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學術臨時工”OR“學術常青藤”?你屬於哪一類?

2021-05-19由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發表于 林業

常春藤屬於什麼科

“學術臨時工”:

近段時間,“學術臨時工”成為學術界熱議的話題,所謂“學術臨時工”的含義是指學術人面對學業壓力、經濟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就業壓力和婚戀壓力,臨時做學術,後逃離科研逃離學術。

當下有趣的現象是:博士、青椒紛紛退出科研,淪為“學術臨時工”。博士學長老劉本是一名突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可是“誤入組織”,進入了某大學成為了師資博士後,現在博後大批次的進站,出站之後怎麼落實工作根本就不管,也不會給你兌現承諾,被割了韭菜,老劉在不如意以及失意之下一氣退出了學術圈。前段時間聽說博士學姐老宋也“退群”了,她說現在青年教師最尷尬的問題不在於非升即走,而是可怕的淘汰率和“不給馬兒草還要馬兒跑”。

“學術常青藤”:

與“學術臨時工”相反,常春藤原指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八所高校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後指由這七所大學和一所學院組成並沿用“常春藤”這一名稱的高校聯盟。引申意義上的“學術常青藤”是指一直混跡於學術界,成為學術的“寵兒”。

拿筆者的碩導舉例,可以說他就是 “學術常青藤”的一員。博士畢業後的他直接進入了211高校成為副教授和碩導,之後出國深造,學術成果頗豐,現已跳槽到某985高校成為正教授和博導,學術成果也是一波接一波。

作為博士的你是想成為“學術臨時工”還是“學術常青藤”?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只要你有學術理想,只有你有學術興趣,哪個人不想成為“學術常青藤”?那些成為“學術臨時工”的人一部分可能是出於讀博目的和目標不同而選擇“退群”,更多的是因為學業的壓力、經濟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婚姻的壓力等無奈被選擇。下面筆者以自己身邊的例子剖析“學術臨時工”和“學術常青藤”特點,請對號入座。

“學術臨時工”OR“學術常青藤”?你屬於哪一類?

“學術臨時工”特點:

1。 壓力大,難承受

讀博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我導所言:“只要你讀完博士順利畢業,不管你學術水平如何,不管你未來的出路如何,你都是最優秀的,因為你扛住了大部分人都扛不住的壓力,和自己比你是成功的”。(哇,小編覺得好有道理啊~贊贊~)讀博的壓力是巨大的,比如無休止的工作,讀博期間你的時間看似自由,但你除了在工作時間工作,還要熬夜工作,而且你的假期也會是你的工作時間,顛倒的作息惡化後就是嚴重的生活不規律。

2。 孤獨長,走四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對於讀博人,孤獨更是終老。讀博和學術孤獨是常態,越是象牙塔頂端,研究的方向越狹窄,遇到個好導師還能理解博士的艱辛,能夠緩解博士學術、生活中的孤獨感,但也只是緩解。大部分博士運氣並沒那麼好,好多博導都是放養,需要你自己在學術的象牙塔裡孤獨求索,趕專案,寫小論文、大論文的煎熬,頭髮都撓禿了,最終還可能是一無所獲。忍受不住孤獨,何不走四方,瀟灑轉身走一回。

3。 不確定,心迷茫

讀博風險大,不確定性高。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但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離它有多遠,博士期間更是如此。你忙活了一年的實驗最終還可能是失敗的,論文和課題都泡了湯,延畢或勸退也不是沒有可能。你寫了大半年的論文投了被退再投再退,履投履退,最終因沒有論文被迫延畢。你費盡心力讀完博士本想有一個好的前程,可工作之後才發現你的工作收入還不如碩士同學高,甚至你的小學同學都買車買房,而自己還是孑然一人。讀博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在風險面前每個人面對風險的態度和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同,因此所做的選擇亦有不同,關鍵在於面對不確定性風險你心裡迷茫了,包括對自己現在讀博迷茫和未來的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4。 心存疑,促轉行

在讀博的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遇到挫折時我們往往會質疑自己,質疑自己讀博士的意義。有時候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意義。博士?一個頭銜?一個文憑?學會並熟練數理統計?對理論深刻見解?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再過四年學校生活?要不要當大學老師:看命?自己適不適合讀博?自己讀博未來有什麼用:孩子脫離寒門?忘了讀博的初心,迷失了未來的方向。

“學術常青藤”特點:

1。 天賦高,自信滿

“天賦”這個東西對讀博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對於文科博士來說最重要的是寫作的天賦,需要你時刻把握社會時事,準確定位研究主題,全面瞭解學術動態;對於理科博士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實驗的天賦,數理模型的天賦,有天賦的人一般會堅持下來,因為你會在自己有天賦的領域做出成就。“自信”這個東西對讀博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自信的人實力不會太差,運氣也不會太差。

2。 多努力,高效率

有人說:“天賦比努力更重要”。而我想說:有天賦更努力你就會有無限的成就,沒天賦只能靠努力來彌補。即使你天賦再高,沒有努力的初心,沒有未來的方向,你讀博也必定是失敗的。當然也不要問“需要多努力”,要問“努力要得到什麼結果”。不要看學習時間長短,要看學習得到了什麼成果,不然很容易自我感動,做研究也是一樣的,高效科研才能成為“學術常青藤”。

3。 路且艱,守初心

讀博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遇到過很多困難,有些解決了,有些經過跟導師和合作者的討論還沒有解決,或者已經換別的思路走了。想要做出東西,不是那麼容易的。想做出去好東西,更不那麼容易,要對這個專業方向有很深的理解,能夠整合和創造出有意義的東西。困難跨過去就會越走越遠,困難跨不過去就會忘了初心。

4。 多運動,調心態

天天待在實驗室、圖書館、宿舍,博士4年讀下來,整個身體都垮了你何其有幸呆在學術圈?“學術常青藤”身體首先要好,才有去戰鬥的資本。在心態上要學會接受失敗,接受自己只是一個剛進入科研圈的小學徒,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被拒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把學術當作興趣,把學術作為自己的使命,只有把心態擺正才會,以學術為樂,才能快樂學術,快樂成長。

“學術臨時工”OR“學術常青藤”?你屬於哪一類?

最後筆者想說:讀博和學術科研只是人生未來方向的一種選擇,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挫敗感和令人迷茫的,所以是需要自己對於所處領域的強烈興趣作支撐。不要有“學術臨時工”的挫敗感,也不要有“學術常青藤”的優越感,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學術臨時工”OR“學術常青藤”?你屬於哪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