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2022-01-22由 沙皇漫遊記 發表于 林業

木瓜樹有什麼風水禁忌

地坑院,聽說過沒?好多東西不能顧名思義,但這個完全可以:地坑院,就是在地面上挖個坑,在坑裡面建成一座院落。

我現在所處的陝北窯洞很多,很經典,但基本上都是土崖面上往裡掘進的,窯洞聯屬成排,院子高低錯落,非常漂亮。地坑院不一樣,地坑院是地平線下的村落,平地掘坑,四壁鑿洞,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相傳當年日本鬼子進村也摸不著頭腦,是地底下的四合院。我們縣某些地方就有這種建築,叫做地窨院,但是沒有開發,逐漸沒落了。與我們縣城一河之隔的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地坑院卻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藝術攝影家學會攝影創作基地,讓我國特有的四大古代民居之一、人類穴居的活化石脫胎換骨、生機煥發了!

去年八月份,我到三門峽陝州區辦事,抽空就去地坑院轉了一圈,的確不錯!只是因為來來去匆匆,走馬觀花,只能給大家看個皮毛了!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西周時期,周武王姬發去世後,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輔政。當時天下很不穩定,二人決定分陝而治。“陝”及陝塬,就是陝州地坑院景區所在的張汴塬。周公旦治理陝之東,召公奭治理陝之西(“陝西”之名即源源於此),共同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畫地為牢”的典故均由此而來。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這就是地坑院。坑院與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磚青瓦房簷,房簷上砌一排半米高的女兒牆,女兒牆外側過去種的有酸棗刺,現在栽的是木瓜樹。女兒牆既能防止雨水內灌,又能防止人們掉落,還能起到裝飾作用。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建房造屋都是人生一件大事,所以都有嚴格的風水講究。說了我也不懂,不說也罷。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座院子,數孔窯洞,主窯、客窯、廚窯、儲糧窯、雜物窯、牲口窯、茅廁窯、門洞窯,窯窯不少,另外還有水井窯和排水洞,吃水不出院,暴雨不怕淹。當然,水井窯並非一定有地下水,只是將雨水儲存起來,沉澱以後用來洗衣、飲牲畜,缺水的地方甚至做人的飲食用水。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以前的地坑院大多為四邊形,要麼正方形,要麼長方形,景區這個卻建成了多邊形,可能是為了發展文化,與時俱進了。這座院子裡面建設有地下窯洞賓館、會議中心、管理中心和餐飲中心。但是院裡栽樹還是老傳統。地坑院裡栽樹很有講究,前不栽桑(喪),後不栽柳(喪杖),當院不栽鬼拍手(楊樹)。最吉利的是“前梨樹,後榆樹,當院栽棵石榴樹”,因為“梨”、“利”同音,榆樹滿樹搖錢,石榴多籽(子)多福!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百味巷,全稱馬嵬驛(陝州)百味巷小吃街,是陝西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與地坑院景區的合作專案,據說經營的都是豫、陝、晉“黃河金三角”地區的風味小吃,飯鋪一間挨著一間,各種小吃的名字和老闆們關注的眼神在我的眼角一晃而過,關中切糕、棉花糖、粉湯羊血、山西刀削麵、河南羊肉燴麵、胡辣湯、炒粉條、紅薯丸子、biangbiang面……你都認識幾樣?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我專注地看了一下襬在飯鋪門口統一製作的桌凳,好像船木傢俱,就是用退休之後的舊船木板做出來的傢俱,因其久經風浪考驗,被賦予辟邪與吉祥的寓意,又因其多用如今稀缺的硬木甚至紅木製作而成,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記得很多年前我有一個暱稱“山水緣”的網友就開店經營這類傢俱。山水緣,好多年沒聯絡了,你還好嗎?網友之間的友誼,有時候真的比不上船木傢俱。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穿過如意門,可以步行至百味巷上面的觀景長廊。“天圓地方黃土塬上顯匠心,冬暖夏涼地坑院裡有乾坤”,一語道盡地坑院的神韻。前幾年我家買房子,就專門挑了一座有窯洞的院子,夏天二十度,比空調還涼爽,冬天不生火室溫都在十度以上。預報老家過兩天有雪,我跟爸媽打電話,讓他們注意保暖,他們連說“不冷不冷,窯洞裡剛剛開始生火,可暖和了!”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觀景長廊,除了藍瓦為黃土燒製,其餘柱子、欄杆、長凳、檁椽均有松木製作。鋼筋水泥倒是結實,可遠沒有實木的看上去舒心。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地坑院一般都是獨門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的,但是門洞一般只有一個,而且是從地面斜插進院落底部的。為了美觀與方便,民俗文化園內的22座地坑院均由內部互相兩通,而後又各自從院落齊平的地方開了大門。不同的院落內設不同主題,展示著地坑院的歷史演變和陝州地區人們的生活風貌和民俗技藝。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一座地坑院中間的亭子。該院子的房間裡主要展示本地的舊農具。

據說,在旅遊旺季時,坑院內還有民俗表演與非遺展示,如捶草印花、陝州剪紙、鑼鼓書、澄泥硯、木偶戲、皮影戲、糖畫、紅歌表演、陝州特色婚俗表演等,可惜我來的不是時候。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一座一座地坑院相互連屬,又有各自的大門。有一座地坑院專門經營的“八大碗”與“十大碗”,是當地操辦紅白喜事、招待貴客的特別吃食。傳統的“十大碗”包含紅燒肉一碗、白肉一碗、豬頭肉兩碗、黃花菜一碗、海帶一碗、豆芽一碗、粉條一碗、芹菜一碗、煎餅一碗。“八大碗”則是由其中選擇六個熱菜和兩個冷盤組成。當然,這都是改革開放前的風俗了,現在有錢沒錢都吃飽穿暖了,“十大碗”恐怕早就不是十個、八個,也可能是十幾、二十個菜了!“碗”也早已不用,全換做盤了吧?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大門口有很多形態各異的石雕,但看上去個個年代久遠,不知道真是老物件,還是新工做舊的?要知道,河南省可是仿古聖地啊!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中華百家姓》牆壁,每個姓氏全是形象文字。旁邊有茶座,看過了《百家姓》,可以坐這裡休憩,感慨自家姓氏的前世今生了。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百藝苑。不喝茶,不吃菜,累了在這裡小坐一番,是不是也是一種享受?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轉進一座院落,全是仿古建築。轉到一處拐角,見到此物,恍若黃淮。此處全是商店,店裡卻幾無生意,各式擺設,歷歷在目。有文玩古董,有木雕石刻,有丹青書畫,不一而足。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崖柏根藝館裡有很多展品,個頭有大小,雕刻一樣精美。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王明軍攝影

借我一雙慧眼吧,告訴我這是什麼獸?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這裡有面積龐大的人類穴居生活的活化石,而且至今還活著!

我到了陝州地坑院,看到卻只是冰山一角。據說,陝州有三塬,塬塬有坑院,院院有特色,納入規劃的就有八村千院,分為生態觀光、核心遊覽和休閒度假三大板塊,既能看到古村落,又能品嚐風味小吃,購買獨特產品,還能登高望遠,一睹黃土塬邊黃河風采!可惜我來去匆匆,沒有事先了解,也沒有時間閒逛,結果錯過了好多風景,更沒能坐下來跟鄉親們詳細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譬如地坑院的風水講究,譬如地坑院的婚喪嫁娶,譬如一個人怎麼三年挖出一座院……

好的是,還有來日……

【本文屬於作者原創,除最後三張來自網路,其餘照片均為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