中野生分佈的448屬陸生維管植物,分屬於14大區系型別。廣佈型67屬,佔14。96%;熱帶成分168屬,佔37。50%;溫帶成分211屬,佔47。11%;中國特有2屬,為牛鼻栓屬和蝦鬚草屬。

眾所周知,中國南北分界線在秦嶺—淮河一線。其中秦嶺分為廣義上的秦嶺和狹義上秦嶺,狹義上的秦嶺位於北緯32°至34°之間,介於關中平原和南面的漢江谷地之間,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漢江四條河流的分水嶺。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淮河則主要是指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流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後又擴建淮河入海道最終引入黃海。王明強表示,此次對連雲港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連雲港陸生植物兼具南北特色。連雲港所在的雲臺山脈及其相關山地應該是淮河區域生物多樣性重要寶庫。調查資料顯示,連雲港溫帶屬性與熱帶屬性物種數量相當,在雲臺山區表徵為溫帶分佈屬,如松屬、櫟屬在植物群落中起著主導作用,組成了群落上層的植物成分,主導群落與環境的變化。在物種層面上,是朝鮮槐、山東萬壽竹、赤松、興安薹草、山東茜草、多被銀蓮花、北黃花菜等物種分佈的南端,也是華南毛蕨、健壯薹草等物種分佈的最北界。

■ 加快在雲臺山建設植物多樣性保護區

資料顯示,連雲港市市區總體上草本植物多樣性較高,區域性多樣性較低。多樣性較高的區域如雲台山區的林窗、林緣等。大部分的平原旱地因耕作管理強度較大,草本植物多樣性較低;農村居民點及城鎮用地部分撂荒地中,因受外來入侵植物影響,本土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相對較單一,物種多樣性偏低。

2020年9月,筆者跟隨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前往雲臺山密林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部分蕨類植物因為人類活動深入,出現了部分破壞的現象。一些灌木叢林群落,出現了災害或人為採伐痕跡。部分自然林地相對成熟,強烈影響著群落內其他物種的分佈,造成了港城灌木種群數量相對較少、物種豐富度較低。

根據調查,雲臺山區是連雲港植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保育區域。夏秋時,這裡林下鬱閉度較高,林下草本層植物種類及數量較低,但林區邊緣或林窗植物豐富度較高;春季時,林下陽光充沛,草本層植物豐富度較高。這些都為陸生維管植物物種豐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其他林地作為整個連雲港市市區生境的斑塊,為鳥類提供了覓食活動空間,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城市建設與自然棲息地保留的矛盾。

資料顯示,雲臺山區為陸生被子植物的分佈熱點地區。統計雲臺山區各區域植物樣線調查資料,各區域的物種數量在335至703種之間,其中後雲臺山維管植物數量為131科424屬703種,中雲台山維管植物數量為99科285屬398種,前雲臺山維管植物數量為119科385屬605種,錦屏山維管植物數量為88科237屬335種,連島93科248屬353種,整個雲臺山區合計138科512屬916種,佔市區陸生維管植物的76。33%。

為此,專家建議,連雲港應該學習其他地區經驗,例如陝西以秦嶺保護為主陣地,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以各類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建立了9大類252個自然保護地,保護地數量佔全國總數的2。2%。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印發並組織實施《陝西省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工作方案》,連續3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專項行動,全面排查破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上海則建立了城市生態網路多規合一的實施路徑。在“統一資料底版、統一技術口徑”基礎上,整體把握生態資源的總量、佈局、結構和功能,系統構建了上海城鄉生態空間網路,保障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的土地空間資源。結合自然保護區、重要棲息地、片林廊道等重要生態空間,結合生態保護紅線劃示、綠線、藍線等工作推進,陸續形成了崇明東灘國際重要溼地、外環林帶、青浦西部環澱山湖溼地、黃浦江中上游水源地等一批物種多樣性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基礎設施。收集水生植物336種(含種下單位),建立了華東地區最大(面積近1100平方米)的種質資源圃,制定了336種水生植物在上海地區物候表,篩選出適於上海城市溼地應用的水生植物種類,豐富了上海溼地植物的生物多樣性;提出了城市水體營養鹽濃度水平較高的情況下,恢復或重建水生植物群落,淨化或維持水生態系統技術模組。

■ 努力建成雲臺山植物基因庫

調查人員發現,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環境變化、生物入侵等,連雲港市市區的陸生維管植物面臨一些威脅因素。調查資料顯示,連雲港市市區共計分佈有17種陸生入侵植物,均已建立繁殖種群,其中6種入侵植物在連雲港市市區各地均有分佈。與此同時,分佈於連雲港的野生植物,不乏具有經濟價值的物種,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為破壞。對野生資源的過度索取,破壞了生態的平衡,造成了植物多樣性的下降。此外,專家提醒,連雲港擁有省內唯一的沙質海岸、岩基海岸和大部分的岩基島嶼,此類生活環境消失意味著省內兩種唯一生境的消失,原先生長於此的沙生植物和鹽鹼植物也將一去不復返。

專家建議,連雲港應該對現有的植物物種遺傳資源的分佈現狀進行統計,並採取措施對現有種群進行就地保護,開發該物種快速繁殖的相應技術;並利用現有互花米草控制工程所騰出的空間進行堤內種群的重建,對倖存種群進行復壯。運用大資料和基因技術,儘快建立連雲港植物多樣性基因庫,留住港城生物多樣性記憶。(周瑩 王從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