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2021-05-31由 青錢柳 發表于 林業

勺藥花怎麼種植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基金專案

伊犁河谷亞高原特色藥用植物園建設( 2018E02004 );神香草、芳香新塔花、高山紅景天規範化種植技術研究( YZ201701012 )。

劉 露

白芍(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位為塊根。 其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為紡錘形或長柱形,肉質,粗壯。 主要藥用成分為苷類、萜類、鞣質類和黃酮類物質 ,具有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等作用,對婦女腹痛、眩暈、胃痙攣、痛風、月經不調等病症有效,廣泛應用於多種中藥或者中西藥製劑中 。 白芍喜光照,耐旱。 在一年當中,白芍植株隨氣候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鍵。 白芍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後,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白芍中含有豐富的芍藥苷,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還可抵抗肝損傷,保護人體肝臟組織,是天然的養肝護肝佳品。 白芍能夠預防應激性潰瘍病,提高人體免疫力,是一種用途非常廣的藥用草本植物。 與其他藥用植物相比,白芍栽培管理較為省工、省時,適宜於大面積種植,且適合於林下、果園、山坡地間作種植 ,可以降低土地租金成本,是一種非常適合土地流轉大戶、農場山地承包戶種植的中藥材品種。

昭蘇縣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屬於大陸性溫帶山區半乾旱半溼潤冷涼氣候型別,顯著特點是冬長無夏,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春秋溼潤、寒冷、多霧,盛夏多雷、多雨、多冰雹。 昭蘇縣年平均溫度為 2。9 ℃ ,年極端最高溫度達 33。5 ℃ ,最低氣溫僅 -32 ℃ 。 全年無霜期平均為 98 d , 年均降雨量達511。8 mm 。 昭蘇縣土壤以黑鈣土為主,團粒結構好,比阻小,可耕性好,土壤結構層次優良,有機質含量高,腐殖層較厚, pH 值在 7~8 之間,低產土壤少。 昭蘇縣四周群山環抱,海拔在 1 323~6 995 m 之間,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而且日照長、雨水充沛、氣候冷涼,特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適宜塊根、鱗莖類植物的生長,有利於提高其產量和品質。

昭蘇縣特殊的亞高原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特別適宜中藥材生長。 近年來,昭蘇縣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依託得天獨厚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優勢和自然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 在中藥材市場廣闊前景的激發下,昭蘇縣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增加。 根據昭蘇縣發展中藥材產業的需要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的要求,昭蘇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依託昭蘇縣特殊的地理優勢,結合多年種植經驗,不斷摸索白芍人工種植技術,組織具有豐富中草藥種植和管理經驗的專家團隊制定了《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明確了白芍種植中的各項內容,以指導白芍規模化、規範化種植。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1 範圍

本標準僅適用於昭蘇縣境內或與昭蘇縣擁有相近氣候條件的栽培區域。 本標準規定了白芍栽培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條件、栽培管理、採收、包裝與貯藏運輸的要求。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對於本規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註明日期的引用檔案, 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未註明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規程。《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394 — 201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3 —2013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 NY/T 391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 658 )、《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 NY/T 1056 )。

3 術語和定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5 版第一部)記錄,選種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白芍( Paeonia lactifloraPall ),白芍為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藥用部位為塊根,其塊根紡錘形或長柱形、肉質、粗壯。 白芍生長期為每年的 4 — 10 月,一般 3~4 年成熟,主要以根為綠色食品原料的中藥材。 芍頭是三至四年生的白芍繁殖材

料,為帶芽頭的根莖。

4 產地環境條件

白芍種植地環境要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 NY/T 391 )的要求。 人工種植白芍選擇天山山脈海拔不低於 2 000 m ,大氣、水質、土壤無汙染的地區作種植地。

種植地年平均氣溫 3。2 ℃ , 冬季溫度 -34~-15 ℃ ,夏季溫度 22~34 ℃ ,年降水量在 100~512 mm ,年均日照時數 2 500~2 900 h ,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性好的黑鈣土或慄鈣土地塊。

