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2022-01-03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林業

白茶是什麼樹的葉子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茶存老之中,常會有較多的梗葉破碎情況,這是為何?

白茶易碎的情況,在體積蓬鬆、梗粗葉大的壽眉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前不久,有位觀察問題很細緻的茶友,問到了這個問題,“為什麼老白茶的葉片這麼容易碎?”

原來呀,經過細聊後才發現,這位茶友剛買了箱陳年的壽眉散茶,收到貨後檢視,有不少的梗葉都破碎了。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老白茶為什麼易碎,這個細緻的問題,認真追究起來,可以關涉到不少方面的問題。

茶葉在幹度極低的情況下,本身就是一個易碎品,稍微受到外力作用,就十分容易破碎。

因此,白茶易碎,關涉到白茶製茶過程,茶葉運輸和儲存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同時,由於白茶可以經得起長時間存放,在經歷漫長的歲月等待中,白茶慢慢的存老後,乾爽的老白茶,就像鈣質不斷流失患上骨質疏鬆的老人般,更為容易變碎。

總而言之,風味甘醇,得來不易的老白茶,葉片易碎,茶友們需要且行且珍惜,莫要因為外觀的破碎,就認定其品質不好。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2》

白茶易碎,是其幹度足夠的佐證!

白茶為什麼易碎,主要和其自然屬性有關。

製作白茶的茶青原料,主要採摘自大白茶、大毫茶、水仙茶等茶樹品種,這些茶樹全部歸屬於山茶科植物,這一大類別中。

山茶科植物的葉片,質地上屬於革質葉片,葉緣多鋸齒,角質層發達。

白茶這一革質葉片的自然屬性,使得其在乾燥脫水之後,具有酥脆乾爽的特徵。

白茶的葉片,和狗尾巴草之類的草質葉片不同,草質葉片具有疾風知勁草的屬性,在葉片乾燥脫水之後,變得愈發有韌勁。

白茶的葉片在經過製茶加工後,由鮮妍的鮮葉,蛻變成為了乾爽的茶葉。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白茶在製作完成後,處於含水量極低的狀態,在幹度足夠的情況下,白茶是十分酥脆的。

就像是一包薯片一般,在乾爽的狀態下,若是沒有充氮氣儲存,會變得破碎不堪,開封后在沒有及時食用的情況下,會呈現發軟的狀態,失去了酥脆的口感。

對於白茶來說,含水量同樣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白茶自身的幹度,對於其風味體驗來說,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白茶自身含水量的問題,還會關乎其後續的儲存工作。

在經過製茶工序後,白茶葉片慢慢的脫水乾燥,若是像白茶壽眉一類,帶著粗大茶梗和寬厚葉片的白茶,體積蓬鬆,來自各方面的作用力更為廣泛,因而更為容易發生破碎。

在幹度極低的狀態下,革質葉片的白茶,就像一個瓷娃娃一般,稍微受到碰撞用力,會很容易發生破碎。

因此,在自然儲存的過程中,白茶葉片易碎,在某種程度上,恰恰可以看做是其幹度足夠的佐證。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3》

白茶乾爽易碎,和製茶工藝有關!

白茶在幹度足夠的情況下,十分乾爽易碎,和其製茶過程有關。

白茶的易碎程度,和自身含水量是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在白茶的含水量越低的情況下,白茶也就相應的更為易碎。

白茶本是草木,將其製成茶後,在幹度足夠的情況下,再加之白茶本身簡樸的製茶工藝,使得白茶中保留了天然活性酶等,使其在儲存過程中,風味物質不斷髮生改變,風味愈加甘醇。

可以說,茶作為一片葉子,若是自生自滅長在荒野之中,與普通的草木別無一致,葉片自發的生長脫落,最後化作塵泥,塵土歸塵土。

然而,但茶樹鮮葉被製作成茶之後,就迎來了全然不同的人生,在妥當的儲存下,未來可以有無限的精彩茶味在前路等待。

為白茶帶來這般魔力蛻變的過程中,正是得益於製茶工藝的精妙。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根據新版的白茶國家標準中,白茶的含水量不得超過8。5%,這是對於白茶含水量控制的最低標準,在實際的製茶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白茶風味體現,以及為了後期更好的存茶效果,需要將含水量控制得更低。

這樣一來,為了追求白茶的幹度足夠,兼顧白茶的風味和長期儲存的效果,對於白茶在幹度足夠的情況下,帶來的副作用問題-葉片易碎,自然是避不開了。

在白茶的製作過程中,茶青鮮葉在採下後,需要及時的薄薄攤開在水篩上進行萎凋,避免茶青厚厚的堆積,讓白茶悶不過氣來,造成品質的下降。

白茶傳統的製茶工藝,不需要揉捻,也不需要炒青,只需要經過萎凋和乾燥製作而成。

看到白茶這般簡單的製茶過程,難免會有人臆想,白茶是不是曬曬就能喝了,既然製茶的目的,是為了讓水分從白茶芽葉中游離,那麼專門挑個太陽晴好,日頭毒辣辣的日子,進行晾曬萎凋,製茶不就是一下子就完成了?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在事實上,白茶的萎凋,並沒有那麼簡單,需要根據天氣的情況變化,不斷的翻動調整,不能直接放置在陽光上曝曬,長時間曝曬,會對白茶的品質造成影響。

