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花信風的三候您知道幾個?

2022-01-07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林業

柳花暗明是不是成語

春風駘蕩,陌上花開,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花信風的三候您知道幾個?

(明)仇英《捉柳花圖》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花信風的三候您知道幾個?

(明)周臣《閒看兒童捉柳花》

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萬物生長至此,氣清景明,春意猛地透亮起來。

柳花,作為清明花信風的三候,在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之後,玲瓏而至。

似花非花楊柳花

應和著清澈明朗的時節,柳花將一派點點嫩黃,綴在清綠的枝葉間,只待東風吹來,便脈脈飄搖,把春光點亮播散。

作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楊柳(即垂柳)的花兒,柳花是實實在在的小花兒,“似花還似非花”。北宋醫藥學家寇宗奭在《本草衍義》裡這樣定義她:“柳花即是初生有黃蕊者也。”柳花也不是柳絮,宋代詩人楊伯嵒的《臆乘·柳花柳絮》說得很清楚:“柳花與柳絮迥然不同。生於葉間成穗作鵝黃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蒂結實,其實之熟、亂飛如綿者,絮也。古今吟詠,往往以絮為花,以花為絮,略無區別,可發一笑。”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也闡述得很專業:“楊柳,縱橫倒順插之皆生。春初生柔荑,即開黃蕊花。至春晚葉長成後,花中結細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絨,因風而飛。子著衣物能生蟲,入池沼即化為浮萍。”

柳花也叫楊花,因著楊柳名字中含“楊”的緣故。楊柳向陽一般的光明性情和耐水溼、根密集、易繁殖、生長快、滯水緩流、掛淤落沙等特殊作用,讓她成為“護堤固岸的優秀衛士”,古人特別推崇種植楊柳,“岸邊多種柳,堤坡衝不走”。隋煬帝開運河時,曾下令群臣和百姓在運河兩旁廣種楊柳,後人稱之為“隋堤柳”,坊間也有楊柳跟隋煬帝楊廣之楊姓的傳說,但其實不然,楊柳之“楊”是早就有的,“楊”“柳”也同義。古典文籍中的“楊”是“柳”的一種,即蒲柳,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爾雅》說:“楊,蒲柳也。旄,澤柳也。檉,河柳也。” 楊、旄、檉通謂之柳。《詩經·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楊柳是柳樹。源自《戰國策》的成語“百步穿楊”的楊也是柳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神話傳說裡觀音菩薩手持的“楊枝淨水瓶”中,插著的也是柳枝。現代植物學意義上的楊在中國古代常被稱作“白楊”“青楊”。

跟隨著楊柳,柳花也別具一格。她沉在燕雀的競相親近中:“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中贊她;“小玉闌干月半掐,嫩綠池塘春幾家。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這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在《憑闌人·暮春即事》中贊她。她醉在人們的清吟淺唱裡:“暖日宜乘轎,春風堪信馬。恰寒食有二百處鞦韆架。對人嬌杏花,撲人飛柳花,迎人笑桃花。來往畫船邊,招颭青旗掛。”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元代雜劇家白樸,在《慶東原·暖日宜乘轎》中,把柳花與杏花、桃花和在一起吟誦,留住了清麗春光。

柳花確是留春之美好意象,她之留春,也合楊柳之意。從古至今,楊柳都有一種優雅的傷懷之美,柳與“留”諧音,人們常用折柳相贈、系柳相依等形式,表達思念、留戀、難捨、永不分離之意和“春常在”的美好祝願,還覺得親朋好友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們到了新的地方,都能很快生根發芽,好像柳枝隨處可活一樣。

流金般的光彩裡,楊柳已經昇華為審美傳統中的一個典型象徵。柳花也在其中,盈盈欲飛。

閒捉柳花詩意圖

柳花,更得孩童心。他們常常滿心歡喜地追逐她擁抱她,想把她“捉”住。

古代有兩位詩人,作詩描繪了孩童捉柳花那妙趣橫生的場景。一位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別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飛向別人家,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另一位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還有什麼比“捉”字,最能展現柳花之妙曼與生動的呢,在“捉”中,柳花分明就是一個精靈古怪的小天使呀。瞧,那爛漫小童兒,或仰,或俯,或奔,或跑,隨著柳花,撒出一路歡歌。一會兒工夫吧,那一抹小小的嫩黃就落到攤開的白嫩小手中了。又一會兒,那一抹小黃精靈兒不見了,明明剛才沾到衣襟上了呀。再轉過圓圓臉兒,望望四周,那黃,不正在飄著嗎?再等一會兒,哇,那小黃兒,又立在一片草葉上,微微笑著呢。

