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皮下針灸效果好嗎?手足十二針、口角流暢、口角流暢、口角流暢

2021-05-27由 徐小麗LittleLily 發表于 林業

皮下針灸效果好嗎

新朋友點選

關注↑↑↑

老朋友請點贊轉發(*´゚∀゚`)ノ

針灸治療中風偏癱,主要是繼承王樂亭教授的學術思想,臨床上略有變化,現擬訂五組配方供治療偏癱時選用。

針刺五法療偏癱

第一組:手足十二針

本方是根據手足部五輸穴精選而成,為治療半身不遂的首選方。

處方: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

功用: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主治:中風偏癱早期。

加減:

頭暈目眩:加百會、風府。

語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

口角流涎:加承漿、通裡。

吞嚥發嗆:加風池、翳風。

神疲嗜睡:加人中、隱白。

陰虛肝旺:加太沖。

中氣不足:加中脘、氣海。

刺法:左右皆刺,先刺健側,後刺患側,留針30分鐘。

第二組:偏癱感應刺法

本組是尋求針刺感傳的一種刺法,即所謂“氣至病所”以加強針感,促進癱瘓的肢體改善,是使用率較多的一組方。

處方:風池、極泉、尺澤、合谷、環跳、陽陵泉、委中、太溪。

功用:通經活絡,舒筋理氣。

主治:中風偏癱恢復期,病情穩定者。

加減:

陰虛陽亢:加曲池、太沖。

口眼喎斜:加地倉、四瀆。

睡眠不實:加神門、三陰交。

大便秘結:加支溝、足三里。

足尖下垂:加抬足穴。

刺法:刺患側,每次針刺時,上下肢必須各有兩穴出現強烈感傳。留針30分鐘。

第三組:十二透刺法

本組為透刺針法。《靈樞·終始》日:“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中風偏癱日久痰瘀互結,血脈閉阻,營衛氣血執行偏頗,肢體對針感反應較遲鈍,只有長針透穴深刺才有較好的效能。

處方:

肩髃透臂臑,腋縫透胛縫;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陽池透大陵,合谷透勞宮;環跳透風市,陽關透曲泉;陽陵泉透陰陵泉,懸鐘透三陰交;崑崙透太溪,太沖透湧泉。

功用:疏通經脈,活血祛瘀。

主治:中風偏癱,日久恢復較慢者。

肢體痠痛:加火罐。

肢體發涼:加火針。

手足麻木:加放血。

刺法:刺患側,針具選針尖稍鈍者,進針稍慢些,以防刺傷血管,造成內出血,留針30分鐘。

第四組:督脈十三針

督脈者,總督一身之陽。針刺督脈以振奮諸陽,調整全身機能,促進腦與脊髄的改善,故有“治癱首選督脈”之說。

處方:百會、風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陽、筋縮、脊中、懸樞、命門、腰陽關、長強。

功用:疏通督脈,補腦健髓。

主治:治療一切癱痿病證。

加減:

心氣不足:加神門。

肝氣鬱結:加內關。

腎氣不足:加太溪、湧泉。

膀胱氣弱:加八髎。

刺法:留針30分鐘。

第五組:調理脾胃老十針

本組配方主要是調理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胃為水穀之海,生化之源,胃氣充足則氣血旺盛,促進癱痿肢體的康復。

處方: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天樞、內關、足三里。

功用:調中理脾,行氣活血。

主治:中風偏癱,脾胃不和,消化力差,逆氣不降。

加減:

肝鬱氣滯:加行間。

嘔逆而吐:加中縫。

刺法:留針30分鐘。

以上五組配方,需根據病情、病程來選擇應用。一般隔日治療1次,每週3次,連續治療3個月為一個療程,然後病情變化再研究治療方案。

正骨就是運用熟練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確地復位並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一種療術。因此,在施行手法整復時,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檢查和診斷。在此基礎上,透過眼觀、手摸和心會才能達到手隨心轉,使骨折整復的目的。正骨物件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和軟組織的損傷,但也包括同類原因引致的體內臟器損傷。“正”字在此作動名詞。即整治因骨關節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科學技術。

摸不到的是頸一;能摸到的是頸二;

能轉動的是頸七;中間一節是頸四;

不能轉動的是胸一;

肩胛內側最凸點水平連線是胸四;

肩胛最下端水平連線是胸七;

第十二肋骨起點是胸十二;

第十二肋骨端水平連線是腰二;

髂骨上端水平連線是腰四;

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

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針刺五法療偏癱

我們做正骨推拿的時候常會背一背上文中的脊柱定位口訣。為什麼需要記這個呢?因為我們在做調理中,首先就是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診斷,通常透過摸骨觸診的方法準確找到出現問題的脊柱段,這樣才能準確查出原因所在。

那麼脊柱每一節段定位方法,你掌握沒有呢?下面我們將每一段脊柱定位方法,總結分享如下:

