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黃水瘡(膿皰瘡)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2021-12-22由 中西醫結合護理 發表于 林業

濃泡瘡用什麼藥效果好

黃水瘡(膿皰瘡)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面板性病學》

[1]

(楊志波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出版)核實是2010版還是2010年出版

(1)皮損為淺表性水皰、膿皰,周圍紅暈,易破潰、糜爛、結痂,脫痂後遺留淡褐色色素沉著,不留瘢痕。

(2)多發於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觸傳染,有自家接種性的特點。

(3)好發於兒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見。

(4)自覺微癢,可伴有附近淋巴結腫大。

2.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面板性病學》

[2]

(張學軍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多見於夏、秋季節,尤以夏末秋初多見,好發於兒童。

(2)皮疹好發於顏面、口周、鼻孔周圍及四肢等部位,患痱子、異位性皮炎等瘙癢性面板病者易發。

(3)損害為成群或散在分佈黃豆大小之膿皰,初發時可為

水皰

,皰壁薄,破後糜爛結黃色痂,皰周有紅暈。有些表現以大皰為主者稱大皰性膿皰瘡,其特徵表現為膿汁沉積於皰底,形成半月形外觀。

(4)自覺有不同程度瘙癢。

(5)重者可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個別病例可引起敗血症或腎炎。

(6)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可增多,膿液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黃水瘡(膿皰瘡)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二)證候診斷

參考《中醫面板性病學》(楊志波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出?版)。

1。暑溼熱蘊證:膿皰多而密集,色黃,四周有紅暈,破後糜爛面鮮紅;或有發熱。多有口乾、便幹、小便黃等;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2.脾虛溼滯證:膿皰少而稀疏,色淡黃或淡白,四周紅暈不顯,破後糜爛面淡紅;多有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

二、治療方法

(一)辨證論治

1.暑溼熱蘊證

治法:清暑利溼解毒

①推薦方藥:清暑湯加減。藥物組成:連翹、天花粉、赤芍、金銀花、甘草、滑石、車前草、澤瀉等。如壯熱者,加黃連、黃芩、山梔子、馬齒莧、藿香。面目浮腫者加桑白皮、豬苓、金錢草等。或者具有清暑利溼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

②飲食療法:宜進食薏苡仁、綠豆、藕、蘋果、柚子等清熱利溼等食品。忌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之品。

2.脾虛溼滯證

治法:健脾滲溼

①推薦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茯苓、桔梗、蓮子、白扁豆、甘草、山藥、砂仁、薏苡仁、冬瓜仁、藿香等。或者具有健脾滲溼功效的中成藥。

②飲食療法:宜進食山藥、薏苡仁、扁豆、赤小豆等健脾利溼的食品。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1)中藥外治

區域性治療原則:解毒、收斂、燥溼

①膿液多者:選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適量煎水溼敷或外洗。

②膿液少者:用三黃洗劑外擦,每天2~3次。或青黛散外撲,或用麻油調搽,每天2~3次。

③區域性糜爛者:用青黛散油外塗。

④痂皮多者:選用5%硫磺軟膏外敷。

(2)針刺療法

①體針:可選取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隨證加減;用瀉法,留針20min,隔日1次。

(3)灸法治療:可選取三陰交、陰陵泉等穴位熱敏灸。每次20分鐘,隔日1次。

黃水瘡(膿皰瘡)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

(三)物理治療

可採用半導體鐳射區域性照射,每次約10min,每日1~2次。

(四)西藥治療

參考《面板性病學》(張學軍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外用藥物治療:以殺菌、消炎、乾燥為原則。膿皰未破者可外用10%爐甘石洗劑,膿皰較大時應抽取皰液,皰液破潰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再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等。

2。系統藥物治療:皮損泛發、全身症狀較重者應及時使用抗生素,必要時根據藥敏選擇用藥。

(五)護理調攝要點

(1)病變處儘量不要水洗,如清洗膿痂,可用10%黃柏溶液清洗。

(2)炎夏季節每天洗澡1~2次,浴後撲痱子粉,保持面板清潔乾燥。

(3)病變部位應避免搔抓,以免病情加重及傳播。

(4)幼兒園、託兒所在夏季應對兒童作定期檢查,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治療,患兒接觸過的衣服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三、療效評價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3]

(ZY/T001。1-94)擬定。

(一)評價標準

1.暑溼熱蘊證

(1)治癒:皮損全部消退。無發熱、口乾、便幹、小便黃等症狀。

(2)好轉:無新起膿皰、水皰,皮疹乾涸結痂,消退皮損達50%以上。口乾、便幹、小便黃等症狀明顯好轉。

(3)未愈:皮損不減或消退<30%。仍覺口乾、便幹、小便黃等症狀。

2.脾虛溼滯證

(1)治癒:皮損全部消退。無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等症狀。

(2)好轉:無新起膿皰、水皰,皮疹乾涸結痂,消退皮損達50%以上。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等症狀明顯好轉。

(3)未愈:皮損不減或消退<30%。仍覺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等症狀。

(二)評價方法

根據患者入院與出院病情,皮損所佔面積的大小、膿皰數量或大小進行綜合評分。

參考文獻:

[1]楊志波,範瑞強,鄧丙戌。中醫面板性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2]張學軍。面板性病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

牽頭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面板科分會

牽頭人:劉巧(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主要完成人:

劉 巧(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文 謙(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曹 婧(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邱善裕(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荊方軼(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黃水瘡(膿皰瘡)中醫診療方案(2018年版)