真是可愛至極的好時光。真喜歡這樣至純至簡的時候。真想和這群小孩童們一起,美成一幅好畫。

畫,還真是有的。明代畫家周臣和仇英,就將楊萬里和白居易的捉柳花,變成了畫。詩畫融合的意境,不僅讓柳花之“捉”有趣,更令柳花之“閒”,富有深意。

周臣的《閒看兒童捉柳花詩意圖》根據楊萬里的詩而作,絹本,設色,縱116。5釐米,橫63。5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仇英的《人物故事圖·捉柳花圖》根據白居易的詩而作,絹本,設色,縱41。1釐米,橫33。8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山腳下,碧草間,翠柳低垂,捉柳花的孩童,身著一襲白袍閒立柳下、靜觀孩童嬉戲的雅士,超脫成空靈、忘情、動靜皆宜的狀態,栩然躍於周臣、仇英之畫上,美得令人眼淚掉下來。

作為豐產畫家,周臣流傳至今的作品比較多。他有兩個很有名氣的學生——唐寅和仇英。兩人的風格與周臣極為接近,還青出於藍,在當時的名氣已超過老師,特別是唐寅。後來有人為了牟利故意將周臣畫上款印挖去,假冒成唐寅之款印。當然,現在國外市場上,周臣有些畫的畫價是超過唐寅的。

仇英出身寒門,清代文學家張潮編纂的《虞初新志》說他:“其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周臣賞識仇英才華,教他畫畫。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的《藝苑卮言》說:“仇英者,其所出微,常執事丹青,周臣異而教之。”仇英是靠努力和才華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為數不多的平民畫家的,與沈周、文徵明、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仇英臨摹宋人的畫作,幾乎可以亂真,例如《清明上河圖》。仇英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極少寫文字,對此,有很多人贊他不破壞畫面美感、為追求藝術境界的仙人;也有人貶他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如唐寅那樣詩文畫俱佳的人一樣在畫上作文題詩。

柳花之“捉”“閒”,清歡在眼裡,靜美在心中。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無數的辛苦,諸多的不如意,還有懷才不遇,甚至“懷璧其罪”,都流淌在歲月的風中。可以不忘記,卻須得放下。一“捉”一“閒”,終令內心清朗明淨。內心的清明,才是上等的人生。

周臣與仇英,師徒一場,共懂柳花之趣,都是情深之人。

柳花飄飛陋室銘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772-842)則將柳花從“捉”與“閒”,帶向“潔”。

他以《柳花詞三首》,將柳花的格調與情趣、品格與精神徐徐道來。其一:“開從綠條上,散逐香風遠。故取花落時,悠揚佔春晚。”其二:“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其三:“晴天闇闇雪,來送青春暮。無意似多情,千家萬家去。”

劉禹錫是有抱負的,他參與了永貞革新。永貞革新是永貞年間(805-806)唐順宗時期官僚士大夫以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加強中央集權、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要人物是王叔文、王伾,倆人都是順宗在東宮時的老師,他們常與順宗談論唐朝的弊政,深得順宗的信任。順宗即位後,他們和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永貞革新持續時間100多天,後因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而以失敗告終。

《柳花詞三首》是劉禹錫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遭遇貶謫而作,他借題發揮,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劉禹錫選擇柳花作為讚頌物件,真可謂別出心裁、眼光獨到。柳花不僅美,還實用,柳花小小的模樣,卻含大大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說她可主治“風水黃疸,面熱黑”,《名醫別錄》說她可主治“痂疥惡瘡金瘡”,唐代醫藥學家甄權說她“主止血,治溼痺,四肢攣急,膝痛。”掏汁服用即可。

柳,總在劉禹錫心中,在幾經貶謫的過程中,只要有楊柳,他都覺得可心,那篇著名的《陋室銘》的創作裡,也有楊柳作鋪墊。清代文學家陳廷桂的《歷陽典錄》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也有記載稱,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是當一名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之房,可是和州知縣見劉禹錫為貶官,故意刁難,先是安排他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還隨意寫下一副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知道後很生氣,便又安排差役把他的住處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劉禹錫仍不計較,且見到楊柳,更觸景生情,在門上貼了副對聯:“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就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裡,劉禹錫被迫搬家三次,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遂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世間的陰暗汙濁,終究抵不過光明暢達。

除了《陋室銘》,我喜歡的,還有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屢遭貶謫的他,依然有豁達心境對著江岸垂柳抒寫女子對心中男子的殷殷情懷。

柳花,也明亮在青青楊柳中,凝望世間有情人,綿長了柔柔時光。

(原標題:柳花飛過 萬物清明)

作者 管絃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