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2022-01-16由 攝影師阿草 發表于 林業

木薯有圖嗎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傍晚,夕陽染紅了山坡的土屋。李萬薇拿著兩柄鐮刀,父親揹著一簍木薯歸來,手上沾著從地裡拔出木薯的泥巴。晚上灶屋裡生起了柴火,父親在火光裡忙碌,把幾尺長的木薯刮皮,切片,燒一鍋水蒸熟,去掉澀味,第二天早飯炒出來當菜。(圖為:家裡的樓梯用木板做成,僅僅用一些小木條防滑倒也沒有扶手很是危險,但是萬微上下爬門和樓梯,就像自己是一隻靈活的貓咪。)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拔木薯是李萬薇樂意乾的活兒。但父親炒出來的木薯,即便放了豬油,她也不想吃。“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圖為:在家裡,吃的最多的就是木薯、紅薯和白菜,萬微更喜歡吃學校有肉有才有雞蛋的“免費午餐”。)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父親端碗吞嚥的喉結一突一伏,嘗慣了半是木頭半是薯的人生滋味。但對於李萬薇來說,她不想繼續把這滋味嚥下去,學校裡的免費正餐,給她和這條山谷裡的孩子們提供了另外的可能。(圖為:村子裡大多數中年女人外出打工後不再回來,村子裡的出現最多女人的地方應該是房子的牆上,萬微的父親這個屋子貼滿了女明星的海報。)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六洛小學坐落在廣西蒙山縣大瑤山深處,去夏宜鄉政府要翻一座山,林區土路不通班車。廚房外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的不鏽鋼牌,已經懸掛5年,在這偏遠山地仍顯得熠熠發光。(圖為:大自然就是他們的遊樂場,幹活途中累了,哥哥會找一塊乾淨的地方小歇一陣。)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李萬薇和同學們每天中午聚集在牌子下吃飯,飯菜的原料,要由老師輪流用摩托車從縣城帶來。但葷素皆有的搭配,仍舊和四處山坳土屋裡的伙食有天壤之別。(圖為:爸爸幫別人家荒山割草,每天能掙100元的樣子,萬微週末的時候也會跟著去幫爸爸哥哥割草,累了就用芭蕉葉做墊子休息。)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在那些乏善可陳的陳年木桌上,油炒木薯已是高階物件,往往只是水煮青菜而已。因為有客人到來,晚上萬薇爸爸買了一塊肉。由於是難得之物,它獨自做成一小碗,不與任何調味品配搭。買肉時專意挑肥的,烹調前先經一番熬煉,煉出的油用來炒木薯。(圖為:家裡僅剩廚房、爸爸的房間、她和哥哥的房間三間屋子能用,平時哥哥在鎮上讀初中,她一個人用這個房間,房間裡只有兩張簡易的床和一張供他們讀書做作業的桌子。)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更要緊的是此前的工序,在大案板上切肉之後,父親並不即刻清洗,喚來家中大黃狗,捧起大案板,任其伸舌盡情舔舐一番,不浪費殘餘的肉末氣味,而後再以水洗滌。而這條友好的狗舌,平時總是對上茅廁的人特別感興趣。(圖為:家裡飲食單一,萬微特別喜歡和一群學校的朋友到山裡去摘野果子吃。)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雖然山地居多,李萬薇家糧食並不缺乏,父親獨居的臥室裡,床鋪周圍簇擁著十幾只谷袋子,去年的陳谷就有九隻。這一部分是學校開餐的效果,萬薇只需在家吃早晚飯,上初一的哥哥在鄉中學寄宿,每週只回來一次。(圖為:條件好的家庭都把孩子們送到鎮上和縣城讀書,鄉村小學學生越來越少,六洛小學四年級,只有一個班,這個班由萬微和另外兩個男同學組成。)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爸爸並不討厭穀子多,這些都是他親手種出,在土地常常拋荒的鄉鄰中顯得富足。但問題在於,穀子一旦去換錢,就賤了,因此李萬薇父親的口袋裡註定缺錢,最多時也不過百十塊,餐桌上註定只有寡淡少營養的口味。(圖為除了木薯,紅薯也是村子裡面解決飢餓的主食之一,吃紅薯的時候一般煮一大鍋,可以吃上一整天。)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另外的問題是,母親往往缺席,無人打理。李萬薇兩歲的時候,母親出門打工,一去不返,已歷七年。最後一次打電話回來時說,這裡山太大,不想回來了。媽媽是柳州平原上的人。(圖為:上學路上,萬微在池塘洗手洗臉。)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在父親床頭的照片上,母親相貌平平,一條腿比另一條稍微短些,這也是她當初肯嫁過來的原因。但即使這樣,比起一省之隔的廣東的繁華,她也覺得這片連綿山坳中的生活太少滋味了。(圖為:夏天和秋天拾萬微最喜歡到季節,這個時候各種果子成熟了,他們就可以爬樹摘果子。)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距李萬薇家半里路,是萬薇最好的朋友,在夏宜鄉上初中的孟敏家。孟敏的母親也出走了,父親在外打工幾年不回來。家裡操辦伙食的只有八十歲的奶奶,她的食物只是一鍋番薯加風乾的蘿蔔纓子。再遠一點,比萬薇大一歲的謝婷婷,回家需要為打短工的爸爸燒水做飯。(圖為:萬微和學校的小夥伴在吃免費午餐。)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在從學校到李萬薇家的溪谷裡,有四個孩子的母親出走,只剩父親或者殘年的老人在家。這些孩子家中的早晚兩頓,往往只是一個紅薯,一碗白飯的將就,身量體格落在同齡的夥伴後面。(圖為:六洛小學的學生很少,萬微的班上只有她一個女同學和另外兩名男同學。)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對於他們,學校裡的正餐,幾乎就是唯一的一頓,它的意味,遠遠勝於“免費”的字面。取下那面發亮的金屬牌,學校裡一半的孩子會消失,包括四個並未到達年齡,卻一定要來校上學前班的幼童。(圖為:山裡的一片林子被萬微和哥哥一點一點折騰成自己的天地,被爸爸罵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到這裡來呆上大半天。)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萬薇的身量和夢想,已經漸漸彌補了母親出走後的虧欠,趕上她九歲的年齡。她喜歡自家的紅泥小屋,和火堆邊的狗,儘管土屋已有了裂縫,可以窺見星空。在她的畫裡面,一個小姑娘住在閣樓上,伸手摘取天上的星星。(圖為:一般來說,家裡都是不買肉的,週末無事的時候萬微兄妹會拉著父親去電魚改善伙食,往往一晚上的成果只有一碗魚。)

不願意吃木薯的小孩,“硬邦邦的,它就是木頭,不是薯”

她也喜歡坐在爸爸的摩托車頭上,在公路上賓士,兩眼炯炯地凝視前方。有天她或許也會去到母親身處的地方,卻並不需要以出走的方式。(圖為:媽媽走後的一段時間,父親對家裡的事情理會的比較少,導致萬微一直沒有落戶,10歲這一年萬微終於不是黑戶,在這個村裡,跟萬微一樣這一年才上戶口的學生佔學校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