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

2022-01-16由 漢周讀書 發表于 林業

毛毳是什麼意思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

古代人也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帝王貴族,擔心有毒的食物流入餐桌。《周易》就曾提到過:“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認為吃臘肉可能引起中毒現象,但只是身體不適,並無大礙。

《周禮》中的“天官冢宰”篇中記載了一些“不可食”的標準:“牛夜鳴,則庮[yóu];羊泠毛而毳[cuì],羶;犬赤股而躁,臊;鳥皫[piǎo]色而沙鳴、狸;豕盲眡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螻。”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

——大概意思是,夜裡亂叫的牛,肉臭;毛稀少的羊,肉羶;後腿內側無毛的狗,肉臊;羽毛雜色無光彩、聲音嘶啞的鳥,肉臭;豬睫毛頻發眨動,肉腥;背部發黑,前腿有雜色斑紋的馬,肉臭。

這些禽畜的肉肉質有問題,大多為畸形、生病,肉質很差,不適合人類食用,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秋時期,人們更加註重食品安全。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

孔子就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觀點,進一步指出諸多飲食禁忌:“食饐[yì]而餲[ài],魚餒而肉敗,不食”、“臭惡,不食”、“色惡,不食”。

漢朝時,嚴禁變質的食物流入市場,發現不及時銷燬的,“與盜同法”。唐宋時期,出售有毒食物,情節嚴重者會被處以絞刑。

古代帝王為了避免吃到有毒食物,建立了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皇家特供食材。為嚴防皇家食堂——御膳房的廚師做手腳,每次帝王用膳之前,都要經過廚師、侍從、太監等人嘗膳,確認無毒,帝王才能食用。《周禮》中就有嚴格的規定:廚師“品嚐食,王乃食”,由專人品嚐之後,確認沒問題,才會進獻給周王吃。

《唐律疏議》則規定:“諸造御膳,誤犯食禁者,主食絞。若穢惡之物在食飲中,徒二年;簡擇不精及進御不時,減二等。不品嚐者,杖一百。”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

——御膳房的廚師違犯了飲食禁忌,主廚要被處以絞刑;汙穢的食物流入宮廷餐桌,廚師要被判兩年徒刑;烹製過程過於隨意,不精細,以及進獻了不適合節令的食物,比照絞刑,減輕兩個等級的處罰;做了飯菜不品嚐者,責打一百大板。

唐朝時期,皇宮有“尚食局”,除了兩名正五品的“尚食”,另有十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皇宮的飲食,這些人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凡進食,先嚐之”,每天負責品嚐帝王后妃的一日三餐。

清朝時期,皇宮的太監負責品嚐御膳,太監傳膳,佈置菜餚的時候,閒雜人等不得入內,首先由太監以銀質的“試毒牌”檢驗,銀牌不變色表明無毒,但還要由太監試吃,除了檢測食物是否有毒,還要以備用餐的皇帝“顧問”。

如飯菜味道如何,是酸啊,辣啊之類。透過一層一層嚴格的關口,最終才會令皇帝放心食用。

古人如何鑑定偽劣食品 帝王們的方法太不人道 我們根本無法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