01

頸椎段

C1橫突:顳骨乳突下一橫指。

C2橫突:胸鎖乳突肌後緣,距乳突下端25cm左右處,約相當於下頜角的水平。

C3橫突:C2橫突下1cm左右處,相當於舌骨水平。

C2棘突:枕骨下方,頸後部正中溝中,上端可摸到第一個末端分叉的骨突起。

C4橫突:胸鎖乳突肌後緣的中點處,相當於甲狀軟骨上緣。

C5橫突:胸鎖乳突肌後緣與頸外靜脈交叉點稍下方處。

C6橫突:胸鎖乳突肌後緣最明顯、最突出的骨突,相當於環狀軟骨水平。

C7棘突:低頭時,隆起於頸項交界處正中的突出骨突,不分叉。用手指壓於其上,當低頭或轉動時,可覺此骨隨之活動。

針刺五法療偏癱

02

胸椎段

T1棘突:位於C7下方,當低頭或轉動時,不隨之活動。

椎體間:兩肩胛骨內上角連線與脊柱縱軸線相交處。

T2椎體:下緣胸骨上端頸靜脈切跡水平。

T2棘突:直立、兩上肢自然下垂時,兩側肩胛岡內側端連線與脊柱縱軸線相交處。

T4椎體:下緣胸骨角水平。

T7棘突:直立,兩上肢自然下垂時,兩側肩胛骨下角連線與脊柱縱軸線相交處。

T9椎體:胸骨體與劍突交接處水平。

T11棘突:沿第12肋骨,從兩邊體側向背中線觸控,終點交會處即是。

針刺五法療偏癱

03

腰椎段

L2棘突:與第10肋骨最低點相平。

L2椎體:臍部水平線與脊柱縱軸相交處。

L3橫突:骶棘肌外側緣與第12肋骨交角處(或稍下一點),向前內方按壓,深按有觸骨感時,即是L3橫突。

L4棘突: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與背部中線相交處(此種情況佔22%,L4~5棘突間者佔60%,L5棘突者佔8%)。

針刺五法療偏癱

04

骶髂

骶髂關節上部:兩髂後上棘水平。

脊柱棘突規律總結

由於脊柱各節段棘突的傾斜度不同,所以棘突與橫突的關係不盡相同,一般有以下規律,可供臨床在數摸確定脊柱節段時參考 。

C1~7:

1、相鄰棘突之間與下位頸椎的橫突在同一水平線上。

2、棘突與關節突的下緣在同一水平線上。

T1:棘突與橫突相齊平。

T4:T4的棘突與T5的橫突相平。

T8:T8的棘突與T9~10、橫突之間相平。

針刺五法療偏癱

T10~L5:

1、棘突的中點,相當於相應脊椎與下一個脊椎橫突間的水平(例如:T10棘突的中點,相當於T10與T11橫突間的水平)。

2、相鄰棘突之間與下位脊椎的橫突基本上是同一水平(例如T10與T11的橫突基本上在同一水平)。

棘突斜度變化,以胸椎最明顯,其規律是:以T2開始逐漸向後下方傾斜,至T4時已與T5的橫突相平;繼續發展,至T8時已與T9和T10的橫突之間相平;但是,自T8以下斜度逐漸減少,至T10以下至L5,則都與本椎與下一椎體橫突間相水平。

上述未列到的部位,可根據上述規律推演。在臨床觸控檢查時,多以C2、C7、T3、T7、T11、L4的棘突來定位,再依此推算其它脊椎。

針刺五法療偏癱

一針多穴法,是一針透刺貫穿二穴或數穴的針刺法,這種僅用一針就能刺激多個穴位的方法能進一步提高針灸的療效,但必須掌握好針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透穴方法:

針刺五法療偏癱

直刺透穴法:

這種方法多是在相對應的。陰陽經脈的穴位上進行透刺,針身與面板表面呈直角垂直刺入,透至對側穴位皮下為止。可從相表裡的陰經透陽經,如內關透外關治胸腹痛;可從相表裡的陽經透陰經,如崑崙透太溪治足跟痛;亦可在非屬表裡經但穴位部位卻互為對應的穴位上進行透刺,如曲池透少海治肘關節痛,陽陵家透陰陵泉治下肢癱瘓等。

斜刺透穴法

針身與面板表面約呈30°至60°角斜刺,至所透穴位皮下為止。可陰經穴透陰經穴,如太沖透湧泉治肝陽上元所致頭痛;可陰經穴透陽經穴,如內關透支溝治胸脅痛;可陽經穴透陰經穴,如肩聊透極泉治肩周炎等。

沿皮刺透穴法:

即針刺入皮下後,再與面板表面平行橫刺至所透穴皮下為止。可本經穴透本經穴,頰車透地倉治面癱;可陽經穴透陽經穴,如迎春透四白治膽道蛔蟲;可陰經穴透陰經穴,如三陰交透復溜治盜汗;可陰經穴透陽經穴,如中脘透梁門治胃痛;可陽經穴透陰經穴如天樞透大橫治便秘。可一針透三穴,如從神門進針,透過通裡至陰都為止,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可一針透四穴,如從領厭進針,透過懸顱,懸釐至曲賓為止,用於治療偏頭痛。若用芒針沿皮透刺任,督脈穴位,還可一針透五、六穴或七穴,但臨床應用極少。應提起注意的是,這種一針多穴的透刺法要注意安全,嚴防發生醫療事故,尤其是直刺、斜刺法,因刺激較強,針刺較深,應避免發生暈針、滯針和彎針,進針應緩慢一些,於法應輕巧,提插捻轉的幅度要小一些。捻轉不要超過180度,不要刺傷大血管和神經幹。一般直刺、斜刺透穴法不要留針過長,如需留針最多10——15分鐘即可,但沿皮刺透穴法則久留無妨,留針時囑患者不能活動肢體,留針體位以臥位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