5 播前準備

5。1 施基肥

施肥按《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394 —2013 )的規定執行。 施腐熟的農家肥 30。0~37。5 t/hm 2 (或商品有機肥 2250~3000kg/hm 2 )和尿素 150~225kg/hm 2 、磷酸二銨 105~150 kg/hm 2 、硫酸鉀 150~225 kg/hm 2 (或氮磷鉀三元素復混肥 450~525 kg/hm 2 ), 或相同數量、成分的其他肥料品種。 基肥要施足,以保證芍頭生長的充足養分供應。

5。2 整地

9 月上旬,將準備好的基肥均勻施入種植地塊,耕深 30 cm 以上,並及時耙地,使土壤松碎、平實,便於栽培 。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5。3 芍頭選擇

選擇無病蟲、無黴爛、完整、健壯、紅色的優質芍頭作為種苗。 每個芍頭應留粗壯芽頭 2~3 個,芍頭下留根 3~4 cm 。

6 栽種

6。1 栽種時間

芍頭栽種時間為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

6。2 栽種方法

採用機械栽種,按行距 75~80 cm 拉溝,溝深 14~16 cm ,株距 30~35 cm ,芍頭芽頭向上。 栽後壓實,培土成壟,壟高 10~15 cm 。

6。3 栽種密度

一般芍頭栽種密度為 3。00 萬 ~3。75 萬個 /hm 2 。

7 田間管理

7。1 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中耕 2~3 次, 5 月中旬進行人工除草,然後機械中耕培土, 6 月底進行第 2 次中耕除草, 7 月底進行第 3 次中耕。 每次平均中耕深度 7~8 cm ,不宜太深,以免傷根。

7。2 追肥

追肥按《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394 —2013 )的規定執行。 每年結合第 2 次培土追肥 1 次,施尿素 150~225 kg/hm 2 、磷酸二銨 105~150 kg/hm 2 、硫酸鉀肥 150~225 kg/hm 2 , 或氮磷鉀三元素復混肥 450~525 kg/hm 2 ,或相同數量、成分的其他肥料品種。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7。3 澆水管理

白芍屬於抗旱植物,一般不需要澆水,如遇嚴重乾旱季節要適量澆水。 多雨季節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7。4 割去莖葉

每年在 10 月初,用機械將白芍莖葉割去,並粉碎還田。

8 病蟲害防治

白芍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及蠐螬、地老虎等。 在病蟲害防治上,優先選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方法,必要時輔以化學防治。

8。1 農業防治

優先選用健壯、無病害的芍芽,以繁育優質植株;間隔一定時間實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保持田間清潔,及時清理雜草、病殘植株、宿根和腐敗枝葉等 。

8。2 物理防治

採用黃板誘蚜等技術誘殺地上蟲害,以達到防控其危害的目的。

8。3 化學防治

嚴格按照《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3 —2013 )的規定使用農藥。 一般可採用 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劑 240~330 g/hm 2 、 40% 腈菌唑可溼性粉劑 150。0~187。5 g/hm 2 或 430 g/L 戊唑醇 180~270 mL/hm 2 等藥劑噴霧防治白粉病;採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1 500 倍液或者 40% 多硫懸浮劑 8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褐斑病。

基金專案 綠色食品原料白芍栽培技術規程

9 採收

9。1 採收時間

白芍在栽種後 3~4 年採收,一般每年 9 月底開始採收。 採收不宜過早或過晚,過早採收會影響產量和質量,過晚採收則易碎。

9。2 採收質量

選擇晴天進行採收,用機械割去莖葉,挖出全根。除留芽頭作種苗外,切下芍根,除去泥土及鬚根。 主根按大小分級清洗,在通風陰涼處攤晾,不宜陽光曝曬,晾至乾透即可。

10 包裝與貯藏運輸

10。1 包裝

白芍包裝要求要符合《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 658 )中的具體規定。選用乾淨、乾燥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

10。2 貯藏運輸

白芍

貯藏運輸應根據《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 NY/T 1056 )的具體要求進行。 白芍要儲藏在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且儲藏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品質和有效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