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2021-12-23由 虎媽剪紙 發表于 林業

同心結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定親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正值豆蔻年華的公子小姐們常以貼身物品用作定情信物,私下裡暗許芳心。那時候的信物,不在乎價值貴賤,更多的是情深意切,比如說鐲子、鳳釵、手帕、紅豆、香包、耳環,還有今天要講的同心結等等。贈與了信物,就是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這些小物件兒,都賦予了少男少女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同心結手繩的編結方法

首先將繩子如圖一擺放好,右邊繩頭向上按順時針方向轉圈從下方進入,由內向外鑽出,編好後參考圖三看看有無步驟錯誤,接著左半邊繩頭按逆時針方向由外向裡穿過右邊形成的圈,如圖五,將繩結拉緊,這樣,一個單結就完成了。重複上述步驟,即可編出一條同心結手繩。單個的同心結造型單一,不夠美觀,一般都是與盤長結、菊花結等組合搭配,使其外形富有美感,寓意更加深刻。

同心結掛飾則需要泡沫板、珠針、5號線,相比手繩編結方法更加複雜。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定情信物同心結

同心結就是用繩緞編織而成的紐結裝飾品,也是古人貼身佩戴之物,正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也因此,同心結成為古人用來表達相思之情的信物,也是象徵誠摯愛情的物品,意為“永結同心”。世人之情牢結堅固,“結”這個字更像是一張“心有不捨,情用牢結”的無形之網,卻網不盡千千萬萬的痴情兒女。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同心結與方勝紋,疊個同心方勝兒

一種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繩結編織技藝,一個傳統吉祥紋飾,都是象徵幸福愛情的定情物,因同心結的形狀和方勝紋相似,在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中記載:“把花箋錦字,疊做個同心方勝兒”,就是把信箋紙折成了同心方勝的形狀。方勝也叫“疊勝”,由兩個菱形邊角互相重疊形成的紋樣,寓意吉祥,又稱為“同心方勝紋”,象徵著男女之間心連心和永結同心、堅貞不渝的愛情。

從電視劇裡略窺古代男女之間的生活情趣

⑴在熱播劇《如懿傳》中,43集裡有這麼一段兒,嘉貴妃誣陷如懿與安吉大師有染,當時出示的證據中就有一封疊成同心方勝形狀的情書“方勝兒”。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⑵《甄嬛傳》中,皇上送給嬛嬛的方勝紋飾的同心結,還附有一句“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⑶《紅樓夢》裡,鶯兒打絡子也提到了方勝同心結。紅樓夢35回中,賈寶玉請鶯兒為她打幾根絡子,由此引出一段關於“色彩搭配”的討論。

有關同心結的詩詞歌賦

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如結心腸。坐結行亦結,結盡百年月。——唐代孟郊《結愛》

定情信物在我國由來已久,很多詩詞歌賦中都有描述熱戀中的男女互贈同心結的場景。唐詩中王建的《贈離曲》中寫道:“若知中路各西東,彼此不忘同心結”。即將分別的男女以同心結為兩人愛情的紀念物,延續著彼此的相思之情。唐代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九首》之七中寫道:“御陌青門拂地垂,千條金縷萬條絲。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此詩中描述的是依依惜別之情,護身符一般的同心結,是這一對男女對愛情的宣誓。李珣的《忘遠行》中“同心猶結舊裙腰,忍孤風月度良宵”,說的是忍受孤獨一直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舊裙子上依舊還佩戴著同心結,這裡的同心結則是作為定情之物一直系在腰間。

由此可以看出,同心結多是作為愛情的象徵,或是護身符一般隨身攜帶。

同心結與方勝兒,古代的定情信物你瞭解多少

現如今,作為定情信物的同心結幾乎沒有了,也就是在婚禮等喜慶的日子裡能見到一些同心結裝飾,更多的是造型獨特、寓意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根據同心結的形、意,搭配上其他的紋樣結飾組合在一起,人們把它做成室內掛件、汽車掛件等等,而作為服裝首飾,常見到的有戒指、手鍊、腰帶、盤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