在福鼎當地對於白茶的萎凋製茶中,在萎凋結束後,白茶中的含水量能控制在12%-15%之間,經過萎凋後的白茶,只能算是半成品。

在後續的製茶流程中,還需要用文火細細的烘乾,將白茶的含水量烘乾到5%-7%等。

在不破壞白茶內質風味的同時,將白茶的含水量烘乾到這麼低的狀態,是個難度不小的技術活。

那麼,為什麼要到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將茶葉烘到幹度極低的狀態呢,這樣乾燥極了的白茶,葉片還十分易碎?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在製茶過程中,對於含水量的嚴苛把握,是基於對白茶風味的追求。在這般幹度足夠的情況下,隨著後續貯藏時間的延長,白茶才能轉化出更佳的風味。

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白茶存老之後,才能獲得愈加甘和的風味。

乾爽易碎的白茶,從某一方面,可以看製茶師傅的用心,為了白茶的風味效果,將茶烘乾到幹度極低的狀態。

若是遇上一款老白茶,梗葉形態完好無缺,就像一位老奶奶的臉上,一點兒褶子也不長,那確實是十分怪異的現象。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4》

葉片完全無破碎,需要值得警惕!

出現葉片破碎的白茶,難道是好事情嗎?

福兮禍所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適當的葉片破碎對於白茶來說,是好事情。

在正常情況下,幹度足夠的白茶,在正常存上幾年後,出現適當的葉片破碎現象是正常的。

對於選購白茶來說,並不能一昧的追求外在的完好無缺。

在對白茶進行選購時,若是本著完美主義,葉片不能出現破碎的想法去買茶,那很容易買好品質不好的白茶。

要將白茶製作到幹度極低的狀態,除了要耗費上大量的心思外,幹度極低的白茶,外觀色澤偏沉,葉片上還容易碎。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若是單追求白茶的外在品相,那麼,在製茶過程中糊弄一下,將白茶的含水量留得高一些,這樣一來,製茶過程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同時白茶的外觀品相上,葉片不那麼易碎,保留更完整,色澤更為鮮亮。

同時,含水量越高的白茶,水的佔重比例越高,越能壓秤,葉片含水量較高不易碎,品相上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對於品質要求不嚴的製茶師們,自然是很願意這樣乾的。

然而,這樣的白茶,在後期經不起長時間的儲存,就算再怎麼妥當用心儲存,這些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自身多餘的水汽仍會逸出彌散在四周圍,導致白茶品質的下降。

這個時候,面對發生受潮,飲用價值完全喪失的白茶,再去追悔,是來不及了。

對於購買白茶來說,若是一款白茶外觀上完全沒有破碎,實在值得警惕。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這樣沒有葉片破碎的白茶,除了製茶過程中的不精湛外,還極有可能是經過做舊的茶。

將白茶拿來做舊,在白茶市場上並不少見,常見的是用渥堆、灑水高溫烘乾、曝曬等等多方面的手段,讓白茶葉片色素在劇烈的外力作用下,迅速的發暗發沉,變得黃褐、灰褐、棕褐等老茶色調。

在外觀上,做舊的茶商們是不惜破壞白茶的內質物,將外觀色澤摧殘成老茶模樣的。

但真正的老白茶,就如同自然衰老的老人一樣,處於骨質疏鬆的狀態,容易發生葉片破碎。

然而,做舊的茶樹們,是捨不得將茶生生的拗碎了,這樣一來,容易破壞白茶的外觀品相,導致這些“速成”的老白茶,賣不出個好價錢。

因此,茶友們在選茶的時候,需要多加分辨,若是遇上葉片完全沒有破碎的白茶,可要多留一個心眼了。

老白茶的葉片為什麼這麼容易碎,三分鐘,三個角度為你詳細解讀!

《5》

老白茶為什麼這麼容易碎,這是白茶的自然屬性使然。

在幹度極低的情況下,在經年的風風雨雨中,若想白茶能保留梗葉的完好無暇,是不可能的。

在正常品質下,含水量極低的老白茶,在後期妥當的儲存之下,避光、乾燥、密封、無異味和陰涼處貯存。

小心翼翼呵護出來的白茶,仍然無法避免葉片出現破碎。

人生最是無奈之處,朱顏辭鏡花辭樹,茶在離開茶樹母體的製成後,在幹度沒有足夠的情況下,是無法長時間儲存的!

對於白茶來說,適當的葉片破碎,反而能佐證其品質,這是其自然老化避不可免的過程。

對於製茶過程不用心,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來說,在葉片在含有較多水分,自然是不易碎的。

然而,這樣的白茶,只有第一眼外觀的美麗,長期接觸後,水分逸出,越來越淡薄的茶味,尤為令人生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白茶之中,含水量和易碎程度,同樣是這樣福禍相倚的關係。

因此,購買白茶,不能做個外觀黨,適量的葉片破碎,對白茶來說是件好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選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