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瞭解多少?

2022-01-09由 酷扯兒 發表于 林業

稻粟黍分別是什麼植物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粟米的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對於古人來說,他們食用粟米的主要方法除了直接燜飯、煮粥之外,還會加工成各種乾糧食用,同時小米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首先,人們會把粟米放進炊具之中,就可以透過煮的方式來把粟米變成熟食,粟米在百姓家中最常見的食用方式就是煮粥。

自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以來,中國北方地區種植業長期以粟作為基礎。

隨著文明與國家的形成,粟的收成也成為國家經濟與政權最為重視的內容[1]。中國自古就是農業社會,農業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古代的文明形態和人口上限。

中國的農業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那時的黃河流域就開始種植粟,長江中下游地區也開始摸索著種植野生水稻的步伐。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差異,讓中國的農業在誕生之伊始就存在著顯著的南北差異。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米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人們也會用各種辦法將“粟”做成喜歡的味道。那麼關於粟,我們又瞭解多少呢?它可不是那麼“簡單”!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瞭解多少?

1.“粟”的“主糧”地位為何被慢慢取代?粟也就是小米發源於我國的華北地區,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中原地區的主要食物來源。

但是粟無論是從熱量還是產量都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難以支撐更加細化的社會分工,還會導致絕大多數人口的時間與精力都被限制在田地裡,像發動戰爭、興建大型工程這樣需要大量的熱量攝入支撐的活動在當時極為艱難。

這樣的說法,我們也很能理解,一般喝小米粥都是在早上或者是晚上,而中午是人最飢餓最需要補充能量的時候,在南方一般食用米飯,在北方有很多人也會食用饅頭。

“粟”的重要地位也就被慢慢取代了:營養成分更高,口感更好的小麥、高粱等作物傳入中國,在此後的一千多年的時間中逐漸取代了粟而成為中國核心區域的主要糧食。

農作物的結構在此後也發生了調整,當我們後來討論稻、黍、稷、麥、菽這“五穀”的時候,粗糲的粟米已經不在五穀之列了。農作物品種轉變,也就意味著空間的挪移,同時也帶來了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遷。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瞭解多少?

2.“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成為了思想史分析框架,這是為何?

20世紀初期是中國社會出現鉅變的特殊年代,梁啟超作為流亡東瀛的維新領袖受到歐洲新思潮的影響,提出“粟”與“藥”二分法,提供了一個頗為重要的思想史分析框架。

也就是說人的生命離不開維生之菽粟和救弊之藥石[2]。

具體來說,晚年時候的梁啟超以“藥”來比喻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而其致力於追尋現代性的啟蒙思想亦屬於現代思想之“粟”。因此,“粟”在梁啟超這裡是已經不是原始意義上的穀物或者是糧食,而是作為思想分析框架的媒介,但是這其中又脫離不了“粟”的內涵。

3.為何要將“粟”與“麥”輪作?透過考古發現,三楊莊遺址可能發生的粟麥輪作活動及其相關的社會經濟活動有密切的聯絡[3]。

三楊莊居民採用粟麥二元化生產模式,有可能出於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粟麥並重可以提高糧食生產的安全,這也就能夠降低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歉收絕收的風險。

在古代,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像今天我們還能夠依靠一定的對外貿易來緩解物品資源緊缺等問題,因此在種植糧食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糧食的收成問題。這樣的話,就更要考慮到三楊莊所處的特殊地理和氣候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保證基本口糧的產出對於自給自足型的個體小農來說極為重要。

另一方面,三楊莊遺址時期農戶僅僅依賴於冬小麥的種植也並不是沒有風險的,這就更需要和粟一同形成輪替搭配。

粟可以採用夏播秋收的模式,從而能夠保證粟的生長期能夠集中在降水量相對豐富的6—9月,同時和小麥相比,粟的抗旱能力更強,即使是在雨季偏小的時期也能夠有一定的收穫,不至於出現絕收的現象。

兩漢北朝時期的農書也講到了夏播粟的種植方式。《四民月令》載:“五月…夏至之日…先後日至各五日,可種禾…”[4]

。不過,實行並且還要穩定粟麥輪作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就是農田的地力條件,保證輪作能夠長期迴圈進行,補充肥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瞭解多少?

4.“粟”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穀之首”,人們又是如何食用它?曾經的粟米也就是今天的小米,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小米粥更是人們的最愛,甚至很多家庭每天都要“喝”上一碗小米粥,這一天才算完整。

粟米的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對於古人來說,他們食用粟米的主要方法除了直接燜飯、煮粥之外,還會加工成各種乾糧食用,同時小米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首先,人們會把粟米放進炊具之中,就可以透過煮的方式來把粟米變成熟食,粟米在百姓家中最常見的食用方式就是煮粥。

不過在物資較為單調的古代,極富創造力的古人不會單單隻食用簡單的粟米粥,民間常見的做法就是在粟米粥烹飪的過程中再加入蔬菜和肉類一同食用,這既提高了粟米粥的營養價值,也讓單調的粥變的美味多滋。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瞭解多少?

5.“粟”和“黍”到底有何區別?

都是黃米,卻常常叫人傻傻分不清。今天的粟和黍早已不再擔當主糧的角色,而是用於提高健康品質的粗糧。黍,又可稱其為稷、糜子,在中國種植大學已經有了一萬年左右的時間,這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將其果實去皮以後就是黃米,黃米的形態與小米相似,比小米略大,顏色也偏淡。

粟的果實就是小米,它的植物形態很像狗尾巴草,果實形態與黃米相似,但是比黃米略小一點,顏色偏向金黃。

這些差別雖然很細微,但是它們具體的滋補功效卻有著顯著的差異。

“不簡單”的粟還有著無窮多的奧妙等著我們去探尋,在探尋的過程中,我們或許也會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的驚喜!

參考文獻:

[1]趙志軍。小麥傳入中國的研究——植物考古資料[J]。南方文物,2015

[2]高力克。現代思想之“粟”與“藥”[J]。浙江農業科學,2020

[3]趙昊。漢代黃河下游粟麥輪作的植物考古學分析——以河南內黃三楊莊遺址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

[4](漢)崔寔,石聲漢校注。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